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体育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规模,其中当年增加值估计为6868亿左右,增加值GDP占比约为0.9%。2015年之后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出现明显的提升,从多年稳定的14%跃至20%以上,与目前各国体育产值GDP占比水平横向对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还处于比较低的成长阶段。
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国家政策对产业的助推;(2)消费升级带动的内需激增;(3)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对市场的唤醒。国家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作用引导了待配置资源向体育产业的集聚,强大的消费动力吸引了供应端的持续投入,国民健康观念的转变成为了加速行业成长的催化剂。
2016年各国体育产业增加值GDP占比
通过对世界体育大国的发展经验进行梳理,人均GDP的增长对消费结构会产生显著影响: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上升,其中体育消费将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追求健康生活成为新的消费趋势,中国消费者开始积极投身于体育健身,并且购买运动产品;73%的城市消费者参加各类运动,这一比例与美国(70%)相当。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参加运动的比例正在以3%-4%的速度逐年增长。
二、我国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我国体育消费正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1)骑行、游泳、垂钓等运动项目受到追捧,满足特定人群个性化需求的运动项目正逐渐成为热潮;(2)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3)体育用品呈现全龄段消费,其中80后成为体育消费黄金一代;(4)小众消费大众化,差异化与专业定制化服务需求开始出现;(5)产业经营者借助技术升级搭建运动跨界消费场景,场景化革命推动体育消费全面升级;(6)户外运动逐步转为大众消费品,人们对于旅游、休闲、自驾等户外运动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城市消费者参加各类运动比例
体育可以分为观赏性体育和参与性体育两类;观赏性体育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而参与性体育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根据相关数据,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呈现如下主要特征:(1)20~69岁人群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趋势;(2)从各年龄组来看,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50岁及以上人群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明显增加;(3)健身走成为全年龄段参与度最高的运动项目,其中健身走在20岁及以上人群体育锻炼项目中占54.6%;与2007年相比,2014年采用“健身走”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增加了12.8%。
我国经常參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比从2007年28.2%提升到2014年33.9%。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20年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数达4.35亿人的目标提出,我国未来5年全民运动大潮将至。运动人群规模的持续壮大,充分拓宽了体育产业需求端口,从而刺激产业供给能力的提升,是体育市场爆发不竭的动力源泉。
2016年体育创业公司投融资事件共发生235起,相比于2015年同口径统计的217起小幅增加。其中,A轮(包括Pre-A/A/A+)融资项目总数为105个,占全年投融资项目总数的45%,超越了天使轮的71个,成为了2016年轮次最多的融资事件。而2015年则正好相反,天使轮融资项目占全年45.9%,高于A轮项目的35.8%。通过观察,2016年风险资本更加偏好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商业模式逐渐清晰的投资标的,对于具有更高风险的早期体育项目显得比以往更为谨慎。
2016年国内体育创业公司投融资各轮次数
融资金额方面,2016年体育创业公司融资总额约为196亿元,为2015年统计金额的两倍左右,其中融资额在1000万-1亿元人民币之间的事件数占据半壁江山。在全年投融资项目数无显著变化的情况下融资总金额实现显著激增,风险资本从“高风险、高回报”的“广撒网”逐步聚焦到产业内优质的项目和企业当中。
2016年电竞、健身和足球领域的投资事件数分别为30件、25件、25件,三个领域的投资事件总数占全年所有投资事件的34%,与2015年的37%相比比重略有下降。其中电竞领域的投资总额与项目平均投资额均位列榜首:2016年电竞项目总投资额为18亿人民币,占全年总投资额16%;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约为7500万元,高于体育产业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5000万元。
