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娜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患者可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等表现,属于消化道综合征[1]。小儿腹泻主要是在6个月~2岁的小儿中出现,四季均可发病,秋季、夏季发生率最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病情严重者,会出现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等的情况,引发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等。因此,加强小儿腹泻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饮食调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应用价值作观察,如下。
将2018年2月~2020年1月100例小儿腹泻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50例/组。
纳入标准:确诊为小儿腹泻;存在腹泻、呕吐、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症状;家属自愿配合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者;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
实验组中,年龄6~27个月,平均(13.25±3.21)个月,病程1~4 d,平均(1.63±0.71)d,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中,年龄6~28个月,平均(13.15±2.87)个月,病程1~5 d,平均(1.65±0.73)d,男29例,女21例。对比2组小儿腹泻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可比性较好。
对照组基础护理,在医嘱下实施,实施营养补给、止泻、退烧等干预,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的状态,给予患者臀部护理,并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对症护理。
实验组在护理中实施饮食调理干预,具体为:
(1)腹泻、呕吐严重者,禁食6~8 h,促进肠道的休息,对腹泻和呕吐的次数控制,若患者的呕吐过于严重,则需要禁水。若患者呕吐不频繁,则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则可适当给予患者米汤、面汤喂养,停止辅食,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饮食的量和浓度,并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水分,同时,腹泻会导致患者损失较多水溶性维生素,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2)轻中度脱水者,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的方式来对脱水纠正,在此过程中,若患者出现眼睑水肿的情况,则停用补液盐,改为母乳或开水,水肿清除后,则可继续实施口服补液盐干预。
(3)不可高脂饮食,脂肪难以消化,且具有润肠作用,会加重患者的腹泻。同时,禁止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对消化道黏膜造成刺激,加重腹泻。不可食用高纤维食物,防止刺激消化道蠕动速度加快,增加大便次数。
(4)对儿童益生菌合理使用,如合生元、妈咪爱等,从而缩短病程,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对2组干预的效果作观察,并分析2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的差异性。
效果评价:显效:体征、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性状、次数基本正常;有效:体征、症状有所缓解,患者腹泻次数减少;无效:体征、症状未改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数据经SPSS 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P<0.05,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无效1例,有效6例,显效43例,总有效率98.00%;常规组无效7例,有效10例,显效33例,总有效率86.00%;(x2=5.1033,P=0.0395)。两组间的护理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2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分析()
表2 2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分析()
组别 例数(n) 止泻时间(d) 退热时间(d)实验组 50 2.55±0.81 1.05±0.50对照组 50 3.86±0.80 2.62±0.71
小儿腹泻有着较高的发生率,患者疾病的发生,会降低其机体健康水平,影响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加强其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儿腹泻患者护理中,实施饮食调节干预,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病情,缩短其康复的时间。合理饮食是小儿腹泻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环节,研究显示,在急性腹泻时,仍然存在50%以上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若禁食时间较长,则会导致机体出现微量元素、热量、蛋白质等缺乏的情况,降低机体免疫力,导致病程迁延[2]。常规为小儿腹泻患者实施干预,仅注重其药物的治疗和护理干预,而忽略饮食干预。饮食调节干预,能够从各个方面出发,使得小儿腹泻患者更好的饮食,保证其饮食的合理性,纠正机体脱水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可改善肠道菌群情况,从而更好对其病情控制,改善其预后[3]。
综上所述,饮食调节应用于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中,可促进效果的提高,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意义重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