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芭蕾舞发展与音乐变革之路探究

2021-01-16 11:35都婷烨
关键词:和平鸽娘子军芭蕾舞剧

都婷烨

一、起步与模仿:颇具模仿特征的《和平鸽》《鱼美人》

1950年,美军越过朝鲜半岛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到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了保卫家园,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为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而战。怀着对圣洁和平的崇高向往和保卫和平的高涨热情,著名戏剧家、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创作出舞剧剧本《和平鸽》。随后,《和平鸽》集结了以戴爱莲为首的最优秀的舞蹈家、演员、音乐家参与创作和演出。新中国第一部芭蕾舞作品《和平鸽》由此诞生。

和平鸽飞到哪里就把和平带到哪里,却被战争分子击伤,所幸被善良的工人救起并被治好,最后和平鸽飞回了北京,把和平与希望带到了天安门前,向世人宣示象征着幸福的和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大型舞剧,《和平鸽》全剧共分为七幕,采用了芭蕾舞、现代舞和民间舞相结合的舞蹈动作。《和平鸽》之所以被称为新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是因为“和平鸽”的扮演者戴爱莲第一次尝试把西方芭蕾舞的舞蹈技术融入中国舞蹈文化。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有意义的中西融合。由此,新中国芭蕾舞正式起步,并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走上了历史的艺术舞台。[1]

由于是首次尝试,《和平鸽》难免存在一些局限。这主要表现在《和平鸽》相当程度上对西方经典剧目《天鹅湖》的模仿上。比如,在形象方面,“和平鸽”这一拟人化的舞蹈形象与《天鹅湖》中的“天鹅”形象颇为相似;在服装道具方面,对于当时习惯了鲜明民族特色审美的广大观众来说,显然并不适应“蒲公英式”的蓬蓬裙。虽然《和平鸽》将芭蕾、民族、现代舞融合在一部作品中,但由于这三类舞蹈风格未能统一,整部舞剧看起来有些凌乱粗糙。在青年工人替和平鸽疗伤部分的双人舞中,如果运用芭蕾舞蹈中托举的动作,效果会更好,但由于经验不足,采用了地面双人舞,使得舞蹈逊色不少。

1959年首演的另一部在民族化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芭蕾舞剧《鱼美人》,则在音乐方面对《天鹅湖》进行了模仿。比如,类似于《天鹅湖》中“四小天鹅舞”等经典舞曲段落,《鱼美人》应用了“草帽花舞”“水草舞”“蛇舞”等,至今仍是经典钢琴曲目的舞曲段落。在音乐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方面,《鱼美人》与《天鹅湖》一样,都是在完整的音乐段落下编排舞蹈,遵守了西方舞剧音乐讲究完整性的原则。[2]5

这一时期,中国芭蕾舞剧音乐创作还不够成熟,处于模仿西方经典芭蕾舞剧的阶段。无论如何,《和平鸽》《鱼美人》等具有本土特色的芭蕾舞剧的诞生,都是中国芭蕾舞史上的重大进步。

