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探析

2021-01-16 09:15黄洪雷李明欣
关键词:红色价值观建设

王 荟,黄洪雷,李明欣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意识形态是一项复杂的政治系统,对于任何国家、任何社会而言,它都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关乎着这个国家的政治、道路、旗帜安全,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高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基地,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而大学生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关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高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剂良药。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的精神财富,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执行力,因此更能激起广大群众的政治认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仅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而且对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实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源在于红色。红色,象征着红火、喜庆、热情和成功,自古以来就很受广大中国人民的喜欢,他们将红色当作文化的图腾和灵魂的皈依。革命时期,红色逐渐成为“红军”“中国共产党”的代名词,它是嘉兴南湖的红色航船;是八一南昌的炮火连天;也是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遗传在我们民族基因里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精神食粮。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提炼、总结出的合乎规律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物质资源主要是指红色旅游产业,一般是指实物,像中共一大旧址、南湖革命纪念馆等这些革命烈士的遗迹以及领袖的故居等。红色文化的非物质资源主要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激流奋进中形成的崇高信仰汇集的红色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在今天依旧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二)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存在于文明时代,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称谓。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在《意识形态的要素》一书中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中立的“观念科学”。[2]继特拉西提出这一概念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它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并对它展开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马克思是意识形态的奠基人,他从现实的个人物质生产资料中揭示了社会存在的内涵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方式,从而阐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实践唯物主义者认为全部的问题在于现实世界的革命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革、整合,而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始终是贯穿其中的。本文阐述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固本工程。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3]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之魂,体现了人民整体的文明素质。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特殊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国家和集体特征,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基地,因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为高校进行正确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载体,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了深厚力量,它批判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为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使学生从容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危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需要,也是抵御西方错误社会思潮的需要。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

红色文化的诞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到改革时期再到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伟大历史。无论是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还是改革时期的创新精神亦或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在不同时期对人民的思想起到了巩固作用,这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固本强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伟人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同中国的革命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了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4]红色文化的丰富精神文化内涵是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而高校又是传承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园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坚决做好红色江山的守护人和传承人。第二,有利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高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聚集地和传播地,因此高校的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尤为重要。红色文化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丰功伟绩,是一种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执政水平。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做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引领高校学生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潮,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作用,这是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

(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5]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价值标准。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关乎国家未来的社会价值取向。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观还处在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他们价值观培育的过程就像穿衣服的过程,要扣好第一粒扣子,人生的道路也是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仅是24个字,它需要更多优秀的内容来丰富和充实,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第一,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但这不仅仅是把这24个字背熟就行,我们要做的是从这些理论走向实践,走向社会,积极吸收优秀文化去填充它、升华它,更深层次地去领悟它,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红色文化是以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点的文化,其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它所倡导的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等观念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第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单靠个人是无法实现的,要靠几十亿群众的共同参与。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阶段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一阶段主流价值观的精髓。加快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不仅落实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且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三)抵御西方错误社会思潮的要求

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6]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也纷纷涌入中国,影响着中国当代大学生群体。青年大学生接受新鲜知识、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比较容易受一些错误的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主要表现有: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指的是以“重新评价”为由,否定和歪曲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企图抹黑我国历史,阻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们抓住历史人物的缺点无限放大,认为红色文化现在已经过时,不适合社会的进步,比如2016年"狼牙山五壮士"的事件,《炎黄春秋》杂志执行主编恶意诽谤狼牙山英雄人物,打着"还原历史、寻找真相"的幌子,这种行为触碰了社会道德底线,更是触碰了法律底线。[7]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他们的理论水平很高,作战实践很丰富,但不能因此把他们当作神来膜拜,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就全盘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从而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鸡蛋里挑骨头根本上是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二,普世价值。就是西方所推崇的自由、民主、人权。他们大力鼓吹的“普世价值”对我国国内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通过学术交流、互联网、影视等各种形式,企图以西方的政治理念来干涉中国内政。那些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实质是他们在双重标准掩盖下的霸权行径,不仅是虚伪的,更是虚无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坚决反对和抵制“普世价值”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这些错误思潮给我国带来的思想冲击,尤其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历史观教育,推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仅能够满足青少年的文化需求,化解他们的精神困境,也是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现实要求。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9]高校是培养新时代人才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学生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当前他们正处在“拔节孕穗期”,对他们的意识形态教育关系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人才的培养。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还要全方位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学校的教育方式以及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

(一)夯实理论根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马克思指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10]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权威的指导,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巅峰,一刻也不能脱离理论学习,要时刻拥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永垂不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党高度重视理论建党、思想建党,理论每创新一步,理论武装就会跟进一步,这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关键,也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关键。任何实践活动的基础都需要理论的指导,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亦是如此。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前进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校要切实把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当中去,这不仅事关高校能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而且还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关键所在。其次,高校要加强学生红色理论知识教育。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价值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高校要加强青年学生的红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红色理论,理论基础打好了,有助于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发展方向;有助于弘扬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红色文化素质;有助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高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水平。

(二)创新教育方式,丰富高校教学内容

红色文化虽为传统文化,但在近百年的文化历史发展中孕育了许多优秀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当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值得深究的课题。高校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中去,根据大学生切身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打造红色文化课堂。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红色课堂是以红色文化活动为载体,宣扬红色精神为核心,传承红色基因为最终目标,运用讲授和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要想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就要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好红色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非常有效的。第二,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历史实践有许多是课堂的理论教学无法体现的,因此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要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红色纪念馆、红色标志等,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当前我国高校中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实践活动,过于重视理论教育。思想教育不同于专业课,它注重的是学生的三观塑造,这就需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加深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从历史中能够更好地看清世界、渗透生活和认清自己,[12]才能准确掌握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避免错误,重蹈覆辙。第三,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西方错误的社会思潮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营造一种红色文化氛围,巩固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要多组织一些红色文化表演和演讲活动,开展红色知识竞答,并设立奖项吸引学生们参加,在红色氛围的熏陶下,让学生的思想和品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让整个红色氛围覆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教学方式创新了,学生的思想觉悟高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总体趋势势必会向上向好。

(三)加强主阵地建设,筑牢校园意识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和要求就是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13]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强化主阵地建设,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强化阵地意识。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14]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要强化阵地意识并且积极主动去建设和管理思想阵地,不能让错误的、落后的社会思潮占领我们的阵地。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积极健康文化的代表,意识形态阵地又是传播优秀文化的载体,我们要强化阵地意识,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焕发魅力,筑牢校园意识屏障。其次,坚持党性原则。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要加强主阵地建设,而加强主阵地建设必须要依靠基本原则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15]党性原则不仅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党性原则最重要工作之一的就是处理好党性和人民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 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 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16]红色文化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自然而然要服从党性原则。再次,加强红色文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力,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加快推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于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红色师资队伍。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加强红色文化教师队伍建设,让学生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从而强化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思维,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屏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时代精粹,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高校弥足珍贵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既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有助于将红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红色价值观建设
我的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红色在哪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追忆红色浪漫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