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春,原晓雪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战争的胜利使我国再一次以胜利者的身份挺立在世界面前,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同时争取到了宝贵的几十年发展时间。抗美援朝精神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对中国共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如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建党百年新起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前途光明,道路漫长,继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将为我们提供不竭动力。
2010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2]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辉,给每位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送来光明。我们要悉心体悟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深厚意蕴,拥抱从那历史深处穿透而来的精神之光。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国家安全利益面临威胁时不顾自身安危义无反顾保家卫国、全国人民全力支持党的领导共同御敌,这体现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志愿军在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依旧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如上甘岭战斗中拿肉身挡住敌人火力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体现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在武装力量悬殊、极寒极饿的恶劣生存环境下依旧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抗争,这体现了“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志愿军在敌人炮火连天、火力全开的情况下视死如归、顽强进攻,将自身性命置之度外,这体现了“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最后,在朝鲜危急和美国霸权威胁到世界和平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奋战,与朝鲜人民共御强敌,体现了“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的胜利让全人类重新审视了中国,志愿军们抛头颅、洒热血,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极大增强了我国军队的国际军威。研究抗美援朝精神,不仅仅是为了继承这种精神,更是为了在动荡不安的世界格局中找到支撑自身发展的力量源泉。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3]正是在抗美援朝精神的鼓舞下,我们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作为当代新青年的我们,追根其历史渊源,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将其发扬光大。
抗美援朝精神与我国悠久的传统民族精神息息相关。如《易经》中提到的忧患意识对我国政治文化就有着重要影响。孔子在《论语·里仁》里说“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子张》提出“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把临危受命、舍生取义视作立人之大节;《论语·卫灵公》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思想。这都是那些在民族危亡之际英勇献身的英雄志士们的精神支柱。近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体现了这种殉道精神,甘于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等仁人志士愿以牺牲自己来实践殉道品格。古往今来,无论是逆境中求生存发展的忧患意识还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殉道品格都被千古流传,然后逐渐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培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锻造了一批批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另外,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尊崇和平安定、欣欣向荣的理想社会。例如,《荀子·王制》中指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惟邦本”思想。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抗美援朝精神得以生长的土壤所在,是我们整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在革命与战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入探索过民族精神,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无产阶级解放。马克思说过:“一个民族的意志和一个人的意志同等重要,都是不能超越理性规律的。”[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精神理论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人的解放是民族精神发展的前提,汲取民族精神中积极、进步、具备进取意识的方面可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层面是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民族在发展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粗俗的方面。而对于人类的解放,马克思认为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的社会力量,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才有资格充当人类真正解放的利益代表者。《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5]马克思还认为民族独立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前提,在1875年1月23日纪念波兰起义的大会上他提到:“只有在波兰重新争得了自己的独立以后,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它才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力最来促进欧洲的社会改造。”[6]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民族精神作系统的梳理,只是在他们的著作中有相关阐述,但这些思想观点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的启发是重大的。因此在朝鲜战争爆发时,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的科学决定,并在这场战争中孕育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毛泽东民族精神理论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毛泽东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精神理论的基础上,将其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所产生的智慧结晶。以爱国精神为例,早在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已初显他的爱国情怀,曾在书信中谈到:“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7]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又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8]毛泽东这里提出的要将我国民族解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联合起来,取得真正的民族解放,使我国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升华。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虽然他知道新中国刚刚成立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但是眼见美军已经侵犯东北边境,国家领土遭受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毛泽东考虑再三,做出了出兵援朝的艰难决定,他说:“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下。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向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9]毛泽东毕生都在用实际行动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因此,毛泽东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抗美援朝精神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毛泽东民族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二战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为基准将朝鲜半岛划分为南北两部分,自此朝鲜半岛被分割,南朝鲜以李承晚为总统成立了大韩民国,北朝鲜则以金日成为元首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欲统一朝鲜,在同苏联领导人进行了密切协商并经过苏联的同意后开始了统一战争。韩国军队前期不敌朝鲜军队,于是请求美国支援。为了巩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地位,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出兵干预,并且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附近巡逻,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带来了巨大的阻力。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军队腹背受敌,形势急转直下。10月7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越过三八线并轰炸丹东地区,战势直逼鸭绿江边,若美国战胜朝鲜,将会直接威胁到我国的领土安全甚至改变世界格局。10月8日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决定实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计划。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志愿军总共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并获得胜利,第二阶段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最终迫使美军签署了停战协议。