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长岭,李 伟
(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300)
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1]。发病时可引起肢体、言语及吞咽、认知的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虽给予患者及时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但许多患者遗留一定的功能障碍,特别是肢体运动功能,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相关的研究指出,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来促进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恢复,对于预防并发症非常关键。因其神经系统早期具备较好的可塑性和恢复能力,早期干预,采取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功能恢复,尤其是言语吞咽与肢体运功功能的改善。基于此,笔者对我院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中予以早期康复治疗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汇报如下。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随机分为研究组(n=53例)和对照组(n=53例)。其中研究组年龄36~70岁,平均65.98±5.47岁;男28例,女25例;对照组年龄37~73岁,平均66.12±5.69岁;男27例,女26例;此次研究已经征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同意,且研究对象已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已经排除患有精神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同时排除患有恶性肿瘤以及恶性内脏疾病的患者,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发现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发病后进行基础检查,了解各项身体指标,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及指导患者用药,主要服用阿司匹林(生产企业: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39),100 mg/次,1次/天、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75 mg/次,1次/天,提醒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抗感染工作,保证患者呼吸畅通,根据患者血压的实际水平控制血压,应用改善脑功能药物。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物与认知障碍,直流电刺激治疗2次/天,30 min/,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2)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注意良知位摆放、一般入院3日内即进行核心肌群、患肢功能训练,给予针灸、中医推拿等治疗,改善患者认知及肢体运动障碍,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肢主动与被动训练,加强肢体的康复锻炼。中期及时寻找病人障碍点,修正康复计划和措施,有针对性的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动障碍的认能进行一定的训练提高患者对环境的辨认能力与觉醒能力。后期则在中期基础上加强患者的思维及记忆力的训练[3]。在此康复训练中,一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医务人员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通过显效、有效、无效作为观察指标,进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
文中所有涉及需要比较分析的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0.0执行,涉及到计数资料x2检验均以[n(%)]表达,涉及到计量资料t检验均以()表达,P<0.05提示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经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病死率、致残率等特点。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失语、偏瘫等现象,虽给予患者及时治疗,缓解其临床症状,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现临床治疗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虽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同时存在一定局限性。相关的研究指出,通过一系列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移动、翻身、体位训练配合药物的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运用早期康复治疗相较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上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如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痛苦,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为其预后做好铺垫,主要是因为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流速度,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缩以及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的痛苦,帮助减轻患者以及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缩减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用最短的时间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原有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及认知言语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