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王 锐
(黑河学院 人文传媒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鄂伦春族人数共8 000多人,分布在黑河大概170多人左右,笔者研究以鄂伦春族建旗为时间节点,调查研究前人资料,以文学研究为核心,深入阐述鄂伦春口传文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口传文学是人类古代文明的精神瑰宝,凝聚着鄂伦春族的文化精髓。笔者把鄂伦春族文学作为独立研究对象,鄂伦春族文学涉及最多的是鄂伦春族自然、图腾、祖先崇拜及萨满教的相关内容,且大多都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例进行解读和阐发,从人文精神层面深入挖掘口传文学传承的当代价值。鄂伦春口传文学是鄂伦春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则影响着本民族及其他民族的发展。
鄂伦春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文学是几千年来根植于狩猎生活中,在生活中传唱出来的文学样式。这样的文学样式类似于中华民族最初的古老文学样式中的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整个民族的精神和希望,是民族文学中的瑰宝。结合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鄂伦春口传文学中有许多可学习、可运用的精神瑰宝,与黑河的地缘优势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当代价值。
鄂伦春人民有着优良的传统,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鄂伦春人民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了自己伟大、独特的精神财富。在其口传文学传唱中体现出该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以狩猎、捕鱼等活动为主的生存方式,体现其勇敢勤劳自由的民族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受侵略背景下,鄂伦春民族以自己的方式保护民资尊严,自强不息。”[1]并且“万物皆有灵”理念下的对生命敬畏的精神,都深层次体现出鄂伦春族的英雄主义精神。例如,孟淑珍老人整理翻译的民族史诗《英雄格帕欠》,就是以口传文学的民歌形式——“摩苏昆”讲授英雄复仇的故事。不仅塑造了闪光的英雄形象,更是精神财富和当代人的楷模。“在《英雄格帕欠》中讲述了格帕欠和一百个勇士,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面对强大的敌人,不抛弃、不放弃、不退缩与犸猊战斗的故事。”[2]在民歌中塑造了格帕欠莫日根这个英雄形象,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带领骑士英勇战斗。鄂伦春民族是游猎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口耳相传的口传文学,正是鄂伦春族流传下来的文学瑰宝。在这些文学中,通过传唱的形式,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秉承英雄主义精神,不断激励自己的子孙,坚守理想,不断奋进,一个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深入人心。鄂伦春族的坚韧团结不畏艰险的英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影响。自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人民显示出了超强的团结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涌现出了多个英雄人物,这些英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更是多民族精神融合的结果。
“摩苏昆是鄂伦春族口口相传的文化形式,是以说唱故事为主,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3]其中英雄故事和神话传说及社会故事都是古老民族的文化标识。以民间文学传承的形式,进行说唱,而故事本身就是口传文学的典型代表。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传承历史中,这无疑是绚丽的瑰宝。而使古老的文学艺术焕发新的光彩是新时代赋予人们的使命。在当今新媒体广泛运用契机下,尤其是世界性的文化寻根运动流行之际,口传文学依然表现出其特殊意义和神奇魅力。将鄂伦春口传文学融入到当代文化创意中,打造了新的文化阵地,使民族传统文学在当代社会以另一种方式再现与重述,并得到传播。既体现了鄂伦春族传统文学的存在价值,又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开拓了传统文学新的生长空间,也彰显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口传文学的内在意蕴不仅是对鄂伦春传统文学的保护,更能从当代传播出发将口传文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应用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其民族特色,而黑河因其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与俄罗斯毗邻,每年都举办中俄文化大集,不仅是经济往来的平台,更是文化交流的阵地。将鄂伦春口传文学的精神不断推广,在媒体平台上和实践活动中,做有效宣传,在大学校园开设选修课,介绍鄂伦春族文化传承的历史,并通过公众号定期讲述鄂伦春族的民族故事,传统节日时在各街道进行宣传册的发放,使古老的艺术不仅在高雅学堂进行传承,也更贴近百姓,来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积极传承其文化精神,成为服务于地方的有效手段,形成文化宣传的新阵地。打造黑河民族文化的新品牌。将其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的同时,打造民族文化新阵地。但现在因为鄂伦春族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真正的口传文学,面临失传的危险,所以通过文化阵地的打造,不仅可有效传播民族文学,还可肩负起传承的重任。
语言是鄂伦春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们传递情感,交流信息和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在这个英雄的民族面临侵略时,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而是更加坚强地面对一切,团结起来,坚守爱情、友情、亲情,将人性中的真善美发挥至极致。在口传文学中,不仅表现出鄂伦春人民的美好品质,更体现了其喜、怒、哀、乐的情绪,以及其崇尚与憎恶,歌颂与鞭挞。在鄂伦春民族中流传着一个《小金鱼》的故事,故事中善良的小伙子在捕鱼时捕到了一条金翅金鳞的小金鱼,把小金鱼放生后,小金鱼为了报答小伙子,不仅邀请其去鱼宫里游玩,而且赠予金银珠宝,小伙子并不贪财,小金鱼又化身小猫咪留在小伙子身边,照顾、陪伴小伙子。在这个口传文学中,能充分体现出了人性的美。小伙子对小金鱼放生的恻隐之心,换来小金鱼全力的报答之意。不仅彰显了人性中的纯真善良,而且也充分肯定人间大爱,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猎人与马》的故事,讲述了猎人的马为保护主人,牺牲自己的故事。在口口相传的文学中,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故事比重较多,体现出这个民族虽身处困顿,但依然坚信人性物性之善,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并且人与动物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珍惜情谊,倡导善良,追求美好。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个性特征,但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是中国人的共同理想。真善美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折射与体现,在鄂伦春族的身上通过文学表达传递出来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动物的喜爱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彰显了古老民族的精神追求。
