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课中厚植思政最有力的红色文化

2021-01-15 00:45冯婉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2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红色文化道德与法治

冯婉玲

【摘要】“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学习党史是厚植思政最有力的红色底色,为后期在中学和大学的思政课程中继续开展一体化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学习党史尤其重要,而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党史学习部分应该如何开展,成为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为例进行阐述,将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相联系,从而有效发挥思政课的激励与价值引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党史学习;红色文化

从中共一大召开到现在,我国已经有了百年的革命发展历史,从一开始建党的五十多个同志到现在已经将近九千多万党员的庞大共产主义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党史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学情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目标,将学生生活中的历史印记作为认知的起点,引导学生从具体化的物品中提取信息,走进生活,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体悟精神。

一、研读课标依据,体现思政课一体化

按照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新修订的关于品德教育课程相关规定,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中共一大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以及一百年来在共产党领导下社会、经济、科技等众多领域取得的成就等,不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爱党意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国家认同要点”中指出:要熟练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以及一系列优秀的革命精神。

在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这一课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三个内容是层层递进的。根据叙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星星之火、新文化运动、中国一大的成功召开、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长征等关键的共产党发展节点,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这条“红线”进行串联,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过程。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良好作风,更加理解并热爱中国共产党,激发学生热爱军队、热爱国家的情感。在研读教材时要重视教材中的小学思政学习目标和接受水平,可以用留白和省略号来思考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在紧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又超越教本内容,为思政课一体化奠定基础。

二、挖掘党史要素,创新思政课实践化

理论和实践是需要协同合作的,就像人在走路时需要两条腿协调工作,只依靠一条腿是不可能更好地完成走路这个动作的。首先,思政课在理论教学方面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知识维度开展理论学习,另外,可以通过实践给学生进行思政课的教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党的历史,比如,走进党史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展览等教育基地,或者在教室里创设一个党史紀念品展览区,在革命根据地回顾历史,思考百姓选择中国共产党、信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因,同时也要思考百姓为什么会相信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解救中国。比如,在《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一课时“开天辟地的大事”的教学中,运用实地布置和考察的形式,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学校的党支部办公室,或者在教室和走廊把《新青年》纪念品图片、李大钊图片、《五四运动》绘画、中共一大会址、会议出席党员图片名单和会场绘画等故事素材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展览厅,也可以采访学校党员,聆听党员讲述党史故事,从而使学生接受教育者思想、凝聚思政课实践教学共识、不断落实教学根本理念。党史的实践教学既要立足于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现场教学,也需要对党的发展历史作相关的讲述、并且要重视党员同志在进行思政教学中的关键作用,让接受教育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广大社会群众能够认识到共产党在促进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中所起到的核心领导地位,从而忠诚于党,朝着党和政府的指导方向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计。

三、感知研学素材,凸显德育课情境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也是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儿童生活与成长,只要通过具有道德与教育意义、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才能更好地引导儿童培养学习党史的兴趣。所以,《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是“以学生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为基本”为目标的课程。比如,在《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二课时“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中包含大量的历史知识,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德育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以井冈山革命、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这几个知识点为核心,学习红军井冈山时期相关史实和故事,了解在南昌起义等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相继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将失败的斗争经验进行总结后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所设定的革命方案,从而使学生对井冈山精神进行更充分地了解。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学生身边的博物馆研学素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虚拟走进井冈山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这三件革命文物的真实历史事件的求知欲,感受到在那个动乱年代中国共产党发展革命以及建立根据地的不易,然后让学生试穿当年革命先烈穿过的草鞋、聆听党员同志讲述艰辛的革命发展史,体会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信仰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拉近时间距离,烘托党史课生活化

尽管五年级小学生的社会生活正在不断扩大,对红军故事充满好奇,但是由于他们与历史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在其他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对长征的一系列事件有了一定认知,但整体上较为分散,缺少全局的认识。而且当今的学生和那个历史年代已经隔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学生未直接感受和接触到那段历史,因此,他们无法真切感受到长征的众多坎坷与不易。所以,给学生提供了解历史、进入历史的平台,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在反观现在与未来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与心得。比如,在《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中,中国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武装力量迅速壮大。在这个情况下,国民党军队为削弱中国红军的武装力量,对广大革命根据地实施了多次的围剿。红军战士们迎难而上,不断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实施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了非常艰辛的长征之路。长征到底有多远?是一条怎样的路?又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呢?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画路线,滚动小球小组合作体验重走长征路,在教室穿草鞋走路等方式,体验红军在敌人围堵、路途遥远、环境险恶、生活艰苦中的长征之难。又如,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学习红军井冈山时期相关史实和故事,了解在南昌起义等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相继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秋收起义的失败,创设情境,失败之后,如果是你会怎样做?毛泽东又会怎样做?帮助学生从课堂的亲身体验中得到成长,以此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对于知识点的共鸣,引导学生探究曲折故事。

在设疑讨论方面,教师发出疑问: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之后,毛泽东又去进行秋收起义,党中央初始制定的作战计划是对长沙进行进攻,到最后怎么会选择了井冈山?针对“实事求是闯新路”这一概念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思考提示和探究,让学生理解转战井冈山的原因,感受正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实事求是、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设定出最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方针,使得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由此出现,从而深刻分析了“实事求实闯新路”这一理念。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对失败战役的分析和探讨,即开创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而学习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教学前教师可以自备一些模拟展品(复制品),如稻草、草鞋、油灯、扁担、箩筐、小米、南瓜、毛泽东的作品,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模拟展品,一方面是由于这些革命文物属于革命年代,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展品见证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拼搏奋斗的历史时刻,崇高的革命信仰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井冈山革命精神所在,从而让学生在党史课中不断加深红色文化与思想的理念认知。

党的发展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一本厚厚的思政教育全书,构建了生动形象的思政教育平台。思政教育离不开党史学习教育,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潮流中,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充分立足于思政教学,以党史为发展路线,讲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革命史与发展史。在党史思政学习中始终贯彻共产主义理念并且充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效发挥思政课的激励与价值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鲁洁,顾瑾玉.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

责任编辑  赵双娟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红色文化道德与法治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研究综述
试论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试论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新时期加强党史学习的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