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兰兰 泰安芬瑞特机械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人员信息、岗位信息、行业信息,还要根据掌握的信息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优势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同时还要对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管理、监督和控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将优势人力资源整合与人力成本管理结合起来,保证人力成本管理的效果,为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提供保障。
大部分企业和单位的岗位设置没有考虑实际的发展需要,没有对总体的工作量进行量化和分析,招聘员工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控制员工和岗位的匹配度,安排员工岗位的时候经常将员工安排到不合适的岗位中。例如,将技术人才安排到管理岗位中,这种情况不仅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还浪费了已有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不了解员工的个人能力,安排岗位的时候非常随意,缺少科学的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单位中的所有人员信息进行统计,对各个部门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少创新观念,很少会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应用,部分管理人员始终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无法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无法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保障,整体的管理效率较低,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较差。
企业和单位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组织结构、岗位和人员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也应当进行调整,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很少会根据最新的发展战略和现实情况来调整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无法为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也无法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效果做出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缺失将会使员工得不到约束,人力成本的支出也得不到有效监管。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重视招聘、培训、岗位、薪酬等方面的管理,很少会从人力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管理,而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并没有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无法为人力成本管理提供帮助。人力成本管理会对人员的状态和稳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严格控制人力成本,有可能会为企业和单位带来较大的损失。
管理人员对人力成本管理内容的忽视导致人力成本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人力成本管理机制的缺失会让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多贡献较大的员工没有得到应有的薪酬,与其他员工的薪酬差距较小,这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整体的工作效率会逐渐降低,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人力成本管理机制进行解决,机制的不完善、不科学和不合理是人力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掌握现有的员工情况,只有全面了解当前的优势人力资源,才能更好地整合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对员工的能力、特长、需求进行了解,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根据目前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分配情况进行整合与优化,在整合优势人力资源的过程中要考虑影响因素。管理人员要稳定员工的心态,制定人力资源整合方案,如果招聘效果较差,管理人员就要以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主,深入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合理安排各个岗位,为优势人力资源的整合提供有利的条件。岗位的设置和员工的安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管理人员要根据掌握的情况对岗位和人员进行调整,确保岗位的需求与员工的能力刚好相符,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1]。管理人员应当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明确员工晋升的方式和渠道,在整合优势人力资源之后,对员工的发展和岗位人员的晋升进行说明,让人力资源整合和管理更加科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管理人员要掌握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掌握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内部的优势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可以根据新设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标准来招聘人才,确保人才的招纳与岗位的人才需求能够相互适应,避免将人才安排到不合适的岗位中,在整合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防止优势人力资源被浪费。
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对新的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和组织结构来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库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先进的技术进行运用,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分析人力资源的现状情况和岗位的划分情况,对当前人员和岗位的匹配度进行调查,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中快速查看员工和岗位的信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了解规模和组织等情况,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为优势人力资源的整合提供参考。技术人员在创建人力资源信息库和管理系统的时候,应当与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进行沟通,结合战略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来设计具体的功能模块,保证人力资源信息的全面性和数据信息分析的有效性。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还要对工作流程进行参考,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对系统进行标准化建设。有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非常多的员工,必须要使用新的管理法方式来统计和整合人员信息和岗位信息,确保企业中的档案信息足够真实和全面,为人才的选拔和资源的整合提供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整合优势的人力资源和发挥人力资源作用来建立信息库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来增加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完善的制度能够为优势人力资源的整合提供参考。例如,在管理制度中建立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员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状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利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潜能,挖掘员工的优势和特长,通过完善的制度让员工进行良性竞争[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与员工进行交流,在管理和交流中了解制度和机制的执行效果,让员工在公开和公正的环境中工作,为员工的个人利益提供保障,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安心工作,并且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主动学习新的技能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另外,招聘制度和分配制度也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要根据招聘制度和招聘要求招纳人才,保证招聘的透明性和平等性,严格按照岗位需求和应聘人员的能力来选拔人才,坚决杜绝关系户的存在,通过人才招聘制度来明确权责,激励人才发挥自身的才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要对分配制度进行完善,过去的工作分配和薪酬分配往往会采用平均分配的形式,这种方法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展开。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来整合优势人力资源和控制人力成本,利用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员工的价值。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管理内容,不合理的薪酬结构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人力成本管理效果,管理人员要重视人力成本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对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优化,重点关注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的薪酬管理,对薪酬的比例进行优化。要想改变薪酬结构,需要先对人员组织进行调整,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对人员结构进行重组,对优势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对整体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保证组织结构、人员、岗位和薪酬之间相互匹配、相互协调,通过优势人力资源的整合和薪酬结构的优化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3]。管理人员应当利用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来加强人力成本管理,在制定相关制度时,需要保证绩效考核制度的公正性,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按照能力、态度、效率、质量、总量等内容进行评价。管理人员还要对行业的薪酬标准进行调研,还要对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考虑,对企业单位的经济实力进行分析,尽量保证员工的利益,同时保证企业的收益。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称来设计薪酬标准,通过控制薪酬总额来加强人力成本管理,将人力资源的总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明确薪酬总额之后,按照不同的岗位将薪酬划分成几个不同的等级,保证薪酬结构足够公正、科学、合理,同时,通过薪酬等级的划分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利用完善的薪酬制度来优化人力成本管理。
为了更好地控制人力资源的成本,需要加强人力成本的预算,管理人员应当建立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成本进行总体规划,对人力成本预算过程和执行过程进行监督。预算管理人员应当对人力成本的预算情况和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解决人力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保证人力成本预算管理的精确性和执行效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加强合作与沟通,结合全面预算管理来控制人力成本。预算管理人员应当对上个年度和各个季度的人力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上个年度的人力成本情况和本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预算,明确年度和季度的人力成本预算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部门的人力成本进行监督,对本季度的人力成本进行分析,对下个季度的人力成本预算进行调整[4]。在管理人力成本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个月的薪酬情况和保险福利信息,制作相关报表并结合报表数据来判断人力成本控制效果。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对各个方面的人力成本进行管理,除了基本的薪酬和福利,还要对培训的成本进行控制,对员工离职的成本进行控制。管理人员要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如果大部分员工都不满意薪酬分配情况,将会使员工大量流失,培养员工的成本和招聘新员工、培养新员工的成本将会为人力成本管理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管理人员应当尽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减少人员流动的损失,更好地控制人力成本。
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才能,还能够对各方面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竞争环境、公平的发展机遇、合适的工作岗位、合理的薪酬结构是吸引优秀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基本条件,是减少人才流失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管理人员应当从这些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促进企业和单位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