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茹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深刻道出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乡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消除区域贫困和推动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乡村实际,走出一条适合林业经济发展的金融之路是大势所趋。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其森林覆盖率达76.8%,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有绿都之称,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也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改试验区。普惠林业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业经营资金短缺的问题,拓宽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三明市林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普惠林业金融也具有一些因林业自身产生的独特风险,阻滞了普惠林业金融的发展,不利于乡村的振兴。因此,找出普惠林业金融发展困境及制定相对应对策,对进一步推动三明市林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明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蓄积量超过1.82 亿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业产品总量约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除了森林资源丰富,三明的林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三明市的木材等主要林业产品约占福建省的1/3,三明市不少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林业经济的发展是三明市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明林业用地面积大,活立木蓄积量1.65 亿立方米,毛竹林储量4.18 亿株;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业产品总量约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除了森林资源丰富,三明的林业经济发展情况良好,三明市的木材、人造板等主要林业产品约占福建省的1/3,林业产业总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5,不少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林业经济的发展是三明市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制度,不断拓宽林业融资渠道,三明市结合自身林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和改进林业金融发展模式。作为我国首个林改示范试验区,三明市林业金融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2005 年林权抵押贷款得到突破性发展后,又在2014 年首推林权按揭贷款产品,相比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按揭贷款产品的贷款期限更长,贷款利率更低。但两者产品更加偏向于林业企业或大户林农,无法普惠到大众林农,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制约了乡村林业经济的发展。三明市的大部分林权分散在个体林农手中,但个体林农由于资源分散、评估难等问题,导致林业资源难以盘活。因此,解决小额林业贷款,让林业资源变现,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一道难题。于是,2016 年后,三明市陆续推出一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如“邮林贷”“福林贷”“益林贷”等产品,不仅解决了大额贷款的难题,又兼顾了个体林农对小额资金的需求。
在众多普惠林业金融产品中,“福林贷”是最典型的,也是推广最成功的金融产品。2016 年10 月,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三明农商银行推出“福林贷”产品,并率先在梅列区饱饭坑村、三元区星桥村、砂蕉村开展试点。短短试点几个个月,饱饭坑村授信达到67 户,授信金额约645 万元,实际发放贷款29 笔,共计290 万元;星桥村授信达30户,授信金额将近150 万元;实际发放贷款12 笔,共计65 万元;砂蕉村授信达50 户,授信金额达500 万元;实际发放贷款20 笔,共计200 万元。“福林贷”产品一经推出,就犹如一股活水激活了乡村林业经济的发展。截至2020 年,“福林贷”产品在全市共授信15.9 亿元,实际放贷15.4 亿元,惠及1454 个村、13425 户。
“福林贷”产品模式是建立在林农、林业合作社、银行三方合作之上,由村委牵头建立林业合作社,有贷款需求的林农按一定比例缴纳保证金,由林业合作社为林农提供贷款担保,林农以其同等价值的林业资源作为反担保申请贷款,经过银行和林业合作社对林业资源进行现场勘察,确认无误后,合作社签署同意担保意见书。银行对此进行审批,在乡镇林业管理部门对反担保林权进行备案后,银行即可发放贷款。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 万元,月利率不超过5.9‰,一次授信,借款期限为3 年,按月付息,随借随还。
相比于传统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福林贷”产品,办理手续较为简单,主要贷款对象是小户林农,贷款额度适中,贷款成本较低,抵押率高;而传统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主要针对林业企业和林农大户,贷款金额高,贷款成本高,贷款期限相较于普惠林业金融产品较长,贷款需要使用林权证直接抵押,抵押率低。显而易见,“福林贷”等普惠林业金融产品对于广大林农来说,更具普惠性。
普惠林业金融在这几年的发展情况良好,对解决林农缺乏发展资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普惠林业金融因林业自身等原因,在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使普惠林业金融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发展。
当前三明市只有三明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几家金融机构推行普惠林业金融产品。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具有盈利性目的,因此为了追求利润更大化,它们并不倾向于像普惠林业金融这类农村金融产品,它们更倾向于效益好,风险小的金融业务。大多数金融机构推行普惠林业金融产品是为了配合落实相关的国家政策,以此促进林业改革或助力乡村振兴。这也导致了相关金融机构在推进普惠林业金融的发展上缺乏积极性。
普惠林业金融产品兴起的时间不长,因此还未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在放贷前,金融机构贷前调查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调查标准,对林业企业或林农的信用评级缺乏客观性。由于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对林业资源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多数是以林农或林业企业提供的相关材料作为评级依据,容易造成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给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风险。在放贷后,金融机构对贷后的风险防控也存在不足之处。信贷人员在放贷后应及时跟进后续情况,但由于缺乏健全的信息反馈系统,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及时了解贷款的使用情况和抵押物的管理情况,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
