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姝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民航文化体现了民航行业重安全的统一性。空管文化是民航文化的亚文化,其内容既要符合民航文化的精神要求,也要根据空管运行的多个特点,借助管理组织文化的科学方法,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达成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平衡,提高空管人员的安全意识,更好地为空管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保障运行安全和乘客生命是民航行业运行的第一要义。安全是民航行业运行的核心要求,也是对各个部门的统一要求。空中交通管理的工作目标是保证空中航空器的最小安全间隔,保障空中交通运行安全。民航局颁布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明确了空中航空器在不同的管制方法下最小的安全间隔,列举了常见的空中交通情况。空管人员在管制工作中要始终满足空中航空器最小安全间隔的要求。《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管理规则》规定空管人员需要接受管制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和复训等维持空管人员执照的有效性。
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控制空中交通秩序的过程中,不仅是规章规则的执行者,也是实时交通秩序的主导者。面对瞬息万变的空中交通情况,空管人员的决策受自身性格、规章约束和定期培训的综合影响。空管人员受规章约束和操作手册的影响非常大,但空管人员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灵活冷静地应对极端情况,保证空中航空器的安全。管制员的实际工作状态根据运行环境的复杂程度分为低能效输出和高能效输出。低能效输出时,运行环境平稳、运行量适中,管制员按照规章流程完成管制调配,确保运行安全。高能效输出时,运行环境复杂、运行量接近空域容量最大值,管制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调配完成管制任务。空管人员在两种工作状态中会根据不同的交通情况调整安全裕度和使用不同的管制方式,但是管制行为都必须符合民航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空管工作的运行环境受到人、设备、规章和运行限制的影响。其中,设备技术的更新提升了空中交通的最大承载量,规章明确了空中航空器的最小安全间隔,运行限制平衡了不同区域的空中流量。空管人员是应对空中交通运行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辨别设备提供的错误信息,减少运行限制对空中交通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空中交通运行的安全水平。
空中交通的运行情况受到天气、空域限制、流量控制、和空中航空器特殊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使空管人员从低能效工作转入高能效工作状态。在平稳的运行环境下(天气适航、空域资源丰富、流量控制按计划),空管人员有相对充足的调配空间和执行预案的时间;在心理状态的调控上,空管人员会主动抵御疲惫和枯燥,防止思想麻痹和疏忽。
影响空中交通运行的因素不止数量较多,而且变化较快。在工作中,空管人员一直警惕并预判着空中交通情况和自身工作状态的变化,同时预想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例如,从适航天气到生成危险天气之间,空管人员会预判天气变化对管制工作的影响,但最准确的信息来自空中机组的天气报告。同时,机组对危险天气的决断随着天气的实时变化而变化。面对危险天气,机组可能决定备降、返航、盘旋等待和继续飞往目的地。继续飞往目的地的机组,根据航路天气可能选择沿计划航路绕飞或临时加入其他航路飞往目的地。相较于天气变化,上述其他几个因素对空中交通产生较大影响时,通常会提前告知空管人员,不排除立即生效的可能。一个或多个运行条件的变化要求空管人员迅速进入高能效工作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应对运行环境的变化,达成管制目标。
现今管制单位的工作人员年龄大多集中在80 后到90 后,他们具备更加鲜明的个性和个体思维。在达到相关的培训要求后,空管人员就具备了基本的完成规章要求的能力;在控制空中交通秩序的实际过程中,空管人员的判断和执行方式具有个性化特征。考虑到实际的运行困难和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影响,空管人员对安全裕度和高效运行之间分寸的把握是个人技能、性格作风和职业精神的综合体现。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依据《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区域雷达管制的最小水平间隔是10 公里,即在区域雷达管制下空中航空器在相同高度保持10 公里的水平间隔被认为是安全的。大于10 公里的空间是区域雷达管制员掌控的安全裕度。安全裕度的控制受空中交通流量、空管人员的技能和性格,以及现场规定的影响。更加自信或者力求完美的空管人员掌握的安全裕度可能会小一点,但在统一的现场规定之下,都必须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空管人员的性格多样性在规章规定的统一要求下有限的表达。
民航业是一个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并且融合了多部门多技术的运输行业。空中交通管制作为运行环节的重要部分,空管人员的日常工作集中在协调空中交通的实时运行方面,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对空中交通管理和民航业的其他部门比较陌生。在缺乏了解和文化交流的情况下,空管人员对自身和其他部门人员的认识相对模糊,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在长期承担高安全压力工作的过程中,空管人员可能产生拓宽职业选择的愿望。