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们用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其中长津湖战役被评为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冰雕连”的故事就出自这场战役。那年长津湖正逢深冬极寒的恶劣天气,当地气温低至零下40度,当时我军第九兵团不仅要面对美国装备最精锐的陆战第一师,而且还要保证自己在这极寒天气中活下来。白天美军的飞机大炮在高空侦察轰炸,面对火力悬殊的情况,志愿军们只能在夜晚靠着积雪和树林的遮蔽作战。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就是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他率领的三排打退美军8次,打到最后只剩他一个人时,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军,最后英勇牺牲。像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甚至有一些都没有留下名字,第九兵团的志愿军们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击退了美军的进攻,用巨大的牺牲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关键节点。正所谓“一仗打出五十年和平”,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我国具有重大的影响,它是历史上以劣势打赢优势的典型战争。这场胜利不仅在当时打破了美军不可一世的神话,更是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迈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抗美援朝中形成的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团结一心的革命精神仍然是鼓舞我们前行的动力。
鸦片战争以后,因为我国发展的相对落后,西方列强一直不把我国放在眼里。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侦察我国东北边境和台湾海峡的行为正好暴露了美国的狼子野心。当时朝鲜半岛沦为西方殖民地将直接威胁到我国东北的领土安全,如果朝鲜失势,苏联和美国都会觊觎我国东北地区,我国将举步维艰。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共中央为了捍卫我国的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做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不辱使命,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中国精神。范佛里特作为美国第八军军长曾感叹过:“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步鞋。他们携着步枪,腰上皮带配有200粒子弹。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如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几天。中国军队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有时甚至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10]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震惊世界,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严,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领土不可践踏,中华民族不可任人凌辱;这场战争“宣告了过去殖民主义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岸架上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11]。今天的我们,虽然前进的道路上依旧布满荆棘,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底气和自信,不畏强敌、敢于奋斗的抗美援朝精神更是未来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在作战环境恶劣、武器装备落后和后勤保障不足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奋战取得的伟大胜利。虽然新时代我们远离了战火的硝烟,但是要牢记我们仍然肩负着历史重任,落后就会挨打的教训也在时刻提醒着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要团结起来,尽快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12]对于如何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3]历史发展到今天,如果说硬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是否强大,那么软实力则关系着一个国家能否一直强大。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力、国民的凝聚力、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等等,是一股能够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的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个国家想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受人欺负,国防实力是根本。如果没有实力雄厚的国防力量,没有实力强劲的军人队伍,一个国家很难实现和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为实现“强军梦”做出过重要论述:“要正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抓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做好作战筹划、力量手段建设、指挥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要认真落实新一代军事训练条例和军事训练大纲,加大训练强度,创新训练模式,严格训练监察。要开展新时代群众性练兵比武,加强针对性训练、实案化训练、指挥员训练,加强军事斗争一线练兵。”[14]这一论述来源也可追溯到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推动了中国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从两个层面分析,第一,部队的改革。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依靠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后勤部门的艰苦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后勤供应上的不足,取得了大大小小战役的胜利,为后来大量消耗敌军并最终转入坚守防御创造了条件。通过这场战争我们深刻总结了后勤补给的经验,改变后勤在后方的观念,培养了后勤就是一线、后勤时刻能够提供保障的意识,超前准备,时刻为我国迎接外界的挑战做好准备,让一线指战员放心,让全国人民安心。在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后,我国部队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包括从理论、体制、后勤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第二,核武器的研发。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曾多次遭到敌军核武器的威胁,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要向我国东北投放多颗原子弹,后来艾森豪威尔又再次以核武器恐吓我国,虽然我国没有因为威胁而认输,但是客观上造成了许多被动的局面,所以1952年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我国已经将研发原子弹提上议程。邓小平在后来也提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15]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研发成功,中国的国际地位又上了一个阶梯。从这两方面反映出拥有实力雄厚的国防力量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坚韧顽强、不畏斗争的毅力打退劲敌,中国军人这股子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力量是我国建设现代军队最好的教科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永远做红军的传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16]
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大大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威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当前,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题,但局部性冲突、摩擦、动荡此起彼伏,给“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世界带来严重影响,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任重而道远。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体现的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国际合作,超越地区与民族的狭隘性,齐心协力,共同维护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中华民族向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关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时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17]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国际合作,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正是这一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积极实践。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并肩作战的伟大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基础上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启示着我们: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通过霸凌手段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中国、改变中国的前进方向、阻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面对新的危机和新的挑战,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依然是强有力的精神武器,我们要使用好这个精神武器,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风雨无阻向前进。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