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炜
(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 菏泽 274020)
突破菏泽是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实现全省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菏泽市1000多万人民的殷切期盼。从某种程度上讲,突破菏泽是一项集复杂性、困难性、艰巨性于一体的政治工程、责任工程、系统工程。为此,开展突破菏泽路径与方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18年9月山东省出台《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以来,菏泽市积极谋划、科学运作、强化落实,突破菏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2019年,菏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409.98亿元,可比增长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21.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 978.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和8.1%。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9年,菏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9.5 ∶42.6 ∶47.9,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并高于第二产业5.3个百分点。在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2%,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9年,菏泽新认定省级工程实验室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落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2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1家,院士工作站达到29家;新引进院士等各类高端专家学者43人、高层次人才367人,启迪之星(菏泽)孵化器创建为国家级孵化器,国字号中原技术市场上线运行。
(四)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2019年,菏泽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9座,新增造林面积35.6万亩,新建湿地740.6亩,完成23条黑臭水体治理,3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35蒸吨以下锅炉全部淘汰,PM2.5、PM10分别下降到每立方米57微克和112微克,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2019年,菏泽国际会展中心、北外环公交枢纽站和中央公园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菏宝高速东明黄河公路大桥、德上高速巨单段建成通车;菏泽牡丹机场、鲁南高铁菏泽段加快建设;菏泽市文化中心、市博物馆和市新闻大厦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顺利。
(六)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2019年,菏泽深入推进扩权强县、“一次办好”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等改革,238项行政许可事项和91项关联事项完成划转,并实行审批流程再造,业务即时办结率达到85%以上。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85.27亿元,其中出口177.03亿元,同比增长15.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4亿美元,同比增长43.7%。
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经贸摩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影响持续发酵,突破菏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困难和风险等将更多。但同时突破菏泽也面临诸多的发展机遇、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发展的背景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并继续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基础设施和民生短板等领域,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这将为突破菏泽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从叠加的政策看,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更加科学稳健。山东省出台了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意见、支持菏泽及鲁西四市发展的政策和支持鲁南经济圈发展的意见,政策的累进效应正在显现,这将为突破菏泽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三)从自身的优势看,菏泽具有区位独特、人口红利显著和农业规模量大等现实优势,也具有工业化进入高速增长期、城镇化进入加快提升期和电子商务进入高速发展期等潜在优势,还具有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和项目集中建设等转化优势,这将为突破菏泽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菏泽应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利用有利条件,聚力实现重点产业、乡村振兴、城市功能、对外开放、生态建设、改革创新等新突破,确保突破菏泽任务目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一)聚力实现重点产业新突破
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链条化原则,厚植发展动能,畅通经济循环,培育市场需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实施生物医药、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抓好菏泽现代医药港、现代医药产业园和120万吨聚酯等项目建设,并做强引导基金,引进高新成果,落户高端企业,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国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二是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突出推进食品生产、林木加工和纺织服装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向品牌化发展,着力推进恒基机械、湖西铸造和山东达驰等机电设备制造企业迈向高端,积极推进陆港新城、济铁物流园和菏泽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山东省重要的机电设备制造基地和区域性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三是实施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旅游等一批新兴产业提速扩能工程,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企业规模膨胀和产品升级换代等。依托恒力石墨烯、德通新材料和广源铜带等骨干企业,加快建成山东省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发挥鲁西南大数据中心、伏羲智库和大唐5G等重大项目引领作用,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同时,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医养健康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方特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水浒好汉城四期和花舞世界等项目建设,努力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1]。
(二)聚力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坚持引领性、带动性、示范性原则,激活发展内力,补齐发展短板,拓宽发展空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菏泽贡献。一是以发展农业“新六产”为抓手,加快农村三产融合步伐,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培育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一批农业商贸物流平台,积极营造更多农业溢价效应。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行动,推动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培育田园采摘、文化传承和餐饮服务等体验型农业新业态,发展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营养型农业等,促进农业向现代、高效、高质发展。二是针对黄河滩区、煤田塌陷区和生态旅游区等不同乡村面貌,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调整优化村庄布局和美丽乡村建设等与“五大振兴”统筹推进机制,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妥推进合村并居、人口集聚和产业集约等,切实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农村清洁取暖模式,持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动美丽特色乡村建设。三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创新和完善村级事务运行管理。拓展农民就业创业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乡村优秀文化传承行动,努力创树菏泽乡村文明[2]。
(三)聚力实现城市功能新突破
坚持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平原则,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市民满意城市、人才向往城市、投资者称道城市。一是重点抓好菏泽牡丹机场、鲁南高铁菏泽段和枣菏高速公路等一批交通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市民文化中心、市博物馆和市新闻大厦等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抓好赵王河公园及下游湿地、万福河景观带和环堤公园等生态设施建设,积极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和亮丽优美环境体系,全面提高城市载体功能。二是积极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意城市。统筹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供热燃气和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科学布局“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补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健康养老等社区服务短板。同时,注重传承城市文脉,推进老城区保护性开发,积极打造仿古商业城、商业街和商业店等,让市民看得见历史、记得住乡愁,加快形成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生活格局。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构建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各领域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布局建设“城市大脑”,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努力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环境更有色彩,让幸福更有质感[3]。