安全是民航行业运行的核心要求,也是对各个部门的统一要求。当前空管文化建设的重点集中在安全意识的培养,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一、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空管人员重视专业技能、提升安全意识、增强职业认同感;二、开办团建活动,加强空管人员的团结精神和归属感;三、宣传空管人员的奉献精神,增强空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感。
空管文化的建设管理应更加注重搭建组织和成员之间的桥梁,让成员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组织实现运行目标的方式一致。空管文化的建设管理不仅应包括传统的宣传方法,而且要注重在工作中提高空管人员对组织文化的认同,让空管人员从工作本身领会空管文化的精神,成为空管文化的参与者和搭建者。空管工作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对空管人员的工作能效、心理状态和职业规划的影响,需要通过文化管理转变为对空管人员的正面引导。要重视将组织成员的社会属性和个人性格与组织工作的特点和目标结合起来,使组织成员的工作为组织目标服务并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价值的实现不仅是得到劳动报酬和工作认可,更在于个人的成长和组织文化相互融通。个人从组织文化中得到滋养,全面发展;组织文化由于个体的多样性越来越有活力和特色,持续为组织目标贡献力量。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在日常的管制工作中,提高空管人员安全意识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重视结果和重视过程。结果指是否造成不安全事件,过程指管制过程中是否存在无后果违章现象。自2018 年,《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大多数空管单位在重视结果的基础上,加大了重视管制过程的力度。其中,危险源识别、无后果违章和不规范操作成为日常管制工作中规范空管人员行为的重点,空中交通情况被细分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手册。一方面,操作手册帮助空管人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镇定,并提供了管制思路;另一方面,空中交通情况的多样性很难被逐一手册化且变化迅速,往往需要空管人员立即做出调配,安全保障更多依赖空管人员的高能效输出。
空管文化的建设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紧密结合安全要求和空管工作的特点。空管人员的工作思路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即以保证空中航空器的安全间隔为目标,根据运行条件制定调配方案。当面对突发情况或复杂的运行环境,空管人员需要良好的心理,相信自己具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果良好的工作成效在组织文化中被视为理所应当而得不到积极反馈,会使空管人员在相对封闭的思维里坚守这种自信,完成管制工作。在文化建设管理中,尽量避免人员产生不被组织认可的心理。对空管人员操作过程的监督以防止人员松懈麻痹为主,提醒空管人员调整工作状态、为可能的交通变化或突发情况做好准备,养成在不同运行环境下积极工作的习惯。
空管人员被称作“幕后英雄”,空管工作的性质让空管人员不易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在安全压力下,空管人员既要保持对自身的技能自信,又不断反思自身的管制调配是否合理,寻求更优化的管制方案。优化的管制方案能够为更多的空域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帮助空中交通管理向安全高效的目标迈进。空管人员的工作成效汇入空中交通管理和民航运输的大发展中,空管文化帮助空管人员找到独属于空管人的职业荣誉感。
空管文化的建设管理不只着眼于宣传和科普行业精神,以及举办活动提高成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管理中结合工作要求和人的特性形成具有行业特点的文化氛围,针对特定的人员和环境,衍生出具有空管特色的组织文化。当组织成员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自身成为文化的一部分,组织文化建设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帮助组织成员理解组织的立场,增强组织活力和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
空管文化的中心是安全文化。在坚定中心文化的同时,挖掘助力中心文化发展的品质。空中交通安全运行需要空管人员具备良好的责任心、沉着冷静和灵活思考的品质。当代管制员的性格更加外放、更具备个人想法,在时代的大潮流中,更希望实现个人价值和拥有广阔的未来。丰富空管文化的多样性,将时代价值观和个性特点融入空管文化,吸引更多人才认同空管文化价值,在空管文化中找到与自身契合的品质,将品质带入安全工作,为安全运行提供高能效工作表现。
在精力和身体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空管人员的专业技能随着经验积累和定期培训不断增强;在规章的约束下,安全意识更指空管人员在岗期间面对不同运行环境时对危险的敏锐度。这种敏锐度需要空管人员自主地积极调动,这种积极性来自空管人员的职业精神、职业荣誉感和文化价值认同感。
民航空管文化的建设管理应在充分考虑空管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空管人员的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以目前空管文化建设成就为基础,通过将空管文化建设管理与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加强对空管人员在管制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对空管人员的工作效能进行正向激励以提升职业荣誉感以及围绕安全文化开展空管文化的多样性,打造更加丰富全面、特色鲜明、深入人心的空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