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国内学者对于这方面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就业创业的政策方面。例如孙渔珽的《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融入问题探析》等期刊论文和安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等硕士论文中都涉及对于目前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就业创业的教育方面。例如曹阳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等硕博士论文和王子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分析》等文章都对目前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对于农村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了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帮扶和教育上,对于他们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拓宽增收渠道等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手段。因此从这一点进行研究,能有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国外的支持和鼓励农村大学生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研究中,既有英国著名的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International,YBI),也有Edward Crawley 和Johan Malmqvist(2000)等人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教育模式等研究。
农村发展离不开人才,对于涉农惠农等专业人才缺口仍然很大,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使得农村籍大学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但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不愿返乡创业就业。学校方面分析,大部分高校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缺乏针对性指导,一对一工作对应性差,其次学校所授知识在返乡之后应用性不强,还有部分农村籍大学生求学的目标更加长远等等。
农村大学生返乡后,在一定时期内,缺少资金扶持,或者能够筹集到少量资金但缺口很大。特别是在创业失败时,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风险估计不足,对于经营生产缺少足够的知识和技术。
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往往地方政府对待返乡大学生停留在目前国家基本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大部门地区没有制定专门针对返乡农村大学生的相关就业创业政策。另外涉农方面的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缺乏,针对大学生适合的就业创业孵化器等资源共享率低也是困扰返乡大学生的主要问题。
部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热情高涨,但是面临生产技能就业技能缺陷,对于所学知识和所需技能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关联。在一定时期内,面临技能培训办法陈旧、授课人员缺乏、次数不够等问题。
创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设置,设置适合区域内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急需专业,鼓励具有专业特色的农村大学生创办小微合作社,设立“农村技师导师制”培养人才模式。逐渐搭建适合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体系。聘请不少于5 名的往届返乡大学生作为农村大学生导师到学校进行互动(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可线上开展),对于学生将要面临的就业创业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答。指导部分优秀学生直接返乡进行生产实习。对专业对口的农村大学生导师引导建议拿出少量资金入股形式支持学生返乡创建小微合作社,做到过程中指导,资金上支持,政策上指引,形式上对口。
各高校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和学校特色,拓宽就业方向渠道,创新当前工作设置,合理配置现有资源,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构建丰富多样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做好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切实做到全方位、精准化、全程化、全员化创业就业指导,促使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效性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高校应当根据农村不同地区所需专业,特别是急需专业合理配置调整专业方向,加深与涉农企业的合作、融合、开拓、研发,涉农区域和企业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学生利用生产实习等机会到涉农涉农区域和企业进行生产和实习,企业在场地、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深化机制既能满足人才需求,同时也能保障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更好的展开,为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创业就业,为地方经济腾飞发展以及助力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
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创办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涉农小微合作社,在创建过程、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助。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愿意在走向社会后到农村去,创办发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合作社。
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和地方特色,开展实用型和应用型技能培训,在大学生返乡后开展针对大学生专业特点的一对一辅导员。使他们对于家乡特点和专业特点的有机结合有了初步认识。产生进一步就业和创业的打算和计划。必要时聘请之前返乡的成功大学生现身说法,努力营造全民就业、大众创业的氛围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