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璐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语文素养是语言、文化、思维、审美四大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和综合体现,是所有学科素养的核心。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根据时代需求对教育质量进行调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读写素养界定为“能够识别、理解、解释、创造、交流、计算、使用与环境相关的书写材料的能力”。[1]语文核心素养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与任务,反映了语文学科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是语文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都从不同的视角与深度进行了阐释,强调了语言核心素养的发展性与基础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而现在的语文教学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内涵价值的提升。我们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事例,总结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
1、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内化语言知识,并且根据具体的语境,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不断尝试运用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文从字顺,能够达到相应的任务要求,表达顺畅。因此,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语言的能力。
2、思维训练的能力
学生在进行表达、阅读等语言活动时,会对文学形象和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能够概括文学形象,并能够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从而有条理地、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训练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用批判性思维形成自我对文学和语言的认知;能够反思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经验,并能自觉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训练能力。
3、理解语言的能力
学生具有了语言运用能力之后,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读懂文章,在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对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人物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语感,了解文本表达特点。
4、审美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觉审美的意识,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收到了美的熏陶,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素材源自生活,同时又反哺于生活,丰富了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形成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思维方式融入将来的生活中,成为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必然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促进语感的形成,从而提高文本解读、合作学习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语文知识存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这一点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尤为重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逐步习得,同时也会成为学生未来发展所具备的关键能力,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也要不断发展并完善。
1、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对于每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都是关键的重要内容,它不是单纯地特属于某一门学科,每门学科素质都是围绕着该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核心素养就是学科素质培养的领导者。核心素养包含了逻辑思维、审美能力、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不同的学科根据自身学术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责任。
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贯穿了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涯,因此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教学尤为重要的方面。语文教育传承了祖国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全面促进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当学生掌握了其思维方式之后,更能把这些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情感表达。[2]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日常交流的表达需要我们学好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关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内涵与素养的形成需要文化的理解与传递,而生活品味的提高需要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培养。
例如在带领学生领会课文《花的勇气》时,如何让学生领会什么是花的勇气,勇气来自哪里,这就需要老师带领孩子们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在阅读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思想,认识到花儿是有生命的意义的存在,在她身上有着令我们佩服的勇气,学生们就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美的存在,深刻体会生命的涵养,这就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体现了文化的内涵。
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智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他们学到的除了知识与技能外,更多的还有情感的培养与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经典作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阅读对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掌握知识非常有效,让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比较艰涩难懂的经典作品需要语文教师引导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教师的引导与示范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对世界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意义非常重大,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过硬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例如在进行语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时,作者选择在环绕世界旅行时其他行李都没有带,而唯独带了一本书。很多学生都可能不太理解作者的做法,语文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让孩子们理解书对人类的意义和内涵,文化对人精神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的心灵成长与文化修养的提高。[3]
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写作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因此,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将直接影响写作的实践水平。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中把握写作与阅读的良性循环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文学作品中,将好的字词句学会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实践中,从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照文章的体例、风格编制成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又由若干篇文章组成,语文教师要将每篇文章的字、词、句、段落等要素让学生消化吸收,在课堂上就是具体教这些内容。因此,“教什么”显得更为重要。
阅读教学的概念首先应该明确,以帮助确定教学内容。什么是语文课程内容呢?在进行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概念、原理、策略、技能、情感与态度等因素。什么是语文教材内容呢?在语文学习中负责传递课程内容的文字和非文字材料的有关信息。而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呢?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之后达成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传递的信息,这其中包含了对教材的解读、教材内容的呈现,也包括了对教材的重新构建,如加工、处理、改编、更换、增删等。它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双方互动共同努力的对象。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分别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分别是“应该教什么”“用什么教”“实际教了什么”的关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内容。比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所学习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属于语文课程内容;如果在语文教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手法,属于教材内容;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运用了比喻修辞的句子,分析比喻的特点与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比喻修辞进行造句,这就属于教学内容。这些都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基础。