二、探索创新——《红色娘子军》及民族化探索

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天桥剧场观看北京舞蹈学校演出的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后,提出编创“民族化”芭蕾舞剧的要求。当年12月,林默涵主持会议,专门探讨芭蕾舞剧民族化问题,并决定把《红色娘子军》改编成芭蕾舞剧,具体由赵沨组织人员创作音乐,李承祥等负责编导、选演员,所有参与创作演出人员均在海南岛体验生活。1964年9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首演,并以非凡的艺术魅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国内外舞台上熠熠生辉,被誉为“大刀下的芭蕾舞剧”。[3]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取材于革命斗争题材,根据深入人心的电影《红色娘子军》改编而成。与西方阳春白雪式的芭蕾舞蹈相比,《红色娘子军》第一次以全新的姿态直接反映革命战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故事以女主角吴清华为主线。吴清华不堪恶霸欺凌,愤而出逃,在逃跑途中被狗腿子追打,所幸被红军战士洪常青救下,并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由于报仇心切,吴清华在一次战斗中打乱了作战计划,致使南霸天逃脱。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快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红军战士,最终击毙了南霸天。吴清华的苦难经历深深打动了观众们的心,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舞剧融合了中西方舞蹈,在西方芭蕾舞足尖舞蹈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民族舞;舞剧的服装,也开创性地换上了红军军装,使舞蹈演员们显得干练、精神。《红色娘子军》为观众真实地呈现出一个勇敢刚强、满腔热血的革命女性,塑造出一个勇敢反抗的女性代表形象,并赋予这个形象以时代的使命感。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同样成功。全剧46曲音乐,不仅旋律动听,而且深深契合舞剧的任务形象和故事情节,震撼人心,气势豪迈。其中《万泉河水清又清》《红色娘子军连歌》等音乐作品成为人们至今都赞不绝口的经典曲目。舞剧音乐借鉴了民歌旋律,主角吴清华音乐主题就取自东北民歌《江河水》,以三连音的强劲旋律体现女主角强烈的反抗精神;南霸天音乐主题则吸收了海南地方戏曲音调,以音乐刻画了南霸天阴险狡诈的人物性格;广为传唱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则改编自黎族民歌《五指山》,展现了军民鱼水亲切热情的情感。《红色娘子军》在音乐创作上主题鲜明,做到了音乐服从舞蹈特征、音乐与任务形象统一。其音乐具有鲜明的戏剧性、交响性和独立性,充分表现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女权主义等思想;同时,其音乐还具有“对比”的戏剧性、“主题贯穿发展”的交响性、基于“完整性”的独立性。[4]35-38

《红色娘子军》虽是芭蕾舞剧,但明显具有海南少数民族风情的舞蹈语言与乐器相结合的特点。例如,在第三场的黎族舞片段中,民族舞蹈和乐器笙相结合,充分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又如,剧中结合了唢呐和民间舞风格的“赤卫队员五寸钢刀舞”,五位形象粗犷的赤卫队员,激动地从人群中走出,紧握五寸钢刀,飞跃起舞,将赤卫队员刚毅雄健的精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民兵武装的巨大力量。

三、发展与繁荣——民族化特征的成功

1976年10月,百废待兴,面对十年断裂,芭蕾舞艺术最为重要的就是续接与复苏。

复排中外经典芭蕾舞剧目。1979年,中央芭蕾舞团重新上演经典名作《天鹅湖》。除此之外,外国名作《吉赛尔》《希尔威亚》《灰姑娘》《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目也先后被重新编排。国外经典舞剧的演出,让封闭已久的中国观众大饱眼福、大开眼界,更让中国芭蕾舞界受到强烈震撼。这一时期,世界各大芭蕾舞学派也相继赴华演出,为新时期中国芭蕾舞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气象,为中国舞剧艺术重新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59-63

新的创作开始起步。新时期的芭蕾舞工作者,在汲取世界各大芭蕾舞学派精华的基础上,开始了芭蕾舞“民族化”的探索。这一时期的芭蕾舞剧,主要是将中国当代文学名著以芭蕾舞的形式搬上舞台,留下了许多成功的作品,如《家》《祝福》《雷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5]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芭蕾舞愈发重视经典和精品。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不断上演,同时,芭蕾民族化创作更加丰富。五大芭蕾舞团的组建使芭蕾舞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芭蕾舞作品,如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沂蒙颂》《祝福》,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雷雨》《伤逝》,辽宁芭蕾舞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天津芭蕾舞团的《一千零一夜》《精卫》,以及广州芭蕾舞团的《兰花花》《梅兰芳》等。进入21世纪,以中央芭蕾舞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2001年),广州芭蕾舞团的《红楼梦》(2007年)、《风雪夜归人》(2009年)等作品为代表,中国芭蕾舞剧创作进入活跃时期。2001年,取材于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根据张艺谋同名电影改编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并开启了长达两年之久的巡演。[6]

