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娟,张凤环
(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14500)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老年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辨证:肝肾亏虚型),以数字表法均分成治疗35例和参照组35例。治疗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63~82岁,平均(72.47±2.27)岁。参照组男32例,女36例;年龄65~80岁,平均(72.43±2.71)岁。确定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存在比较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接受一般治疗,指导患者采取适量的黄酮类食品及优质蛋白质高钙饮食;为其制定适宜的运动锻炼计划,治疗中严格禁烟酒,饮食以高钾、高钙、低盐为主。
参照组: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钙尔奇D)2#bid;阿仑膦酸钠片,每日早餐前半个小时服用,每次10 mg。
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1)滋肝补肾汤治疗。取熟地、黄芪、山萸肉各20 g,肉苁蓉、怀牛膝、骨碎补各15 g,当归、赤芍、枸杞子、女贞子各10 g,甘草6 g,水煎煮,日一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个月。(2)针灸治疗。选择患者足三里、关元、肾俞、夹脊、太溪、三阴交、脾俞、太冲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2寸和3寸毫针进行针灸,手法为提插补泻,连续针灸20天停止,间隔10天后继续进行,共治疗4个疗程。
临床疗效:若患者耳鸣、腰背痛、四肢无力等症状消失,对于日常生活无影响,可判定显效;若患者耳鸣、腰背痛、四肢无力等缓解,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可判定有效;若患者耳鸣、腰背痛、四肢无力等症状无变化,日常生活存在较大影响,可判定无效[1]。
观察指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以双能X线吸收测定)以及血清骨保护素(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2.0,计数资料采取例数及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取 检验,计量资料采取()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
治疗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88.57%,参照组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12例,有效率65.71%,x2=3.8857,P=0.0486,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相关的指标数据发现,治疗组及参照组治疗后的骨密度以及血清骨保护素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通过表1分析。
表1 治疗指标评估量表()
表1 治疗指标评估量表()
组别 骨密度(g/cm2) 血清骨保护素(p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35) 0.63±0.11 0.83±0.15 3.41±0.04 5.18±0.09参照组(n=35) 0.65±0.09 0.70±0.10 3.42±0.03 3.79±0.08 t 0.6893 3.5327 0.9797 56.5504 P 0.4940 0.0009 0.3323 0.0000
老年骨质疏松为多发疾病,西医理论认为内分泌生理性变化导致破骨活动与成骨失衡,骨组织减少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而西医多通过补充维生素D、钙、降钙素等增强骨骼的强度,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存在衰退情况,难以实现预期效果。中医将老年骨质疏松归为“骨枯”、“骨蚀”、“骨痹”等范畴,认为该病与肝肾亏虚、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血瘀气滞等存在关系[2]。中药滋肝补肾汤,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显著改善肝肾亏虚型患者的腰脊酸痛、乏力疲倦等情况,针灸治疗可进一步缓解疼痛的效果,促进血液循环与组织的生长修复。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取得临床疗效,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3]。
综上所述,中医西结合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具有显著优势,值得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