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沫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国企是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建筑企业。进行混改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催生企业产生内生动力,通过混改引进非公资本、优化股权结构,推动建筑国企扬长补短,提能增效。一方面可克服企业本身管理行政化现象,从而促使其建设成反馈及时、反应迅速、作用明显、运行高效的国企市场经营制度;还可在此基础上优化财务状况,提升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能力,从而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市场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促使经济支柱产业更为多样,其中建筑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与市场发展、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之间的关联性更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作用表现也各不相同,建筑业特别是建筑国企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我国各政策的积极推进以及区域发展速度的可持续推进促使战略部署更为清晰,这一社会状况为建筑国企的发展带了全新机遇,然而建筑国企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低、项目大多周期长且环节繁复、成本高的特征,应将其纳入资金密集型产业范畴内,建筑国企正是受到了自身特性的影响和局限,自身负债率偏低,其融资方式也更为库造,市场的拓展受到不利影响。同时还存在着显著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薄弱、大锅饭现象严重,若能积极稳妥实施混改,探索实施骨干员工持股、科技人员跟投、转化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等多种激励方式,对激活企业活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健全协同高效的机制体制有积极且正面的促进作用。
在进行建筑国企混改方向制定时需从各企业的实际状况入手,分析该企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部分企业最显著的问题是市场竞争力低、资产负债率高、利润率低、内部管理僵化,承接任务多依靠地方政府,同时因管理缺乏灵活性内生动力不足,资金运行压力大等问题凸现。建筑国企混改的重点是明确混改目标,是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成本、获得资本支持还是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增强新材料新产品研发能力还是补充资本运作、资源整合的能力、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企业未来战略发展规划,扬长补短是建筑国企混改要首先搞明白的问题。
对于建筑国企而言,混改有以下几条路径: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资产证券化、引入非公资本、员工持股。选择合适的路径是实施混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筑国企大都历史遗留问题偏多,内部组织架构复杂,政府行政干预较多,同时肩负较多的社会责任。建筑 国企混改的前提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队伍的稳定问题。所以在混改路径的选择上要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定价机制、健全公开透明的机制、审慎做好职工安置等重点环节,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提醒纠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选择混改路径的同时,要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调整管理层组织架构、规范议事规则、明确责权利、建立经营层激励约束机制,引进市场化运营机制,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切实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的用人机制。
建筑国企混改要防范管控风险,主要包括法律风险、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改革无法深入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在进行混改时要防止国有资产出现流失。在实施国企混改之前,要充分学习其他企业混改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从国企改革的失败经验教训入手,剖析问题,从现有问题中和项目中总结实用经验,从而为后续环节的推进提供条件。依照资本高效监管职能的优化需要进行理念优化和监管力度加大,从而确定监管要素、把握正确监管策略、利用方向清晰的导向管理理念进行方位转变,将出资关系放在重点,落实分层分类管理,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通过投资责任制度的确立有效完善传统的体系和机制规范,进一步强化监督协同,从而有效避免国有资产出现流失,将提升其可靠性、针对性作为根本理念。在确立防范风险时要保障建筑国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将创新理念与全国企改革制度相融合,不断提升建筑国企的混改质量,促使其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首要改革原则,让“引导”贯穿整个混改过程,为其提供指向标和根本导向。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严格秉承正确处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转变传统改革理念,落实基本改革原则,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确定市场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市场导向和机制作用。
国企混改的目的是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活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筑国企更是如此,通过引入非公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提升企业内部活力、实现产业重组升级,最终达到提能增效、强身健体的作用。建筑国企混改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秉承基本混改原则,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实际出发做到一企一策,通过建筑企业混改将社会资本引入国有企业,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产业整合、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