普惠林业金融是新型业务,部分金融机构在制定其管理办法时会参照房地产等不动产抵押管理方法进行制定,但两者明显不同。林业资源属于生物资产,其生长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风险过大。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具备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不仅要能对不断变化的宏观政策作出反应,还要能时刻了解基层的相关情况。普惠林业金融的调查过程贯穿于贷前、贷中、贷后,因此对信贷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信贷人员对林业专业知识有所涉猎。如果金融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将不利于林业资源的评估和管理。即使大部分金融机构将林业资源评估委托给中介评估机构,但评估结果是否合理,作为信贷人员也必须具备专业的林业知识,以便进行权衡。
金融机构和林农作为普惠林业金融的借贷双方,对抵押物的信息了解情况是不对称的。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明显处于劣势。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借款人信息用风险,导致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增大。林业资源不同于一般资产,生长周期长,生长过程受外部因素影响大,对林业资源的认定和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金融机构的相关配套体系尚不完善,借款人则可能利用其在信息上的优势,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恶意骗取贷款,造成金融机构的经营损失。
由于林业资源评估难,处置难,对于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说,对林业资源的评估和处置成为金融机构发展普惠林业金融的一个痛点。随着林业金融的发展,涉林机构逐渐增多,如林权流转市场、林权收储公司、保险公司等。这些机构在普惠林业金融的发展中提供了相配套的服务,对解决林业资源评估、流转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关配套服务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资产评估机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政府监督;林权流转市场、林权交易平台受行政干预影响较大;涉林保险范围小,保险种类少。
目前,三明市普惠林业金融还在发展探索期,如何加快普惠林业金融的发展,推进乡村林业经济发展,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我们长期将面临的难题。因此,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帮助普惠林业金融走出发展困境,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林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林业经济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角度,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构建普惠林业金融体系。普惠林业金融的发展需要市场和政府合作配合,政府应放宽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办普惠林业金融的准入机制,应兼顾金融机构、林农、林业企业的贷款需求,制定相关鼓励性政策,确保每年都有专项资金支持普惠林业金融发展。同时,应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林业部门合作,通过政府支持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普惠林业金融体系,促进乡村林业经济发展。
普惠林业金融的开展需要培养一批懂专业、懂管理、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普惠林业金融融合了多个专业,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金融管理知识,还需要了解林业及生态环保相关专业知识。为了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一是向外招聘,招收具有普惠林业金融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或引进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内部培养,可以定期开展学术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并定期开展内部考核。在提高信贷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必须提高信贷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对广大林农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深入农村,大力宣传和推广普惠林业金融,为广大林农提供贷款咨询服务。
大力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开发适合林农需求的金融产品,是促进普惠林业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贷款额度、贷款期限、担保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开发符合林农和林企需求的产品。当前的普惠林业金融产品,主要针对个体林农,贷款额度不大,贷款利率不高,但贷款期限短,贷款手续较复杂,发放贷款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贷款的积极性。林业资源的生产周期长,但贷款期限短,很难满足林农长期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可通过审核林农林企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收入状况、偿债能力、信用状况,适当调整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创新贷款模式。
金融机构应紧跟时代潮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数字普惠林业金融。依托互联网,建立林业金融风险防控体系,针对贷款各个环节,时刻监控和掌握借款人及抵押物的相关信息,从而促进对普惠林业金融的风险防控。数字化在普惠林业金融领域的创新,不仅能使贷款由线下向线上发展,同时有利于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的交易率,使借款人能获得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行业中,借款人法律意识淡薄将对金融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在普惠林业金融中,借款的主体多数是个体林农。经调查,林农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导致林农法律意识较淡薄,容易产生借款人信用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应加强同政府合作,深入林业地区,增加金融法律知识宣讲,提高广大林农的法律意识和信用意识。只有加强林农信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才能提高普惠林业金融水平。
普惠林业金融贯穿于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仅仅靠金融机构是难以完成的。贷前的资产评估,贷中的资产保全和贷后的资产处置,都需要依靠专业的机构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因此,加强与林业资产评估机构、保险公司、林权收储公司的合作,是普惠林业金融顺利开展的保障。首先,加强与林业资产评估机构合作,促进长期合作,实现双方信息资源共享,完善林业资产评估体系,确保资产评估的可靠性。其次,加强同保险公司合作,林业资源易受自然灾害影响,政府应鼓励保险公司扩宽保险范围,设计更多适用于林农的保险品种,以保障林业资源。最后,加强同林权收储公司的合作,一旦贷款出现问题,林权抵押物的处置将成为一个难题。而林权收储公司的成立,可以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林权收购、林权流转等一系列服务,有助于解决林权流转难、处置难的问题。在普惠林业金融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不断促进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并对涉林机构是否规范运转进行监督。
三明市普惠林业金融是在积极推进林改,响应普惠金融服务农村,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起来的,它是解决林农贷款难、融资贵,盘活林业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但在肯定普惠林业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力度,协调金融机构、市场、涉林机构等多方组织,继续推进对普惠林业金融的探索,使其走出发展困境,从而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