观赏性体育以职业赛事运营为核心,我国职业赛事正处于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体育赛事可以分为职业赛事、综合性赛事、大众赛事三类,其中职业赛事和综合性赛事以“观赏性”为主,大众赛事以“参与性”为主。综合性赛事大多由官方主管机构直接运营,企业通常只能涉及赛事运营周边的服务市场;而在职业赛事中,从赛事运营、营销、传媒到周边的任意环节都有众多企业参与经营和竞争,与综合性赛事相比,参与的市场主体更多,覆盖的领域也更为广泛。在职业赛事的市场化改革方面,商业开发的力度和政策变革的力度也正在逐步加大
(一)赛事运营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体育赛事的规模为1400亿元,仅占体育产业总值的8%,远低于美国19%的职业体育产业占比。在2025年5万亿的总产业值目标中,若体育赛事的产业占比升级到美国目前的同等水平,则2025年我国体育赛事产业规模将会达到9500亿元,CAGR为21.10%,高于观赏性体育的整体增速19.62%。
赛事运营有望形成“大型赛事巨头办,小型赛事众人干”的市场格局。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核心资源基本垄断在政府手中,民营资本的进入存在一定的门槛;虽然赛事运营职能正逐步下放,市场化进程加快,但是核心赛事资源仍然属于成本高昂的稀缺品,唯有资本实力雄厚或是政府背景较深的少数企业才能撬动这部分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赛事审批放宽对体育赛事创新的推动,更多的小型企业在众多新兴的体育赛事中亦有较多的发展机遇。
1、场馆建设情况分析
体育场馆是职业体育赛事以及观赏性体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承载者,过去十年间我国体育场地建设进入快速扩张期。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2.59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对比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数据基本实现成倍增长。自上而下的鼓励政策推动和日益增长地体育用地需求是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两大动力。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目标达到2m²/人,与2015年人均1.57m²/人的现状相比仍存有巨大的需求缺口;2015年和2025年的我国人口规模预计为13.76亿和14.15亿。因此预计2015-2025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至少有6.70亿平方米的上升空间。
场地数量排名靠前的场地类型情况
2、体育营销情况分析
体育营销是以体育赛事为载体而进行的企业产品推广和品牌传播活动。体育营销公司通常以自身可获取的体育资源为基础,结合品牌公司的市场推广需求,通过整合国内外的体育资源和媒体渠道,为客户量身定制营销整体解决方案。体育营销业务通常涉及三个方面:(1)体育赞助业务;(2)赛事和运动员经纪业务;(3)体育营销咨询;其中,体育赞助业务是体育营销的核心。
体育赛事不断升温,赞助金额顺势而增。赞助形式包括现金赞助、物资赞助和技术服务赞助,具体赞助内容包括冠名赞助、场地广告、服饰广告、媒体广告、门票广告、LED广告等。2015年全球赞助领域的市场规模达575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体育领域占70%,达403亿美元。2014年我国体育赞助市场规模约为126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1000亿元以上,CAGR约为20%。
3、俱乐部发展情况分析
观赏性体育产业链中职业赛事的快速发展,带动赛事俱乐部的加速成长。按体育运动类别划分,我国足球、篮球俱乐部发展时间较长,商业化运作更加成熟。在足球赛事方面,我国足球三级职业联赛中中超、中甲、中乙各有16支球队(俱乐部);2015年16家中超俱乐部在广告赞助、门票、衍生品出售、中超分红、球员转会、政府扶持资金等方面的全部总收入约在25亿元,但由于俱乐部教练员、球员等薪酬较高,绝大部分俱乐部在扣除支出后存在亏损现象严重,因此在俱乐部背后通常都需要上市公司或大型财团的稳定资金支持;而位于中国职业足球最低端的乙级联赛俱乐部基本没有收入实现。
(二)以大众运动为核心的参与性体育
参与性体育主要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从“观赏”到“参与”是人们体育生活更高阶的转变。大众参与体育运动,通常呈现四个特点:(1)以社會全体成员为对象,参与对象范围广泛;(2)以健身锻炼为主要目的,同时满足休闲娱乐、社会交往、陶冶情操等多种需要;(3)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组织形式灵活松散;(4)通常在业余时间开展运动。人们进入大众体育运动通常有两种主要路径:(1)通过观看体育赛事等节目逐步培养出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和爱好,如通过观看NBA赛事对篮球运动产生喜爱、观看中超比赛增加对足球运动的兴趣;(2)受周围体育环境的影响自发参与的大众体育运动,如广场舞、健身、跑步等运动通常受到周围运动人群影响的问题更为显著。
来源:产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