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郑州西亚斯学院
会计在管理活动中承担对成本费用进行统计,对财富分配进行记录,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的社会分工,同时会计学也是进行经济信息统计的手段之一,是高等教育院校开设的较为热门的专业之一。
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是以解决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在学生就业时更注重的是否具有实际操作能力。构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管理思维和控制意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能力兼备,能够胜任企业专业岗位职业需求的管理型财务人员,通过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是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会计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程的理论相对抽象性,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有基础认知类、专业实操类、综合实训类、科研实习类等课程。目前地方高校会计教学过于理论化,教学内容基本上以理论学习为主体,在实践方面缺失较大。在研究中发现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会计学的认知类课程以基础会计、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为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有实践学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囿于教室选择、课时安排等原因,一般都采用幻灯片展示代替实践学时。
看到不等于能做好。以基础会计为例,基础会计中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选择与登记,以实验实训方式带领学生根据业务动手填制真实凭证登录账簿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解决工作中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没有实践环节,学生看图认识凭证,想象填制过程,实践与理论完全脱节,不通晓操作细节,更不知其所以然,未来在实践中也不能将具体凭证与经济业务联系起来。
实操类实践是会计专业课的课堂实践,以会计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为主。这类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一般文字描述案例,设计重点业务,追求解决关键问题。但是实际经济业务是复杂多变的,一个变量的细微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可能改变企业决策。但是在实操类实践中教学按照设定的任务按部就班,解决既定的关键问题。
文字描述与鲜活的经济业务存在差距,设定的问题与层出不穷的实际问题又差之千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的实践教学要么被理论课替代,要么过于简单,学生忙于认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降低了实操类实践的难度。学生不能将经济业务与会计处理有机粘合,最终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实训类实验一般开设在大三下学期,这些课程综合性较强。在教学设计中一般以工业企业为例,选取一个工业企业一个月的业务,进行经济业务流程演示。且不说企业是否都是持续经营状态,单单是一个企业就会有往来客户、工商税务、投资者债权人等多种关联企业和主体,同时这个企业在社会活动中担任多个角色,但是在实训类实践中没有这些行业环境,更谈不上行业竞争,学生练习的只是一个静态的企业。
实训类实践无行业环境会导致学生以为会计就是简单的核算,只用遵守规则机械操作,不需要创造力。案例的设定忽略企业外部因素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用企业静止而独立的目光来看待经济活动甚至对待实践活动,很难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学生大四下学期要经历实习学习阶段。对于会计实习环节来说,没有一个企业可以短时间内接受大批量实习生,由于学校无法安排集中实习,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学校的监管作用就会大大下降。同时由于会计部门是企业的数据中心具有保密性质,即便能够安排学生实习,也很难接触具体和核心业务,实习学习的效果很难保证。
实习类等实践效果不高会导致学生对财会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不能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贯通起来,在校期间无法顺利搭建未来工作通道,更无法探究实践活动背后蕴藏的理论知识。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以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绳,多途径多层次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从而到达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中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AI、RPA 等新技术,结合社会企业财税新技术应用,促进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教学内容的内涵升级。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应该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会计学人才培养首先要保持社会实践适应性强,在实践过程中关注与行业发展吻合度高的实验项目,在人才培养中也要兼顾前瞻性强的特点,通过到分层次、分类别循序渐进完成实验实训,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效果。
会计实践教学不能在专业课之间各自开设,应统筹规划,设置以理论课为基础的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的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设置通识课实训,对专业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在大二下学期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后进行专业基础实训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进行专业核心实验的操作有助于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融会贯通;在大四上学期进行综合实验和创新创业实验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大四下学期进行实习引导和毕业论文设计,以论文设计启发学生对实习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从而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济环境也在激变,大数据、财务共享云计算、财务机器人等会计处理方式也日新月异,会计实践教学不仅要紧跟技术发展,更要培养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人才,要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兼顾创新人才培养。
S 学院会计专业在教务处的指导下依托实践教学中心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目前S 学院的会计学院与商学院共建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是省级示范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共9 个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为1405 平方,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343.76 万元,电脑可用台数640 台。
会计学院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做出五年规划,力争建设布局合理、亮点突出、专业综合、“课程实验——专业实训——产学研用”系统化智能化教学实践中心;未来的实践教学中心建成后将服务师生教学科研,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产生一定社会效益和影响力的教学实践中心。S 学院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以下特点:
结合会计学院在实验课程和教材方面比较薄弱,省部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还需要填补空缺,教学效果和成果的辐射作用缺少支撑资料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实践教学中心为了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材,积极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以及项目申请和立项,计划对担任实验课程的教师进行的教材改革进行一定的资助;对承担省厅教学改革项目的团队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积极与省内外省级和国家级示范中心联谊,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组织我院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努力在实验教材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争取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将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作为教学重点。
当前S 学院正处于基础设施高速建设时期,同时也是学校场地资源再整合时期。可以通过新建实验大楼,或者场地资源整合,整合成整栋的实验中心场地具有可行性。
未来会计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以后能促进会计专业优质就业。在原来实验室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外学习借鉴,各专业和教研室对本专业的仪器设备技术参数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为实验中心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设方案。未来的实践教学以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项目,真实的企业工作岗位职能历练学生,使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提升就业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育部 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第4 号)要求各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
认知类实践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和实验课时,认知类实验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实操类实践用教学软件解决管理与核算问题的宽度与深度,实操类实验一般在大二的整个学期;实训类实践引入企业竞争环境,实训类实践一般安排在大三整个学期;实习类实践通过综合类分岗位软件模拟实训和学生自己联系,甚至以实习周报形式沟通交流,实习类实践一般安排在大四整个学期。通过到分层次、分类别循序渐进完成实验实训,在实践教学中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AI、RPA 等新技术,结合社会企业财税新技术应用,促进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教学内容的内涵升级,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效果。
在实验课程设置过程中,还要关注财务发展的未来。财务的未来是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融合。数据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也成为财务部门建立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进步,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财务需要积极尝试新兴技术,更快更好地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和分析数据,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帮助企业经营。借助RPA,在优化财务任务处理、智能化财务管理和释放人力创造力方面凸显出巨大优势。利用新技术与RPA 的结合,建设由机器人代替人工大量重复操作类业务、进行涉及跨岗位的流程协同、财务分析能力和可视化设计的财税机器人,将之应用于教学,助推教学改革。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综合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升学校就业水平和质量。
实践教学是当前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主要趋势,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学校和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增强学校和专业的社会认知度,更有利于扩大校企合作范围,丰富校企合作内涵,既有利于增强企业对学校的认可认知,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借助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和专业发展,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S 学院会计实践教学为例,研究地方高校会计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实践教学体系是否保障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并对专业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出具体对应措施,对提升会计学教育质量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