随着中国芭蕾舞的复苏、发展与繁荣,芭蕾舞音乐的民族化探索也渐入佳境。这一时期芭蕾舞音乐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对民歌旋律的借鉴。《白毛女》中杨白劳主题和经典段落“扎红头绳”均借鉴了山西民歌《捡麦根》,但通过改变速度、节拍,音乐氛围发生不同变化。杨白劳主题把曲调变得缓慢沉重,烘托出杨白劳受尽压迫的苦悲人生;喜儿“扎红头绳”段落则以轻快上扬的曲调,展现喜儿扎红头绳时的欢乐心情。此外,《沂蒙颂》由经典山东临沂民歌《沂蒙山好风光》改编,节拍、节奏形式丰富,与生活、生产劳动关系密切,颇有地域风味。

第二,对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借鉴。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主要有“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以及“起、平、落”三句式结构。《白毛女》中喜儿曲段采用“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沂蒙颂》在曲式结构上由四个乐句构成,除第四句外前三句都是平稳陈述,结构工整严谨。

第三,用音乐刻画人物性格。古谢夫在与舞剧《鱼美人》创作者的谈话中说,舞剧要按照音乐编舞,要善于通过舞蹈表达音乐的实质,每一个乐句都要用舞蹈表现。[7]芭蕾舞剧有着复杂的剧情,音乐创作者要善于通过音乐要素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人物情绪刻画出来。例如,《白毛女》中,黄世仁害死杨白劳,喜儿内心的悲痛愤怒无以复加,其音乐坚定有力,紧张急切,愤怒中伴随着强烈的反抗情绪;“扎红头绳”段落则采用快速而强有力的节奏,以明亮的大三和弦为主,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与快乐。从人物性格特征来说,舞蹈音乐主要采用不同乐器来刻画不同的人物特征。比如,正面人物多采用弦乐、长笛、短笛、小提琴、小号、长号等乐器,而阴险奸诈的反面人物则多采用音区较低的铜管、大提琴或长号、大管等乐器。[8]21

四、未来与走向——呼唤芭蕾东方学派的建立

中国需要芭蕾。中国芭蕾舞要发展突破,需要芭蕾音乐创作的多样化发展。我们应当充分吸收世界芭蕾艺术精华,学习西方芭蕾舞剧音乐创作技法,编创出富有民族审美特色的当代中国芭蕾音乐作品。

首先,中国芭蕾舞剧音乐应该增强民族性,与时俱进。只有站在现代立场上,在融会贯通民族音乐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将芭蕾舞蹈艺术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保持民族的独立文化品格,才能创造出多元化的芭蕾舞音乐作品。

其次,在音乐创作中,既要大量借鉴融汇民族音乐,也要吸收西方芭蕾舞剧音乐中的交响性特点。中国芭蕾舞剧音乐有着较强的叙事性,交响性比较弱。我们可以用交响舞剧音乐通过不同乐器多层次演奏、相互交织的创作技法,填补中国芭蕾舞剧音乐交响化的空白,打破西方现代芭蕾舞与中国民族芭蕾的传统界限,整合出全新的审美价值。

再次,拓展编创的题材空间。中国古代、近代以及现代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及创作题材,都可以与舞蹈语言结合起来,表达民族文化的灵魂,这是未来芭蕾舞中国化编创与教育的重点。事实证明,融入中国民族风情的原创芭蕾舞剧,如《草原儿女》《二泉映月》《沂蒙颂》《花样年华》等作品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苏联芭蕾舞大师彼得·古谢夫曾说过:“中国芭蕾舞要想进入世界舞台,必须着力发展民族风格。在国际舞台上要以自己的民族风格取胜,否则是很难比过人家的。”[9]这说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也证明,中国芭蕾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中国芭蕾应当坚持民族化道路,拓宽多元化道路,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进步。让我们期待,中国芭蕾的明天更加辉煌美好。

猜你喜欢
和平鸽娘子军芭蕾舞剧
一“鸽”都不能少
战争与和平
抗疫第一线,攻“冠”娘子军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李霞:莫道植保苦 红霞满田园
——记山西省临汾市植保植检站站长李霞和她的“娘子军”
幼儿园制作“和平鸽”
和平鸽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