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国
(黄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核心就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我国高校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气氛比较活跃,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较大进展,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地方高校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徽州文化作为地方文化资源,应该充分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其蕴含的思想道德文化资源,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1.思想政治课借鉴利用徽州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徽州文化的传承
在思想政治课上利用徽州文化资源必须对徽州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全面、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通过对徽州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推动徽州文化的传承。借鉴和利用徽州文化资源,徽州文化才会有生命力;让徽州文化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徽州文化才能够得到有意识的继承和传播,只有在应用中徽州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2.思想政治课借鉴利用徽州文化资源,有利于徽州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思想政治课对徽州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培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为地方文化事业建设服务的意识,不仅有利于增进来自不同地域大学生之间的理解、包容,而且有利于引起大学生的心灵共鸣。通过教学方式改革,在课堂教学之外适度安排大学生参与徽州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徽州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增强大学生对徽州文化的认同感,为徽州文化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徽州文化的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
1.徽州文化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育人空间
将徽州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心中的认可度。古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美称,积淀了厚重的道德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可以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大量的德育资源,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这些德育素材进行提炼、整合,做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学案例,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避免空洞说教,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徽州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掘运用徽州文化资源,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育人目的。
2.徽州文化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任何一所高校都处于该地区的文化背景中,大学生在该地区学习生活,必然受到该地区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渐渐接受和融入该地方文化,产生对这一地方文化的亲近和自觉认同,因此思想政治课借鉴利用存在于大学生身边的徽州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体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色,“不仅使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地域感,而且直观、形象、生动,如临其境,可以使大学生身心受到熏陶。”[2]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徽州文化资源,通过徽州文化中杰出的人物、典故、事例等开展课堂教学,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利用徽州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如通过对博物馆、历史遗迹和村落民俗的实践调研完成调查报告或游记感悟,在徽州文化的感染下完成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
大学是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品德养成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形态出现多样化趋势,但还存在着一些肤浅、低俗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不仅要办出水平,更要办出地方高校的特色,因此作为徽州文化区域的高校必须整理地方文化资源,这样才能建设成高水平的地方特色高校。高校应充分利用徽州文化,通过提炼、利用徽州文化资源,紧紧围绕徽州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校内外文化活动,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徽州文化,不断感受徽州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大学生自觉地对徽州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一方面起到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重塑大学生心灵家园的作用;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构建出具有浓厚徽州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徽州文化门类众多,内涵丰富,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且每个门类的内容又都非常丰富和极具特色,因此加强挖掘徽州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取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德育资源,以此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徽州地区山多地少,生存环境恶劣,徽商不畏艰难,敢于创业,不断拓展,才把生意做大做强。因骆驼能负重、肯吃苦,胡适先生曾把徽商形象地比喻成“徽骆驼”。“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很多徽州商人在经商遇到挫折后,能够继续进取不退缩,靠着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不懈追求,直至成功。徽商历尽艰辛获得一定的财富积累,虽然物质上已经比较富足,但他们在生活中仍保持节俭作风,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财富,使经商事业持续发展,真正形成了徽商遍天下、无徽不成镇之势。在当今市场经济下,徽骆驼精神帮助培养大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及其成员为了实现某一或某些特定目标而订立了大量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涉及领域宽泛的合同条约,使徽州宗族社会中各类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合同化或条约化的特征。徽州商人在频繁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依靠“约”和“法”来维护权益、协调关系的意识慢慢觉醒,并逐渐形成了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持徽州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序和徽州社会持续繁荣的作用。现存涉及社会活动各方面的、大量的徽州契约文书,充分反映了徽州民众这种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教育大学生可以通过自由平等地订立协定而为自己创设权利和义务,增强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意识。
“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在徽州文化中首先表现为“崇儒”,明代程瞳的《程朱阙里志》将徽州视为“程朱阙里”,并以此而自豪。整个徽州社会的风俗礼教都把朱子的《文公家礼》奉为圭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的修养,强化家国一体,把对祖先尊长的“孝”和对朝廷、国家的“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儒家观念出发,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意识和组织,积极倡导“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翻开徽州的家谱、家训、方志等文献资料,徽州地区的孝悌事迹数不胜数,几乎所有的族规、家训中都把“孝”放在首位。同时还将儒家伦理思想体现在牌坊、祠堂等载体上。如歙县棠樾现存七座牌坊,其中鲍灿孝子坊、慈孝里坊、鲍逢昌孝子坊三座都是宣扬孝道思想的。当今众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大都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对徽州孝文化资源的运用,批判地继承孝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心,继承爱家爱国优良传统。
徽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买卖公平天经地义,童叟无欺诚信为本”,便是徽商在经商实战中的总结。徽商坚持以诚实守信来赚取正当的商业财富,在义、利不可两全时,坚持舍利取义。诚实守信既是为人处世之本,也是读书经商之本,更是徽商获得利润之源。徽州家谱中的族规家法都特别强调做人、治家、交友,一定要必诚必信。清代黟县大商人舒遵刚对依靠欺诈手段获得商业利润的行为非常鄙夷,他常常以此告诫人们,“圣人言: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3]这些可以教育大学生言行一致,诚实为本,信诺至上。
在徽州“凡吊庆相往来,患难相救护,职业相劝勉,有无相周济,毋以尊而凌卑,毋以富而欺贫,毋以强而欺弱,毋以下而犯上”①,这充分体现了徽州族人坚守团结互助、以众帮众的团队精神。另外在外地经商的徽商对故乡徽州的地域认同十分强烈,徽商相互之间抱团很紧,通过建立徽州会馆、徽商同业公所等途径实现以众帮众。以此教育大学生应该有合作意识,相互之间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形成真正的团队力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做到对徽州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以多种方式进行运用。
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将一些具有典型徽州文化特色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博物馆等建设成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基地。徽州文化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即徽州文化的精神品格外化为了具体的物质表象,使得徽州文化内涵不是空洞的,而是物有所指的、带着鲜活生命力的。有计划地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既可发扬徽州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又可增加徽州文化的活力。
加强校园文化与徽州文化的融合力度,在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要有意识地融入有代表性的徽州文化载体,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载体传播徽州特色文化。如校园景观建设要体现徽州文化理念,在楼宇、道路、雕塑等建筑上要融入徽州文化元素。要将徽州文化体现在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如举行徽州特色的节庆活动、重大历史事件或先进人物的纪念活动、以徽州文化为素材或背景的表演创作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大学生,使之引起共鸣、产生共识,形成徽州文化认同。
整合徽州文化资源,编写辅助教材。在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中,统编教材重点强调国家意识,不可能对我国所有地区的情况面面俱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立足教学目的和大学生实际情况,对徽州文化中的地方特色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读本、小册子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通过对历史人物、古村落、民俗风貌等材料资源的汇编解读,形成与统编教材内容相结合的辅助读本,在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让他们了解、继承徽州文化。
开展徽州文化专题社会实践调研。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大学生关注地方文化,开展地方文化调研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定、政治观点。暑假期间,由教师确定调研主题和地点,带领大学生开展徽州文化专题调研考察活动,通过专题调研活动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徽州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在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必将成为未来弘扬徽州文化的生力军。
借鉴利用存在于大学生身边的徽州文化资源,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课内容,而且强化了校园特色文化,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也促进徽州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
注释:
①引自绩溪《华阳舒氏宗谱·舒孔照序》,同治九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