芦春红 阳信县信城街道办事处财政所
为增强基层财政活力,我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不断细化各级财政部门的事权与责任,显著拓展了基层单位的权限。在这种情况下,随之增大了基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度[1]。因此,相关人员需全面总结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运行状况,科学优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模式,以便更加高效的管理基层财政,推动基层财政的发展。
由于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只有较短的实践时间,导致部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意义,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一些人员的抵触、畏难情绪经常出现,不能够深入开展绩效目标编制、绩效监控等一系列工作,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这样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果将得不到保证。部分预算单位认为需由财务部门具体负责预算绩效工作,其他部门科室没有积极参与进来,这样绩效管理将会脱离实际情况。
通常情况下,上级部门对项目支出的结算、验收等工作一般于年底开展,预算单位的结算、验收等工作也于年底进行。为促使年度目标任务得到顺利完成,预算单位就容易有突击花钱等不良现象发生。同时,一些部分单位没有充分重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没有规范编制项目规划,导致经常出现资金等项目的问题。此外,财政预算、部门预算间的联动衔接机制没有得到完善构建,无法及时衔接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
目前,基层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主要覆盖重点项目,但由于不具备较高的评价质量,导致难以科学应用评价结果。一些县区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本地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再加上预算支出较为繁多,难以有效量化部分指标[2]。同时,项目资金处于不断变化的态势,评价标准并没有及时调整,两者的匹配度较低,也对绩效评价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很多单位仅仅于低层面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没有依据评价结果调整财政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等,难以有效约束基层财政。
充分重视宣传工作,将网站、微信等一系列宣传载体综合运用起来,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政策、知识等定期发布,促使绩效管理文化得到逐步培育。要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融入绩效理念,帮助财政资金使用人员将财政资金绩效意识树立起来,高效配置和利用财政资源。同时,完善预算绩效培训制度,专题培训预算绩效方面的业务内容,依托真实的绩效评价案例深入讲解专业知识,促使涉及人员的绩效意识、业务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
过去将事后考评作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预算编制的绩效导向作用得不到发挥。针对这种情况,要逐步前移关口,精准、科学编制预算方案,更加高效的使用财政资金,强化事前督导职能。首先,严格审核绩效目标。预算单位在对重大政策、项目设立时,需通过预算评审等工作的开展,将绩效评估活动落实下去,全面论证政策、项目的立项依据、绩效目标与实施方案等。必要情况下,也可将第三方机构引入进来。如果项目没有通过审核,或者绩效目标不够合理,则禁止对预算资金进行分配。其次,研发绩效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可显著改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成效。因此,要加大研发力度,向预算编制、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深度嵌入绩效管理系统,同步开展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预算执行过程中,一旦与绩效目标所偏离,并且未及时采取整改,那么资金将无法拨付,以此来前移预算绩效关口[3]。
要逐步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构建起来,于适当范围内公开评价结果。为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可向绩效考核体系中加入绩效管理的内容,由上级部门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增强相关单位、人员开展绩效管理的主动性。财政部门要及时报送预算绩效完整状况与评价结果,上级领导结合这些信息数据开展决策工作,合理选拔和任用人才,且应用到单位、个人的年度考核当中。要向被评价单位及时反馈绩效评价结果,督促其于规定时间内整改问题,若整改并不彻底,则需对预算适当调减。同时,要在预算安排领域应用评价结果,将资金分配方面的奖罚机制构建起来。若被评价单位具有较高的评价得分,次年可获得优先安排的权利。若预期目标并未实现,或纠偏整改工作没有及时开展,则可对其次年预算相应调减。
综上所述,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推动基层财政执政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基层财政支柱作用的良好发挥。因此,基层单位要结合党中央的要求和地区实际情况,总结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经验和问题,从思想认识、关口前移、结果应用等诸多方面着手,不断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实施成效,切实凸显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职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