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021-01-16 10:25刘向阳
关键词:产教育人思政

刘向阳 曹 珍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 长沙 4100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迫切需要。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提升高职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产教融合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契机

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从最初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到现在产教深度融合育人机制,人才培养的平台更广阔、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多样。通过开展产教融合,高职培养的人才质量大大提高,这也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学实践育人的功能不断被放大,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更需要凸显实践能力。新时代在大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下,重新构建思政课课程体系是必然选择。当务之急,是要努力发挥产教融合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使产教融合成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与平台。

(一)产教融合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同向同行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的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实践证明,高职院校近些年通过产教融合不断创新实践育人的模式与平台,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通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深度明显增强、融合广度明显扩大、融合领域不断拓展、融合形式呈现多样,人才培养更契合行业、企业需求,人才就业能力、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和家长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以大力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融合高职产教融合的办学特征和优势,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实现传统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的价值信仰转化的重要环节,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分析,产教融合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从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来分析,产教融合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可以相互融合。这对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意义重大。

(二)产教融合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互助互补

高职办学的定位就是为社会培育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然要具备人文科学素养、正确的三观和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必然需要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学实践育人的改革创新。这既是新时代高职办学的新趋势,又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的新要求。实践证明,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实现双主体、互相融合、互相助力,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重要举措。思政课的实践育人,在高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教会学生如何在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理论知识去理解社会、融入社会、创新理论、拓展思维、坚定信念、增强信仰、强化责任与担当。实践证明,产教融合和思政课实践育人这两种模式完全可以互相借力、互相促进。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与目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8月14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2]这个要求为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利用各类平台落实思政实践学分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因素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只重视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明显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学校压缩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或是实践教学课时形同虚设。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规定: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顺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推动产教融合为契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实践育人平台,全面推动高职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按要求落实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构建思政课课程体系。同时,借助产教融合的有利资源和平台,合理配置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和模式的设置,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落地、落实。

(二)整合教师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团队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求,向行业、企业提供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和产教融合同向同行,需要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教师资源,以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基础,整合专业课教师和行业企业导师资源,让这三种教学资源形成稳定的思政课教学实践育人团队。高职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要创新实践育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行业企业导师的优势和特长,将爱国主义、责任担当、工匠精神、专业素养等人文素养与专业实践充分融合,形成一支互补、互促、互融的理论素养高、专业技能优、人文技能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更好地为高职人才培养服务。

(三)优化教学资源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助力高职人才培养,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符合高职办学定位和发展需求,尤其要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不同专业特点和不同领域人才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素养、人文技能、人文精神的培育。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和思政课教师要从思政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方式选择、实践教学场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要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使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脱钩或背离,而是要做到两者相辅相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思政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强化思政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科学考评思政实践教学效果,全面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提升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三、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打通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壁垒,科学把握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以学生为本,立足知识、能力、素质三种目标,要让学生确立“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四种理念,突出思政课的思想性、人本性、实践性、高职性,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增强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人文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坚定理想信仰,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一)加强师生对话开展课堂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要加强思政课与专业的衔接与融合,强化知识运用与实践,让学生将知识教育上升到价值观认同。思政课教师要立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案,要重点加强师生对话,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和话题开展研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课堂实践活动。例如,针对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政治参与度不高的特点,思政课教师可以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搜集近一周的国内外重大新闻,然后整理成新闻播报的方式上台展示;还可以让学生制作PPT,边展示边播报,以此锻炼学生制作PPT的能力、搜集新闻素材的能力、整理筛选知识的能力、展示播报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播报结束后,思政课教师可以围绕播报中的重要新闻或某一事件展开时事讨论、热点辩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研讨、辩论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上思政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活跃度和学生参与度。

(二)打通知识壁垒开展校内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明显增加,学生在校内开展专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明显增多,实践效果也明显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脱离专业实践空谈思政实践,要让专业实践与思政实践互助互补。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适当熟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巧妙地将思政实践融入到专业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增加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针对环保专业的学生,思政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环保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或是以小组、寝室为单位通过主题团日、班团活动、寝室活动、志愿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环保小实验、环保公益行、环保技能大比拼、环保作品展、环保志愿服务等校内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责任与担当、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融入到实践活动中,然后让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和心得体会。这样的校内实践让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培育担当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构筑起思政课与产教融合的互联机制,提升了思政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实践

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必须适应高职发展需求和大学生特点,要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实践教学过于传统的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政课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可以自主开发,也可以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联合企业共同研发思政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让手机变成上好思政课的利器。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在信息化平台上发布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手机上签到、发起提问、研讨实践活动、展示实践教学过程与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结合思政教学内容,录制微电影、短视频等网络实践内容上传到平台,作为实践教学作业和成果,教师根据平台上的实践成果考核评价学生的实践成绩,实现学生思政实践自主化、教学管理网络化、考核电子化及线上线下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还可以以产教融合为契机,联合企业一起开发实践教学示范课,打造精品思政课程。

(四)拓展教学基地开展校外实践

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平台越来越多,很多专业实践已经从校内搬到了校外,从学校搬到了企业,达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产教融合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也要向专业课程学习,要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形成长期固定的思政教学实践基地。思政课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社会中,零距离接触社会环境,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一方面思政课可以依托当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建立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任、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依托专业实践基地与专业课程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责任担当精神,并使学生通过接触真实的企业和真实的岗位,亲身感受具体工作流程,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多个教学空间的互补,构建起思政课程育人的立交桥,为学生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产教融合的理念与实践解决了高职办学的困境,同时也给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主要路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思政课教师必须创新思路、更新理念、开拓路径、丰富平台,与专业实践互助互融、同向同行,不断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产教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