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欣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教育是当前以及未来国家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战略内容,学前阶段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形成好的习惯,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好的基础。幼儿年龄小、社会接触不多、发展不成熟,要求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和指导,使其形成思考的习惯,并具备乐感、美感等。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幼儿教师岗位培养人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声乐学习中,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为其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通常为二三十人,是满足合作学习需要的。划分小组时需要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优势、对音乐知识掌握的情况、演绎歌曲的能力等进行分组,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均衡分配音乐基础薄弱和音乐基础好的学生,让音乐水平高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声乐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是为了密切学生间的沟通,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力,为小组的成功提供力量支持。在合作探究中,不能抛弃音乐基础差的小组成员,不能一对一、一对多,需要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并达到共同的进步。合作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所有成员朝着相同的目标共同努力,能够让所有成员获得知识,提高教学的效果。
合作学习过程中,声乐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点拨,将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而教师则是扮演辅助角色的。要尊重、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感受。当小组中的某位学生在演唱时,其余学生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积极思考,把握歌曲旋律、节奏等[1],演唱结束后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提出相关的问题,声乐教师耐心的解答与阐述,让学生的疑问得以解决。
绝大多数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来自于普通高中的,声乐基础并不强,音乐知识、技能等也比较薄弱,对于专业性的声乐学习并不是十分感兴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由的交流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体会声乐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摇篮曲》时,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展示,将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合作中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并在表演中体会角色扮演以及合作表演的趣味性。练习歌曲节奏时,教师可以创编不同声势进行歌曲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在合作创造中强化自身的节奏感,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体验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现如今,教育改革深入,生育政策开放,幼儿数量增多,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学前教育专业受到重视,招生规模也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由于班级人数增多,不能做到一对一的教学,但可以借助于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发声技巧的练习、作品分析等都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良好的效果。如教师将发声呼吸的训练方法讲解给学生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开展吸气、呼气的练习,学生间相互帮助、相互检测,促进学习效率的强化。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所以在分析音乐作品时也表现出很多的不足,而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学生可以在融合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彼此探究分析,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红河谷》时,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整合、分析歌曲的有关信息、资料[2],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也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对歌曲节奏、表达的情感进行准确把握。
声乐是艺术表演学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接触、演唱的曲目也是比较多样的,涉及儿歌、民歌、艺术歌曲等等。在多元化的歌曲中练习自己的发声技巧,强化自身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凸显专业性,能够为其今后的幼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合作学习过程中,集体演唱歌曲可以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应为团队成功付出努力。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声乐知识等,彼此间取长补短,获得共同的进步。比如在演唱双声部歌曲时,团队成员合作演唱声部,在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合作意识。再如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合作演唱、排练的方式进行儿歌的表演,强化团队的整体合作 能力。
为使合作学习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先进行小组合理的划分,确定小组人数,保证其合理性。若人数太多则会对学生主动性的体现产生影响,同时会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如果人数过少不利于分工,团队合作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实践表明,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是最为合适的[3],不仅能够使所有成员参与其中,也能够将合作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与此同时,准确把握小组成员的构成,不能随意分组,也不能单纯按照学生的喜好划分小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能力水平、年龄、态度以及声乐基础等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保证小组中学生的水平是均衡的,保证小组成员能够获得进步。当一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出现上升较快的情况,需要对小组成员打乱重新划分小组,保证所有学生的优势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学生相互学习、优势互补,获得共同的进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是从业幼师行业的,要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孩子,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也会学习一些儿童歌曲,所以也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效的分析与把握。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我们从小讲礼貌》《爸爸妈妈听我说》《劳动最光荣》等[4],这些都是经典的儿童歌曲,有很高的传唱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学习经典歌曲,对于那些难度大、音域宽的歌曲应是处于辅助地位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些经典的、旋律简单、音域窄的歌曲是耳熟能详的,从小就接触,早就已经学会了这些歌曲,但是在歌曲的完整度、气息的把握上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选择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如《我们从小讲礼貌》,让每一小组进行练唱、集体合唱,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应给予物质、精神奖励,而表现稍差的小组也不应打击其积极性,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教师亲自示范,对发声的器官、状态、呼吸的方法、咬字、吐字等都进行全面的示范,纠正学生的错误,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对歌唱的发声过程进行理解与掌握。示范结束后,教师通过抽查的方法,选择之前表现稍差的小组进行第二次的练唱,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学前教育阶段的儿歌数量是比较多的,若学生可以演唱数量众多的儿童歌曲,可以很好的丰富他们的曲库,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也让学生在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时有丰富的音乐素材储备。在合作学习中,高校声乐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特点,通过演唱接龙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并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教师承受的教学压力。如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教师起头演唱歌曲《小旗手》,然后由第一小组的第一位成员接着演唱其他儿童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直到小组最后一个成员演唱完毕完成一个接龙循环,演唱过程中小组成员不可以演唱重复的歌曲。然后由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依次进行演唱[5]。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方法,每位成员都会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冥思苦想,回忆自己记忆中的儿童歌曲。通过这种模式强化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和配合教师教学。
合作学习中,科学的评价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小组之间、组内之间都是存在竞争的,个人的表现是会对小组成绩产生影响的,为此每一位小组成员都需要积极认真、努力奋进,不能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声乐学习的平时成绩应将学生课堂表现、团队表现结合起来,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加配合、主动,学生间相互帮助,不放弃任何一名同学,在高效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合作水平。声乐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展示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果,为此在期末考试时,教师要一对一的测评学生,期末最终成绩是学生期末个人考试成绩的结果与日常团队成绩的比例之和,不仅能够体现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展现出学生团队合作的成果。
总而言之,声乐教学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为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的优势,密切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声乐知识的学习,使其掌握扎实的声乐技巧。同时,教师要基于团队合作,以素质教育为依托,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错误,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