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伟 郭沈娟 乔宇峰 丁涛 安徽康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是整个环保项目中的一项关键环节,它可以保证从环境中监测到的信息和统计资料都具备完整度、准确度、代表性和科学依据。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范畴愈来愈大,任务也愈来愈重,对其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定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进一步丰富生态环境保护服务项目,才能更进一步的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并以此促使自然环境得以更有效改进与优化。
自然环境既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人们安身立命的主要场所,因而做好环境治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人们共同的社会责任。而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是生态保护和污染预防工作的重要前提。正是通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才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与管理水平,为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污染预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对促进人类利益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改善人民的生存质量,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在世界经济和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对自然的索取和损害幅度都很大,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甚至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而在处理生态环保问题的同时,也必须全面了解生态环保的现实状况,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也可以充分反映环保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有关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生态环保情况。也因此,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建设途径,将有助于更加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有序进行,并为生态环保工程项目的开展打下更加扎实的技术基础。
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现代化科技水平和先进的生态理念支撑下,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其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中,仍面临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与矛盾,而一些生态环境监测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也大致分为以下这样一些方面。
最近多年,生态环境监测组织在地方的经济社会生产和文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只是在地方的重要机构中生态环境监测还不能受到充分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生态环境监测实施中,对于各个具体实施步骤、过程和细则等,政府部门还没有完全认知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同时从立法层次上,也还未能建立完备的、系统化的环境监管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得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无法获得确切的保证,最后造成环境监督工作的成效不佳。
在生态环境监测组织的工作实践中,随着当地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促使环境保护监测领域的监测影响逐步扩大,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的需求也相应较高。同时,还出现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不统一、新旧技术可比性出现了很大差距的现状。即便有些生态监测机构具有较强的监测实力,但由于其技术体系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状况并不符合,监测方式和技术标准也与社会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出现了安全监测资料的不精确、不具有可靠性等状况。此外还有部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不符合量值溯源标准,在管理的过程中,过于依赖于高标准的样品,由此造成了生态环境监测成果评价的依据不确定,危害了当地生态环境安全监测资源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鉴于中国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当复杂,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出现质量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影响监测品质。同时部分监测人员过分追求监测效果,忽略了对样本质量和结论的审核,很易发生监测结论和事实相悖、存在很大误差的情形。此外,由于部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存在着违规操作、混乱监测过程和顺序,造成环境监测质量难以达到国家所规定的规范和要求,从而对整体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品质形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在当前和未来发展阶段,都必须注重对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品质管理,以便于为生态保护、空气污染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可信的依据。
关于一些国际生态环境监测组织在中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立中的问题,首先则是要完善有关立法。因为当前中国现有的环境条例出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且都是由当时的国家城乡建设委员会环保部门制定,与中国新时代的环保规划存在不符合,已经无法适应中国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需要。所以,必须要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城市化、城镇化的形势发展相结合,并及时制定和健全有关生态环境监测的规章制度、条例等,以便于能够及时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并建立依据,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产品质量管理的权威性和科学化。并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建设,从而使得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更加具备稳定性和规范化。
生态化环保监测技术标准是其质量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生态化环保监测技术标准又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基础,对实际的生态化环保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也有着重要。所以,一些生态化环保监测组织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管理制度。而具体的强化途径,则是加大对先进生态化环保监测装备和技术的研究力量,积极思考技术和新装备的使用,以保证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一致,并利用与时并进的生态化环境监控技术手段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和真实性;然后就是要建立健全新的技术管理规范和检验准则,以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标准化;此外需要严格规定,对各种新型监测技术与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并科学地合理采用监测方式,以此维护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完整性。
在一些国际生态环境监测组织的环境保护监测工作中,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于质量监督员的综合素养。所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则需要进一步做好员工队伍培养。具体途径就是在招聘新人员时,则要以工作能力和工作经历、专业技能等为准则,以确保新招聘员工必须具备更多的综合素养,才能认真对待质量监督员的工作,进而确保了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针对已有人员时,则需要积极开展专业的职业道德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知识、岗位责任等训练教学内容,进而全面改善了员工的质量。最后则是要严格执行考评管理制度,对人员实行定时考评管理制度,对未合格的人员实行回炉重造,直到经过培训考核之后再回到正常岗位,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水平得到提升。
有些生态化环境监督组织在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中,大多是以符合国家规范的测量认证标准和由实验室建立的规范,作为生态化环境监督产品质量管理的主要准则。然而在实际的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中,单靠有关规范和准则根本就无法保证监测数据的正确性。所以就必须不断创新质量工作制度,做到监测装置性能的完备、确保环境监督方法科学、所选取的地点具备广泛代表性、采样过程的规范化、样本存储完整等。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生态化环境监督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活动创造良好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途径,有充分完备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品质监督系统,对监控监测工作的所有过程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监管。此外还要求形成了灵活的反应机制,及时的效地完成项目质量管理,并严禁发生遗漏或过失,以维护生态环境监测的完整性。最后,要合理调整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体系和技术标准,并与生态监测技术的发展相匹配,以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品质管理则必须强化对生态环境监测流程的品质管理,即是在监测方案的使用与巩固过程中,注重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规范执行。同时生态环境监测组织也要形成一个杜绝非经验主义、不依赖样品的监测流程。同时,要强化对重要控制点及其终了结果的品质管理。同时,要通过完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制度和人才队伍,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品质管理的工作流程达到标准化要求。
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即是在建立其质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保证监测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从根本上提升了监测服务质量。但是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监测组织的生态环保监控质量管理工作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因此为了保证监测服务质量与管理活动的正常高效进行,就必须继续完善生态监测技术研究,并基于技术的完备性与先进性,逐步确定了当地生态环保监控的适用范围、监测技术、监控内容及其品质标准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监控指标管理制度,对监测质量管理活动实施有效管控,进而健全质量管理考核制度。另外一方面,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还必须在监测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保证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确保该指标体系可以在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起到实际效果,同时尽可能选取最适合本地生态特点、富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并通过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全方位、详细的监测监控,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立并取得实效性。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对环保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品质。所以,各生态环境监测单位都必须明确质量监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状况剖析当前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并提出通过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的有关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管理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创新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流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管理制度等强化质量建设途径,以全面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总体质量与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