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状态新变化与应对

2021-01-16 12:28刘春晓
河北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矛盾辅导员心理

刘春晓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0)

个体在遇到突发危机时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此次疫情,也影响了高校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问题也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以学生在疫情时期心理状态新变化为出发点,对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心理状态新变化

(一)长期居家的生活方式以及高校封闭式管理造成学生焦虑不安

目前在校大学生属00后,年龄处于18-24岁,成长环境比较稳定,没有经历过重大的社会危机,心理承受能力普通较弱。新冠疫情爆发后,学生长期处于封闭环境、社交范围的缩小以及倾诉和沟通无法得到及时满足等原因,部分同学产生经常性头痛、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又或对事物缺少必要的兴趣和价值判读,常常心情低落、苦闷烦躁。此类学生心理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担心父母亲人的身体健康,担心在疫情下能否妥善保护自己,担心学习成绩下滑,无法跟上其他同学,担心疫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概率增大。疫情就像是人们心中“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你以为它没有,但它正真真切切影响着每个人的情绪。

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缺少正确抵御、有效疏解思绪的方式方法,缺少应对困难、分辨是非的心理建设和手段,如果放任不管,对其心理建设和价值导向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对其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会造成危害。

(二)对疫情发展的认识性偏差导致学生易出现报复性放纵

中国的疫情防控进入了非全面抗击疫情阶段。目前相关配套设施、医资储备、人员物资都相对充盈,应急预案也相对成熟,加之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无新增病例,且有一批人已经接种新冠疫苗,人民的生产生活重回正轨,但欧美以及印度等疫情防控态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中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偶发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部分地区仍存在爆发的可能性和风险。但部分大学生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错误地认为疫情已经结束,筑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高墙,甚至在学校从严校门管理的情况下偷偷潜出,出入人员密集区域,对本地区疫情防控态势缺少基本的认知,对各项禁令视若无暏。

“大紧之后必大松”的心理导向正在侵蚀部分学子的思想防线,如果不加以引导,部分学生不但会拥抱“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错误思潮,更有可能带来新的隐患和冲突,对家庭和个人都会造成创伤。

(三)疫情时代家庭环境的变化造成学生心理负面情绪积蓄

疫情不仅冲击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环境,更对家庭、社会等产生深远影响。青年学生长期依赖的“心灵寄托所”家庭的容错、包容,消化情绪能力大打折扣。部分家庭受长期封闭、家庭收入下降等压力影响,使得家庭矛盾激化,大学生作为无工作群体,本就是家庭生活矛盾中最脆弱的一环,有可能要面对父母不和,入不敷出,强烈无助感的折磨,进而诱发一系列心理疾病,有的甚至暴饮暴食,陷入节食减肥和情绪低落的恶性循环中,惶惶不可终日。

例如,有学生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自我封闭、闭门不出、食欲不振、郁闷烦躁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该同学出现夜不能寐、自言自语、眼睛红肿、血压下降以及晕厥等身体不健康的情况。

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本就较弱,受家庭等影响大多无法找到合适的宣泄口,怕同学朋友嘲笑,不理解,达不到心理预期,就会形成更多的问题。

(四)疫情时代就业压力增加使学生更加迷茫

从经济社会学观点出发,疫情正重塑产业格局,检验社会各行各业抵御风险,抵御不可抗力因素的能力。从去年开始,疫情影响了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些企业经营出现一定的困难,这也间接影响部分学子对未来工作的憧憬。

与此同时,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扩大,造成部分毕业生转向考研以谋求暂缓就业,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考研竞争更加激烈。据教育部消息,2018年研究生报名人数238万人,比2017年增长18.4%,2019年达到290万人,同比增长21.8%,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记录,达到341万人,同比增长17.59%,有专家预计2021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将达到433万人,且这个趋势仍然会继续。这也反映出疫情带给人民除了身体上的创伤,还有生活秩序的紊乱、就业机会的减少等问题。个别学生对未来迷茫的情绪也与日俱增,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足够的洞悉能力,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何时做、从哪儿开始做,对未来的生存感到忧心忡忡。

