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的出名,一是因为历史上出过一个黄巢;一是因为出牡丹花。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大,最多时曾达五千亩,1976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品种多,约有四百种。【开头从黄巢引入,增加文章的历史厚重感,然后引出菏泽牡丹,引入正题,并对菏泽牡丹占地面积广和品种多做了介绍,使读者一开始就对菏泽牡丹有了总体了解。】
牡丹花期短,至谷雨而花事始盛,越七八日,即阑珊欲尽,只剩一大片绿叶了。谚云:“谷雨三日看牡丹。”今年的谷雨是阳历四月二十。我们二十二日到菏泽,第二天清晨去看牡丹,正是好时候。【引用谚语通俗易懂,同时也为我们介绍了赏牡丹花的最佳时间。】
初日照临,杨柳春风,一千亩盛开的牡丹,这真是一场花的盛宴,蜜的海洋,一次官能上的过度的饱饫。漫步园中,恍恍惚惚,有如梦回酒醒。【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同时也为我们创设了情境,带我们入情入境。】
牡丹的特点是花大、型多、颜色丰富。【总起句。】我们在李集参观了一丛浅白色的牡丹,花头之大,花瓣之多,令人骇异。大队的支部书记指着一朵花说:“昨天量了量,直径六十五公分。”【列数字增加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古人云牡丹“花大盈尺”,不为过分。他叫我们用手掂掂這朵花。掂了掂,够一斤重!苏东坡诗云“头重欲人扶”,得其神理。【引用诗句增加文采。】牡丹花分三大类:单瓣类、重瓣类、千瓣类;六型: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平头型、皇冠型、绣球型;八大色:黄、红、蓝、白、黑、绿、紫、粉。通称“三类、六型、八大色”。姚黄、魏紫,这里都有。紫花甚多,却不甚贵重。古人特重姚黄,菏泽的姚黄色浅而花小,并不突出,据说是退化了。园中最出色的是绿牡丹、黑牡丹。绿牡丹品名豆绿,盛开时恰如新剥的蚕豆。挪威的别伦·别尔生说花里只有菊花有绿色的,他大概没有看到过中国的绿牡丹。黑牡丹正如墨菊一样,当然不是纯黑色的,而是紫红得发黑。菏泽用“黑花魁”与“烟笼紫玉盘”杂交而得的“冠世墨玉”,近花萼处真如墨染。堪称菏泽牡丹“代表作”的,大概还要算清代赵花园园主赵玉田培育出来的“赵粉”。粉色的牡丹不难见,但“赵粉”极娇嫩,为粉花上品。传至洛阳,称“童子面”;传至西安,称“娃儿面”,以婴儿笑靥状之,差能得其仿佛。【本段以“牡丹的特点是花大、型多、颜色丰富”为总起句,然后分别从“花大”“型多”和“颜色丰富”三个方面来写,而且列举了很多例子,让这一段变得详细,具体。】
菏泽种牡丹,始于何时,难于查考。至明嘉靖年间,栽培已盛。《曹南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牡丹,在菏泽,是一种经济作物。《菏泽县志》载:“牡丹,芍药多至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年秋后,“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现在全国各地名园所种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泽运去的。【本段引用史料,增加说明的可信度、真实性和说服力。】
牡丹的根,经过加工,为“丹皮”,为重要的药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菏泽丹皮,称为“曹丹”,行市很俏。【介绍牡丹根的药用价值。】
菏泽盛产牡丹,大概跟气候水土有些关系。牡丹耐干旱,不能浇“明水”,而菏泽春天少雨。牡丹喜轻碱性沙土,菏泽的土正是这种土。菏泽水咸涩,绿茶泡了一会儿就成了铁观音那样的褐红色,这样的水却偏宜浇溉牡丹。【总分关系构段,说明菏泽适宜种植牡丹跟当地的水土有关系。】
牡丹是长寿的。菏泽赵楼村南曾有两棵树龄二百多年的脂红牡丹,主干粗如碗口,儿童常爬上去玩耍,被称为“牡丹王”。袁世凯称帝后,曹州镇守使陆朗斋把牡丹王强行买去,栽在河南彰德府袁世凯的公馆里,不久枯死。今年在菏泽开牡丹学术讨论会,安徽的代表说在山里发现一棵牡丹,已经三百多年,每年开花二百余朵,犹无衰老态。但是牡丹的栽培却是不易的。牡丹的繁殖,或分根,或播种,皆可。一棵牡丹,每五年才能分根,结籽常需七年。一个杂交的新品种的栽培需要十五年,成种率为千分之四。看花才十日,栽花十五年,亦云劳矣。【本段运用并列关系来构段,主要从牡丹的长寿和种植来写。】
告别的时候,支书叫我们等一等,说是要送我们一些花,一个小伙子抱来了一抱。带到招待所,养在茶缸里,每间屋里都有几缸花。菏泽的同志说,未开的骨朵可以带到北京,我们便带在吉普车上。不想到了梁山,住了一夜,全都开了,于是一齐捧着送给了梁山招待所的女服务员。正是:菏泽牡丹携不去,且留春色在梁山。【分享牡丹,传递美好,升华中心。】
写法点拨
如何写植物?作家汪曾祺为我们做了表率:
1.写出植物的广度和深度。在写菏泽牡丹时,作家引入了谚语俗语、《曹南牡丹谱》《菏泽县志》、袁世凯的故事等拓展了牡丹的广度,让历史的厚重、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
2.分类去写,“总分总”构段。为了把文章写详细,作家从菏泽牡丹的地域、花期、面积、特点、栽培、药用价值、水土气候、寿命、繁殖多个方面来写,把牡丹介绍得很细致。此外,在写每一个方面时,作家大多采用“总分”关系来构段,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3.旁征博引,增加文化内涵。在这篇文章里,作家引用了谚语、名人诗句、花谱、县志、故事等,彰显了作家知识的渊博,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主要的就是:(1)实地去参观;(2)做好观察记录(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嘴尝等,调动多器官参与进来);(3)最好有个导游介绍;(4)边参观边拍照、拍视频记录要点和知识点;(5)查找相关资料。
4.创设情境,写景要让读者看到景。比如第四自然段中对于牡丹花特点的介绍就特别详细。通过对花的大小、形状、颜色的详细描写,让读者看到文字可以想象出画面,这就把景写具体了,自然就入情入境了。
5.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比如第三自然段“初日照临,杨柳春风,一千亩盛开的牡丹,这真是一场花的盛宴,蜜的海洋,一次官能上的过度的饱饫。漫步园中,恍恍惚惚,有如梦回酒醒”,运用比喻,带我们入情入境,体验花海的美好。
6.借景抒情,升华主题。在文章的最后,作家通过写支书送花给“我们”,“我们”又把花送给女服务员,并发出“菏泽牡丹携不去,且留春色在梁山”的感慨,借花抒情,表达了作家对花儿的喜爱,以及从中体验到的分享的快乐,升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