鄂伦春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世代以捕鱼狩猎为生,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近年来,在黑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倡导下,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备受重视,黑河学院音乐学院每年都参与节日庆祝活动和节目编排。庆祝活动以歌舞形式为主,其中口传歌曲的内容就是口传文学的表现形式。黑河新生乡和逊克县的新鄂乡都是鄂伦春族的聚居地。每年的古伦木踏节,都吸引众多国内外的研究者前往,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形式。古伦木踏节的表演形式一般以歌舞为主要形式。那么,在口传文学的传承中,可以将歌舞的形式进行改编与创新,将其结合运用现代人的视角,融合时代元素,将古老民族的口传文学,转化为舞台剧等艺术形式,创新新形式,运用新媒体推广,进行广泛传播,助推黑河中俄文化大集,对黑河民族文化传播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结合,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将舞台剧进行推广,面向广大市民,通过舞台剧塑造的人物形象,传递鄂伦春民族坚韧的精神信息,让普通百姓了解这个民族,认识这个民族,从而认可这个民族的文化。除了舞台剧的形式外,还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文化推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运用新媒体已不再是稀奇事。传统的民族文化,想要创新,体现其实用价值,就要在新形式上下功夫。建立有关鄂伦春民族文化的APP,在其平台上介绍鄂伦春民族是怎样的民族,每天更新一小段口传文学的传唱音频,使古老的民族文学焕发新的活力与精神。
团结勇敢,勤劳坚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鄂伦春民族多生活在高寒地区,就黑河而言,每年冬季最低温度可摄氏零下四十度左右。作为游猎民族,生活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但鄂伦春族具有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精神,彰显出鄂伦春人民的坚强意志和精神风貌。鄂伦春民族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并创造了文明,体现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在鄂伦春口传文学中,经常出现“马”“鹿”“熊”等意象,其是人类的朋友,是帮助鄂伦春人克服困难,跨过危险的朋友。其中也体现了鄂伦春人生生不息的力量。《英雄格帕欠》中格帕欠骑着宝马,去找犸猊复仇,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故事惊心动魄,人物命运起承转合,其中坚忍不拔的精神,被鄂伦春人代代相传。《吴达内的故事》也体现了,鄂伦春人内在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遇见多大的困难,都勇往直前,体现出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和民族内在力量。生生不息的力量,还体现在,游猎的生活方式中。在口传文学研究中发现,在鄂伦春人日常的游猎中,人们勇敢机智幽默,苦中作乐,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永远坚信生命的力量,给人以鼓舞,催人奋进。在鄂伦春口传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个民族是一个勇敢、坚毅、对真善美向往,并有着超强生命力量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也要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少数民族文华中精髓,传承其精神。通过对鄂伦春族口传文学的研究,发现鄂伦春族的口传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中重要部分,是文学的瑰宝。在其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不仅值得人们学习,而且值得将其保存,进一步传承。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服务当代、运用当代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学样式。生命的意义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同的诠释,鄂伦春族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都在口传文学中有所体现。而使这种文学样式积极传承下去,并且广泛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鄂伦春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从先秦至今,文学发展从未间断,文学作品蔚为大观,出现了浩若星辰的文学作品,诗歌作为文学样式,经历从口传文学传唱到最终文人艺术化的转变,但口传文学有待挖掘。而鄂伦春民族的口传文学,至今仍流传着,这不仅是鄂伦春族本民族的瑰宝,更是在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全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要保护好现存的口传文学,更要深入挖掘其价值,积极探索,创新形式,打造品牌。口传文学的诗歌,是具有曲谱的文学形式,大多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鄂伦春族的“摩苏昆”是一种有说有唱的文学样式,具有民族史诗的性质。”[4]反映了在古老的社会中,各种灾难意识和艰苦的现实环境打造铸就着鄂伦春人的思想与心灵。人们对血缘亲情、美好生活和丰富情感的期盼。鄂伦春族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当今社会相结合,与中国文学相结合,可以绽放出民族文学的新色彩。鄂伦春族人对生命意识的思考,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与中国文学的主题相契合。满足了本民族人民审美心理的同时,又对中国口传文学起到补充作用,使中国文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坚定文化自信,将民族文学置于中国文学的海洋中,深入挖掘文学价值和人文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丰富文学内涵。
鄂伦春口传文学的传承意义深远,本文阐述鄂伦春口传文学的人文精神和当代价值。鄂伦春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传文学的传承挖掘时代意义,鄂伦春族人民具有勇敢勤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性格,并崇尚自然精神,深入挖掘精神层面的意义,结合黑河本地地缘优势,深入研究鄂伦春族口传文学传承的人文精神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弘扬其自由平等的精神,对建立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起到推进作用,使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当代,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