据教育部消息,201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为834万,比2018年新增14万,创10年来新高,202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再次新增40万,达到创纪录的874万人,面对就业压力,老师应循循善诱,让学生摆脱心理危机。

(五)疫情时代学生价值观变化

大学时代,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及以前的枯燥学习生活客观上限制了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机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加上疫情对心理的冲击,他们可能会思考“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我是不是很没用”等问题。人的三观受外界影响和制约,认为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也有其价值导向,产生的三观应该引流价值导向,践行对接价值观。只有个体三观正确,反馈到社会的就是责任和担当。

除此之外,学生价值取向单一,判断是非能力弱,如若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导致其消极怠慢、得过且过,不能正确地面对人生百态和承担社会责任,严重的会给社会造成惨痛的损失。

二、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

(一)全面排查学生心理状况

老师作为学生最亲密的“家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掉以轻心,借助专业心理辅导知识与足够的耐心和关心,加深师生情谊、畅通关系桥梁,精准施策,一对一排查,一对一解决。重点关注疫情前已患有抑郁症或精神类疾病的学生,密切关注如单亲等特殊家庭的学生,持续关注疫情期间出现家庭变故的学生。通过倾听与交流使其认识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同时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做到不自责、不指责、不抱怨。如:及时统计和关注学生的家庭变化。可以在每个较长的假期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统计学生的家庭情况变化,重点关注家庭情况较为困难,以及期间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学生,引导其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挫折之间的联系。

(二)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处理学生思想上的问题

1.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大特征。矛盾的双方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完成这一转化需要我们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此类问题的思想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看到危中之机,化危为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认识疫情形式,科学做好防护,尊重科学,服从安排。以此,转变个别学生对自身处境的悲观看法,找到“塞翁失马”的“福”,走出惶恐、焦虑的心理状态。

大部分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产生的负面情绪是由于被自己的失利情绪所困扰,无法看到这背后的辩证关系,被当前的伤心、焦虑和失落情绪蒙蔽了双眼。很多经历过这样挫折的同学们在事后都跟笔者表示过,走出来后才发现当时纠结的事情在生活中不过沧海一落石,如果只关注挫折产生的波浪就会陷入到无穷尽的负面情绪,相反,如果关注的是整个沧海的浪花之美,心情就会顿时开阔。所以在调节学生内心的矛盾时,要帮助他们打开眼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2.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存在于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及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们在疫情之下出现的问题便是矛盾,我们应该正视矛盾,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矛盾的特殊性又说明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各有不同的特点,同时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因此,学生在面对较大的生活与环境变化时出现思想的变动是正常的,同时普遍性的问题中每名同学均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与独有的人生经历与感受。面对普遍性与特殊性,高校教师要俯下身躯认真倾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随着开展学生工作时间的积累,老师常常会犯经验主义错误。经验性地将学生问题归类,在遇到问题时常常按类别解决。但是,这种情况的缺点在于先入为主的思想。新时代的青年普遍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就要求思政老师要学会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遇到具体的事情要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是对高校老师的更高要求。

(三)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辅导员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是用爱心赢得学生的信任,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他们对辅导员说的话、做的事才能够真正地接受,进而去改变自己。因此,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前是得到学生的信任与认可。辅导员要主动疏导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要求其尽量少出门、勤洗手、不聚会,避免一切可能接触的传播源,倡导学生加强运动,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加强校园生活方式和娱乐设施,丰富其文娱环境,除此之外,引导学生通过深呼吸等方式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多与家人、老师、朋友沟通交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创造“家庭—校园—社会”的疫情防控闭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日常的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中辅导员要有全局意识,学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例如家长、学生干部、任课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学生的思想改变起到明显作用的活资源,帮助学生消除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反应。

为此辅导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持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巧,从心理咨询工作中借鉴咨询技巧与经验,真正帮助学生拜托心理压力,才能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矛盾辅导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矛盾的我
心理小测试
对矛盾说不
心理感受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