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茹 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加。现阶段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风险。完善的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纷纷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合理分配企业的各项资源。在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进行内控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且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平稳发展的目标。由此可见,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风险指的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人们通过结果之间的偏差程度来衡量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视损失的影响,注重控制不确定结果造成的损失。风险管理是在多次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而成的,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传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企业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将这一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内部员工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形成独特的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内部控制、管理策略、管理系统等方面,促使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通过采取多种管理和控制活动,实现企业最终经营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活动。内部控制旨在提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效率,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营,该管理过程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各个部门和员工共同参与进来,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主要包含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监控环境等方面内容。同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明确了不同层面的控制职责,各个层面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积极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存在风险,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工作。从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全面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前存在内在关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风险管理中包含着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评估及决策等,在这些组成部分中,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1]。二是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需要借助内部控制来实现,进行内部控制需要认识和管理企业内部的风险,企业应当准确而客观的预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除此之外,二者还是相互独立的。内部控制只能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提前防范,无法将风险转移或者化解。现阶段财务管理正在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使得二者之前的差异不断缩小,特别是在新会计制度出台和实施之后,有效促进了二者的融合发展。
首先,有助于规范企业日常管理业务。企业运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是成本效益,该体系的构建能够规范企业在日常业务开展中的行为,促使企业依据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有效控制,促使企业更好的规避业务风险,从而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日常管理业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企业日常业务的有序开展。
其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调整企业的运营方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下,企业应当积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变化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促使企业拓宽市场范围,而且还促使企业合理配置内部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尽快适应市场变化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 基础。
再次,有助于优化企业的评价工作。企业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依据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对运营体系以及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严格按照职位要求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还能帮助企业监督运营体系,从而找到运营体系中的漏洞,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优化和完善,保障企业的长远稳定 发展。
最后,有助于企业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经验是企业不断调整和完善经营战略的可靠依据,促进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调整战略目标。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下,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及时收集企业自身管理经验,同时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实用化的管理经验,进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的战略目标,保障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下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能够促使企业正常开展日常经营活动,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但是从当前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情况来看,在构建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经济处于不断发展中,加上国家监管力度的增强,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虽然企业的风险在逐渐增多,但是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全面风险管理的控制意识却没有增强,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认知上比较薄弱,二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全面风险管理意识,特别是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在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进行内控体系的构建,需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体系制度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将内控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主动的评估和防范风险[2]。要想做到这一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但是从现有工作人员的情况来看,其内控能力还难以满足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企业要想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内控制度建设的力度。但是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下,企业在建立内控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没有与内控制度很好的衔接起来,内控体系也没有将企业风险考虑在内。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却没有将该制度融入到全面南丰县管理范围内,使得内控制度缺乏一定的约束性,无法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其次,企业的全面风险绩效考核不够科学,缺乏适合的全面风险指标。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内控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因素,但是目前企业内控绩效考核过程中,过于注重内控结果,忽视了全面风险,而且现有的内控指标也没有综合考虑全面风险管理,导致企业的内控指标出现了不够科学的现象。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很多企业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方式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尽量满足现代化市场的要求。但是一些企业在使用信息化技术过程中,没有将相应的技术很好的落实下去,影响了企业的平稳发展。比如,企业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时没有提前做好沟通和交流,使得普通员工对管理层的观念不够理解,管理层也没有及时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导致企业在沟通交流方面不畅,影响了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提高,导致企业出现了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对企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内部监督工作,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科学管理,而且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但是一些企业缺少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难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 风险。
针对上述提到的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存在的全面风险控制意识不足、内控能力不强、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全面风险绩效考核不够科学、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内部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根据相关工作实践,在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下进行内控体系的构建,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控要求进行日常工作。所以企业应当增强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首先,企业应当重视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内控能力。该体系的构建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提高,企业需要积极组织开展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活动,让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内控能力和预测风险的能力。其次,企业应当正确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全面风险内控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使他们积极构建相应的体系。比如,企业的内控部门应当及时总结归纳业务风险,明确风险中的共性问题,加强风险预警,从整体上增强工作人员的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起来统一实施。在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当提高制度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面对很多风险,应当及时对这些风险进行梳理,从全局角度上调整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应当适当调整内控制度,加强对内部控制全过程的管理,并且将内控制度与全面风险管理很好的衔接起来,尽量减少内控风险的出现。其次,企业应当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将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升企业内控质量和效果。根据内控体系的要求,企业应当在绩效考核中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制定科学的全面风险控制指标,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内控的绩效考核水平[3]。同时,企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考核结果的整改和反馈,保障企业的内控管理质量,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应当根据时代需求,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信息交流效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节约企业的时间成本,而且促使企业及时处理问题,促进企业应对能力的提升。首先,企业可以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完善自身的信息沟通系统,结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存在的交流障碍,加强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实际,并且加大对相应软件的应用,促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和交流更加通畅,促使企业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普通员工的诉求,普通员工能够更好的理解管理层的发展意愿,增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强企业内部的配合,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应当自身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应当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购进先进的信息硬件设施,同时设计相关的信息软件,满足企业信息沟通和交流的需求,能够促使企业内部信息更加安全。最后,企业还可以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内部交流体系。通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沟通交流方式,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等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促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实现长远发展目标[4]。此外,企业还可以将信息化技术与创新战略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进行企业产品的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首先,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将内部监督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内部监督。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约束意识,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根据岗位指责完成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其次,企业应当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正确分析企业的内控情况,及时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并且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尽快找出解决方式解决问题[5]。最后,企业还应当加强内部评价机制的监管,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不断调整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评价方式。针对企业部门和员工工作完成度、工作表现以及贡献度等,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让各个部门和员工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改正,促使他们思想上和行为上得到提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各种不可控因素,要想加强内部控制,提升内部控制效果,企业应当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针对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增强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内控管理;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重视全面风险绩效考核;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等策略,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