(四)聚力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
坚持大范围、宽领域、深层次原则,积极应对经贸摩擦,多元拓展市场空间,加快发展新兴业态,完善高层次服务机制,打造高能级合作平台,塑成高水平开放型新优势。一是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继续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直通车和外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对外资企业提供全过程、一条龙、个性化服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扩大对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国家承保规模。引导涉外企业进行境外商标及专利注册和国际质量标准、安全、环保认证,着力培育自有品牌。二是充分利用菏泽国际会展中心,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重点办好世界牡丹大会、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和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等特色节会,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和进博会等重要会展,并借助中韩自贸区、日韩山东商务周和港澳山东周等外贸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搭建对外开放平台。三是在巩固提升与欧盟、日韩和俄罗斯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空间。支持企业到主要出口市场设立海外仓、到新兴市场建立营销机构,并培育跨境电商集中区,努力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在继续提升服务贸易、机电设备和农副产品等出口的同时,加大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和稀缺资源等进口力度,推动进出口质量、利用外资规模和对外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4]。
(五)聚力实现生态建设新突破
坚持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原则,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强化污染综合防治,系统保护自然生态,加快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一是推进循环经济模式,抓好产业存量循环化改造、增量循环化构建工作,鼓励资源综合开发回收再利用,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施清洁能源倍增行动,加快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步伐。探索建立管理规范的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将生态环境教育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二是继续打好扬尘污染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危险废物治理等“九场标志性战役”,突出抓好工业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中小企业集群监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并加大雨污管网新建扩建力度。同时,深入落实“河长制”,重点抓好洙赵新河、东鱼河治理工程建设,确保3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三是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等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加以约束,打造黄河流域等生态保护带。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保护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培育,修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并强化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构建生态廊道、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切实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5]。
(六)聚力实现改革创新新突破
坚持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效能革命原则,打造高效率服务政府,健全高水平调控机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努力扩大高效制度新供给。一是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推动“一键办理”流程优化,完善“一网通办”信息支撑,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明确责任链条分界点、共担点、衔接点,增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能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用户评价制度,对标最严标准、最高水平、最优服务,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全领域改革。二是提升驾驭复杂经济形势的能力和水平,高效畅通国家、省宏观调控政策在市级及以下层面的传导落实机制,确保宏观调控方向、目标和政策等有效贯彻。创新和完善中微观调控手段,加强财税、金融和产业等专项政策的协同发力,不断拓展调控力度、广度和深度。健全经济监测预测和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市、县区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调控辅助决策。三是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体系,实现资源资产、国有资本和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的有效激励。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动土地、资金、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和技术、数据、知识等新型要素向优质企业、高效行业、优势区域集聚。完善市场规则体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就突破菏泽而论,具有周期长、涉及广和定位高等特点,不但要有集科学性、战略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路径,而且还要有集超前性、实用性、可持续性于一体的方略。为此,提出以下政策措施建议:
(一)精准落实支持政策
一方面深入挖掘山东省支持菏泽政策“金矿”,尤其是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意见、支持菏泽及鲁西四市发展的政策和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等,从中找抓手、找项目、找资金,着力释放政策红利。另一方面借助菏泽被列入中原经济区、淮海生态经济带、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梳理和利用国家一系列政策,从中找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努力为突破菏泽做好政策服务。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按照抓项目就是抓财源、抓发展、抓突破的思路,对省市重点建设、新旧动能优选和地方专项债券等项目,实行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差异化管理。搞好跟踪服务,加快前期工作,推动保华菏泽国际金融商务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开展靶向疗法,破解制约瓶颈,推动阳新高速公路菏泽段等一批项目按计划实施;强化要素供给,科学精准施策,推动鲁西南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竣工投运,努力为突破菏泽筑牢项目根基。
(三)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抢抓国家、省创新体系战略性重构机遇,加快建设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和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尽快设立菏泽市绿色制造业研究院、牡丹产业研究院和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湖西分院等创新载体,积极推动高校院所协同科技创新,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见效,并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努力为突破菏泽提供科技支撑。
(四)深入挖掘消费潜力
加快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鼓励发展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品质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兴业态。促进信息消费提质扩容,布局建设一批信息消费产品体验中心。优化布局城市新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等核心商圈,打造首店经济、后街经济和夜间经济等特色商业街区。完善农村商贸物流等基础设施,释放农村消费巨大需求。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为突破菏泽提振消费动力[6]。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等。实行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制度,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力度,增强未来人才战略储备。绘制科技—产业—人才图谱,开展“产业人才集聚”专项活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壮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努力为突破菏泽集聚人才优势。
(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积极倡树“以客商期待为期待、以客商需求为需求、以客商感受为感受”的理念,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三年突破计划,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优化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的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消除后顾之忧、促其做大做强等。实行“容缺受理”、同一层级办结和“秒批秒办”事项等,持续“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让政务服务驶上“高速公路”,努力为突破菏泽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