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燕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经济学部
近年来,宁夏中卫市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结构,特别是在第三产业内部,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变化。
2020年中卫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4:40.1:45.9,“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4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近60%。由此可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带动中卫市地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1.8、21.6、10.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7.3%,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凸显。
中卫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中信息产业、文化旅游、金融保险、云服务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015年的35%提升至2020年的54%。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传统行业占比,从2015年的58%下降至38%。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长为经济第一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目前,中卫市云计算产业装机容量达到50万台,规模优势持续显现,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项目也已成功落地。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推进,沙坡头区的旅游总收入明显增加,“沙坡头旅游”品牌效应日渐凸显,全域旅游示范市加速推进。中卫海关开关运行,卫吴城际高铁建成通车,多式联运网络初步形成,物流枢纽优势逐步显现。金融服务渐成体系,健康养老多模并举,生活服务多样化发展,线上消费、网红打卡、直播售卖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中卫市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来,其产业规模、结构占比和产业环境得到持续提升优化,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也更趋多元、灵活,服务业吸纳就业占比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38.5%,较2015年提高了17.4个百分点,就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沙坡头水镇、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全民创业城、紫云新都等一批特色产业载体相继获批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交通物流多园联动,鼓楼商圈多业融合,特色街区功能升级,景区联动发展趋势明显加快,服务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2020年中卫市通过近150个招商引资项目,已到位资金达251.08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施项目7个,实际到位资金8.99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实施项目6个,实际到位资金1.8亿元;交通和物流产业,实施项目5个,实际到位资金9.16亿元。但是,数据显示,在招商引资的项目当中,属于典型的现代服务业的项目较少,资金占比不高,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电子信息产业多为已招续建扩建项目,市场空间亟需扩充。沙坡头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一家五星级酒店和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其全域旅游核心区发展定位不相匹配。
总体来看,中卫市目前现有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都不大,导致无序竞争等问题较为突出,企业对这样的产业环境态度不乐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企业扩大规模的意愿不强烈。现有企业的集聚度相对较低,集群效应尚未显现,基本上处于各个企业单打独斗、相互恶意竞争的状态,既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尚未培育成熟。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难度大。第一产业比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调整速度慢,同比只降低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不如预期,同比只提升1.1个百分点。二是全年房地产入库项目仅3个,比上年减少10个。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89亿元,比上年下降7.3%。从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占比来看,占据份额较大的一些产业投资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比如交通运输邮政业、信息产业、水利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分别下降10.1%、15.8%和11.9%。
中卫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业科技支撑和应用能力不强,属于科技型和高新技术的企业规模偏小,且数量较少,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云计算、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行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要平台数量少、示范带动能力较弱,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尚无明显显现。2019年中卫市R&D经费支出只占全区研发经费支出的10.0%,在五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中卫市现有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大多分布在传统服务行业,文化程度、专业化程度不高。云计算、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军型人才、中高端人才严重不足,技术研发、创意设计、项目运营等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电子商务、医疗康养、金融保险等行业“招人难、留人难”较为普遍。本地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域外人才引进方式有待创新,本地化科技服务人才亟待加强。
1.加大招商力度,采用多种投资方式。重点突出现代服务业关键的领域、技术和主要环节,瞄准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可针对主要行业进行专题靶向招商。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内和对外的合作,提高招商效率。
2.依托云基地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控制、数字媒体等应用技术。依托信息技术,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完善信创开发体系。重点引进华为、中电子等企业开展信创应用,吸引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协同。加强云应用、云服务与其他行业的整合发展,通过引进基础软件、服务器、芯片、存储等企业,布局建设信创云和适配云,开展全领域跨地域远程生态迁移及适配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信创产业基地。
3.增强现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积极调动骨干物流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协作,带动小型物流企业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物流协作服务能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创设条件尽可能引进企业,从而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畅通物流链。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围绕核心业务开展专业化物流服务,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性服务。积极发挥好中卫铁路物流中心、中宁陆路口岸中转联运的功能,普及公路甩挂运输,培育多式联运甩挂、企业联盟等新兴运营模式。
4.以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导向,统筹保税物流园、航空路港、西部云基地等优势资源,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海外仓和原材料基地,引进培育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和区域性电商物流中心,探索建立新的物流发展模式和跨境贸易结算方式,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1.推动区市和部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开发“云天中卫”特色模块,实现公共事业缴费、政务服务、景区园区等领域“一站式”综合应用,建设数字化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加快民生领域和主要行业智慧应用推广普及,加快覆盖领域大、业态类型全的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云天大会办会层次、办会水平,开展多渠道全媒体宣传,打造共建共享共治“城市大脑”。
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中卫公铁物流园、中国物流中卫物流园等重点园区扩规提档,提升中卫工业园物流中心、李旺物流公路港、乡镇配送中心保障功能,形成市县乡三级物流联动网络,推进打造西北区域性国际商贸集散中心。加快迎水桥铁路保税物流园、沙坡头机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推进中亚、中欧(俄)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快中兰客运专线、宝中铁路扩能改造和宁钢热电、华夏特钢等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物流承载能力,加快打造全国性铁路物流基地。加快沙坡头机场二期改扩建,扩大旅游包机班次,提升航空通达能力。
3.健全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优化提升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布局功能,提升旅游集散服务能力。加大景区旅游专线投资,打通旅游通道网络,增加景区公共交通的直达线路。完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培育智慧旅游发展综合体,推广虚拟现实全景展示、游客交互等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条件的景区实施智慧化改造,提升智慧旅游的层次。
1.全力打造东数西移(西储、西算)基地。加快亚马逊、国家信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壮大数据中心规模,推动服务器扩规增容。主动承接东部云计算和大数据产能转移,形成一批应用型数据中心,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建成东数西移数据存储中心。以国家战略数据安全灾备为导向,大力发展云存储、数据加工、托管运维、信息安全等创新应用,探索建立数据中心共建共管创新机制,加速构建西部重要的绿色数据中心产业生态。
2.推动共建区域物流协作平台,提升一体化通关保障能力。建设枸杞国际贸易口岸,拓宽农副产品外销品类和运销范围,搭建功能农业外贸平台。提升沙坡头机场航空口岸保障功能,完善中卫铁路口岸功能,实现中宁陆路口岸早日封关运营,建设陆海联运、空铁联运集散平台。加快迎水桥海关特殊监管仓的建设,逐步形成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协同,培育打造保税物流发展联合体。
3.加快中卫电商谷、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中卫青年(大学生)电商创业孵化中心运营水平,打造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聚集,壮大电子商务企业规模。加快引进电子商务项目,完善供应链、形成仓储集配,延伸产业链,着力提高供应链集成服务的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城乡电子商务配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