1、根据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确定阅读教学内容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养成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培养目标,对学生来说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根据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透过阅读中的意象分析,达到体悟文章内涵的效果。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陆游和唐婉的两首《钗头凤》,整体先感知两首词的情感基调,那么如何把握词中的具体语言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对词的具体意象进行深入分析。陆游的《钗头凤》里面有“手”“酒”“柳”“东风”“锦书”等意象,而唐婉的《钗头凤》中有“雨”“花”“黄昏” “晓风”“斜栏”“角声”“咽泪装欢”等意象。除了把握这些意象之外,还要深入透析词的重点意象,以便更深入理解词的内涵。比如,陆游词中的“东风”和唐婉词中的“咽泪装欢”,学生能够把这两个词分析透彻,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就能深入地体悟词情。
另外,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大纲的要求,在中小学的每一学段都有明确的阅读教学要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求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理解的方法也逐步增多,阅读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每个学段的学生都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阅读的内容,有选择地阅读。每个学段都有核心问题,阅读教学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引导学生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每个学段都重视朗读中的情感培养,默读的要求随着学段的增长逐渐加强,“以读为本”的理念充分得到体现;每个学段还有不同的语言实践要求,比如对词语的积累及运用、重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整篇文章的表情达意的方法等。
2、根据开拓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确定阅读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要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角度出发,对编者提供的教学资源做到准确把握。每篇文章的教学价值都是作为它本身的客体而存在的,它的原生价值能不同程度地满足社会阅读主体的需求,所以也称为“信息传输价值”。当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保留了它的原生价值同时还能进行语言信息处理的适当典型、空间和过程,这就是信息处理价值。[4]一篇课文当被作为教材放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被分析时,因为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师、学生的不同,其教学价值与原生价值是共同存在的,但不是一体化的,不能混为一谈,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不能割裂单独实现,需要通过原生价值来体现。
编者把每篇文章的教学价值都会在文本中有明确的提示,比如每篇单元的导读、课文的课下注释、课后的习题练习等。这些都是编者对文章的核心价值的理解和意图的体现,是编者对教学元素的细致筛选。因此,语文教师可以认真提前备课,揣摩编者的意图,根据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有效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从而在教学环节中有效教学,避免出现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的浪费,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比较阅读、专题阅读的方式,将题材相近或者风格相近的文章进行归类,对类似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学生的思想的广度与深度。比如,教师可以将《致橡树》《孔雀东南飞》《诗经·氓》《我愿意是激流》《钗头凤》等整合成“爱情诗歌”专题;也可以根据诗词的流派整合专题,如“山水田园诗专题”“婉约词专题”“豪放词专题”等。专题整合设置之后,语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相关材料及大量相关文章开展阅读,进行研究型学习,从而会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与看法,将自己的观点可以写成文章,从而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
3、根据提高文化理解与传递效果确定阅读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要根据提高文化理解与传递效果具体落实不同体裁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不同体裁的课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说明文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抓住说明文的重点。记叙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了解的故事梗概还原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能够说出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并能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诗歌要求学生能够深刻把握诗歌的情感,根据诗歌的意思描述作品所创设的情境。
(1)如何确定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什么是说明文呢?只要是以“解释”或者“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都可以定义为说明文,说明文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被筛选后进入语文教材的就叫说明性课文。
如何确定说明文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先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关注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特点、重点词语,在说明文中有经常使用的用精准数字表达的特点,但同时也会使用一些限定性词语,让表达更加趋于严谨规范,比如“估计”“几乎”“逐渐”等;学生同时还要学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2)如何确定记叙文的教学内容。记叙文主要是根据具体环境的描述、生活事件的叙述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事性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只要符合这个特点的都可成为记叙文。
写人的记叙文,要重点从人物分析的特点入手。人物描写重点是刻画人物性格、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样才能深刻反映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而人物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有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侧面描写包括了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反映事件或者以景托物等。
记事型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事件的主题来突显事件中的人物形象,因此在记叙文中也有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其主要目的是更加生动形象地记叙事件。因此,记叙文的分析主要从情节分析入手,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事件发生的六要素,以确定记叙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同时通过事件的反映,明确课文反映的中心思想,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场景、细节、词句来表现中心思想的。
(3)如何确定古诗词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收录了越来越多的古诗词篇目。那么,语文教师如何确定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呢?我们的理解是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首先要扫除不懂的字词方面的障碍,弄通文意;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三个层次来进行:第一个层次就是了解诗意。诗意就是诗词的内容,是诗词的文化核心。只有从诗词的题目、重点字句、诗句之间的关系和课下注释等方面综合分析,才能探究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要内涵。第二方面是要读懂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之间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境界。诗词中情物结合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借物明理、借物抒情、借物言志等,因此,要从描写景物入手来探究诗词的写作意境,从而深刻感悟人、景、物、事融合在诗词中的情、理、志。第三方面,深入体会诗词的情感,重点从关键字词、诗词表达手法、诗人的情感等三个方面入手。
4、根据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确定阅读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要根据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抓住阅读教学的信息论规律,从而确定阅读教学内容。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是文本传递信息的过程,读者在文本信息的筛选、组合、改造中,遵循从一个个文字符号到有声语言,最终在每个读者大脑中形成的画面,最后再次提升到文字符号的规律。因此,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就要能够选择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有效丰富的情感画面段落或者文字,这样就说明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要能鉴赏现当代文学作品,还要能够欣赏古诗文,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文章结构、情感与思想的运用等各方面去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作品时,就要对每一篇文学作品在这几个层次上进行深入地剖析。例如,《背影》属于抒情类的文章,语文教师除了进行情感的渲染引导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对该文章的语言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重点分析;《敬畏自然》属于说理性课文,就需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框架进行阅读分析;《回忆我的母亲》属于叙事类课文,教师就要重点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方面引导学生去阅读体会。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就会逐步养成,进一步就会自己动手去创作美好的文章,通过吸收别人文章的精华,结合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促使自己的创造能力有所提高。阅读与写作就这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歌德曾经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语文教师要用敏锐的双眼去挖掘、发现语文智慧,并且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感悟、理解、提升、鉴赏与评价。
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学会如何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基于学生的“学什么”、“怎么学”两方面的问题,抓住阅读教学的规律,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