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娜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412000)
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面临着新的环境和发展态势,在新目标的指引下,高职院校无论是专业课程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发挥其优势作用来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一个关键任务。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三教”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以教材改革、教法改革和教师改革为一体的“三教”改革模式,正在探索实施。[1]2020年12月1日,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35万人,总人数将达到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在当前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不仅要关注专业学科建设,同时还要借助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定位就业、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互脱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够契合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专业学科的教学设计未导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等问题,已经制约着高职院校双创建设的发展,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从基本的内涵层面上来分析,“三教改革”是新环境、新理念指导之下的一次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活动。在“三教改革”的要求当下,高职院校要将新发展理念作为基础性的指导纲领,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逐渐形成基本的思想认知和共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改革的过程中来,为改革活动的推进和改革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的力量。[3]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涉及到的改革内容也是十分全面的:从教师层面上来看,要解决的是“谁来教”的基本问题;从教材的层面上看,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从教法的层面上来看,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当这三个问题都得到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解决以后,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三教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三教改革”这一全新理念下,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发展有了新的契机。
教学活动作为一项具有严格规范性的工作,其成效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2019年0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指出,当前制度标准不健全和不完善的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要争取到2022年,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4]教学活动中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标准,才能够形成规范的体系,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边改边建,以改促建”的原则,让教学活动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之上不断实现创新。
对于教育活动而言,主体、客体与内容是其中的“三要素”,实际上从微观上来看,指的就是教师、教材和教法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三者构成了无缝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这也是“三教”改革过程中的工具、载体和方法。[5]“三教改革”要从这三个层面上着手采取手段和措施,因此说这也是一个全面性的、综合性的、长期性的过程。
“三教”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性的改革发展过程,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尤其要重视参与主体的想法,尊重参与主体的愿景。通过联合各方行动起来,让相关参与者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教师与教材相适应,教材与教法相匹配,教师与教法相契合,真正达到“三教改革”的目标。
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彰显,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将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放在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度之上。通过对目前我国多个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调研以后发现,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有效地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内容,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
一般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实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早在1991年,在京东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就已经对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给出了相对明确的界定: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含了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6]而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专业教育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根基,两者的割裂会导致学生某些方面能力的缺失,特别是会导致学生创业意识的薄弱和创业精神的韧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双创教育能够为专业教育提供方法借鉴,专业教育能为双创教育增添活性养分,两者不但高度统一于“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还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7]
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重在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创业,要借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手段,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8]“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地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发展升级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能加速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9]
“三教”改革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背景下,高职院校各个学科的教材在不断地更新和优化。教材可以说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当然,课程教材当中承载的知识要点毕竟是十分有限的,而且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高度融合,目前还没有太多专业化的课程教材作为参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教学发展的困境、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客观因素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内容作为支撑,才能够让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两者间的融合更加自然、更加顺畅。
1.要推进高职院校教材标准的设计。从我国教育部门等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层面上来分析,要尽快地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教材标准。“三教”改革中教材改革的实现从根本上还需要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也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创新创业教材与专业学科教学教材还是不能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予以确定。只有在教育部门的有效指导之下,才能够为“三教”改革中的教材改革奠定更加坚实的政策基础。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科专业教育的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等三个要点,进行系统化的教材融合工程设计,由专业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教育专家为主导,制定出一套规范化的“双创教育+学科专业”融合的教材体系。
2.实现教育内容的资源整合和及时更新。在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应该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分离的关系。[10]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具备了规整的教材以后,还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延展和丰富,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一些新的资源,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对接找到一些案例资源等等。通过一批优秀的、实用的线上精品课程的筛选和利用,必然能够在双创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融合发展中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些线上精品课程在课堂中地引入和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学生的认可和青睐。
如果说在“三教”改革的理念当中,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基础,那么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就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群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思维比较活跃的群体,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三教”改革的重要作用。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高度融合,就要以教学方法创新为推手,实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实际上,教育体制改革让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产生并应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方法的创新也要与时俱进,并注重对于这些方法的探索与运用。
1.采取新媒体教学方式,让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环境氛围更加宽松、更加和谐。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当中,可以采撷海量的资源,其中不仅有静态的图片,也有动态的视频,通过多种元素的叠加,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富吸引力。例如,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某一个与学生专业结合的行业、产业发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案例,从创业规划、创业实施、公司成立、创业成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去观摩一次创业的历程,感受创业的艰辛。新媒体教学的方式是一种更加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对于思维比较活跃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十分适宜的新教学方式。
2.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情景设计学习”的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搭配组合,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学习情景的设计,进行创新创业的模拟演练。在小组内部,学生参与到创业过程中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一个小组的积极讨论和通力合作,实现创业的完成。在活动结束以后,每个小组成员要根据自身的表现进行总结,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模拟体验,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成果,并且切实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这种情景设计,可以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也可以打破专业之间的局限,以不同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小组成员的划分,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担任模拟创业企业的会计、机械专业的学生担任模拟创业企业的技术人员等。
当然,对于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而言,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并不仅仅局限在以上的这些方法当中,例如“翻转课堂”“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方式创新的手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敢于探索、积极实践,才能够在创业教育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教师资源的调整与改革,也是“三教”改革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当中,无论是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还是专业课程教育,教师都是学生的领路人和指导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人物。只有教师队伍优化发展了,才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学科教育奠定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因此,要从“双师型”教师人才的招募和培养层面上下功夫,让教师能够具备更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养。“双师型”教师人才,最初是指那些具备理论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这一类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很受青睐。但这里所指的“双师型”教师,是既具备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教师,同时又具备专业学科教育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实际上这是新时期“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丰富和变化。[11]以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为推手,实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师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上着手推进。
1.注重对高职院校现有教师的职后培训。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渐成熟,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在部分高职院校当中,优秀学科的专业带头人编撰和出版了相关教材,但是,很多学科的专业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还不是十分熟悉,因此,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关于创新创业内容的渗透还不多。这就需要加强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职后培训,让专业学科教师对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理念,创业的方法、途径等有更加清晰地了解。只有这样,在专业课堂上,也能够“见缝插针”恰到好处地引入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让双创教育“无处不在”,更好地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注重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的招募。通过专业人才的加入,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带来更多的新思想和新教法。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通过专业教师资源的引入、培养以及职后培训提升,来为整个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及专业学科的建设活动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动力,这也是高职院校双创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实际上,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1+X”证书制度下,“双师型”教师应该逐渐朝着“多师型”教师的维度上转变,应该具备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新时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就业环境,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创业成了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的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专业化的、对口化的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培训,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与专业课程的对接和融合。致力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培养方式“三位一体”的“三教”改革模式,恰恰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学的融合要求不谋而合。通过以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师资源的改革等三个方面为着眼点,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高度融合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两者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和发展。当然,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推进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需要教师的努力以及学生的配合,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在三方主体的积极推进之下,才能够让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才能够让学生的就业、择业、创业活动更加顺畅,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转型、发展升级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