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晨钊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和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国内的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1999 年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教育振兴计划”,该计划内容强调了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他们创办技术企业。而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也在随着不断改变。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升级,其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攻略。由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不断的推出新的政策和文件,以此来将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的结合到一块。由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服务业方面,而该专业的技能培养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最终的专业技能不能够满足行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对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1]。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随着发生了调整,并带动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文理科专业中,理科类专业实践性较强,但理论性较弱,而文科类专业则相反,文科类专业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因此相对来说,文科专业的就业技能较弱。除此之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包括对市场发展的掌握、应对问题的反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等。而这些方面的创新创业素养,在高职院校的文科类专业学生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首要目标,同时,为企业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是为学生提供就业的便利,但目前来说,高职院校的文科类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的技能培养,其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实训项目和模拟企业的实习来进行的,但这些培训教学大多还维持在虚拟训练和模拟实习阶段[2]。当前高职院校的培训设备欠缺,没有实际的创业培训平台,使得学生体会不到现实地工作体验,因此,这些“碎片化”地教学模式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广泛,同时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高,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是具有高素养、全方面、多层次性的人才,这样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才主要应用于企业的营销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需求筛选等岗位,同时,企业产品的生产途径、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物流也是重点岗位。此外,高职院校脱离了与企业的合作,在教学需求方面,人才培养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学生在毕业就业时,缺乏足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历,在求职时遇到闭门羹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和实训锻炼,使学生明确自我的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要及时安排经管类专业的教学课程,并合理的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与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创新创业课程中的知识点,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习技能知识,还能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员工工作经历。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并根据不同的地区差异、企业风格以及企业各部门技能需要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师要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需求相结合,找准企业职位需求,确定该职业领域的工作目的和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企业培养出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3]。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阶段性培训,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技能,例如:在学期的第一个月可以安排学生了解和学习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素养和技能;第二个月带领学生熟悉和认识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主要工作领域;第三、四个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训工作,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工作中转换身份;最终学生就可以在企业内顶岗实习,并以正式员工的身份在企业内部工作。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企业以高职院校为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将企业作为发展投资的依托,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运营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合理安排学生的技能培训课程,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技能、理论知识、实训项目”等结合在一起,此外,教师要随时指导学生学习,最终将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到最好。学校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在校创业和学习的条件,并按照企业需求为学生设置实训岗位,使学生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技能学习,最终达到企业需要的理想业绩[4]。
根据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相应的专业就业方向,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高职院校要积极跟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以“在校园创业,实境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培养模式,根据企业每个行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组织、入职、实习上岗、培训实践能力、实际上岗能力的培养。总的来说,根据课程安排,培养学生的入职、上岗、提升能力三个方面的素养,形成“一个平台,三个系统”的课程模式。
通过对企业各部门进行分析,根据每个部门的岗位需求,对相应的职业进行能力分析,然后根据经管类专业的人才素养和职业技能,制定通识课、技能培训课和实践应用课三个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得课程,并将创新创业课程得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块。
高职院校要实施以专业技能对接企业产业的方法,将企业项目引进校园建设,并将企业项目作为引领,使学生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能力提升。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要结合项目的岗位需求,将不同专业和技能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岗位中,使学生之间存在竞争,积极学习,竞岗入职,并定期进行岗位交换,培养不同的岗位素养。
以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为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为基础,将企业环境和实践工作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结合企业资源,创建实境培训平台,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在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中,可以整合校企资源,构建实训室、创作空间、项目开发室等“实体店和网店”,为创新创业技能的培训提供真实的训练基地,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真实地企业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及时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多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会促进的国内教育领域的发展,还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