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博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的诸多研究无疑是显著的。马尔库塞作为其中之一,表现出尤为激烈的批判精神,甚而被赞誉为“青年造反的明星和精神之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通道。面对崭新的社会发展局面,马尔库塞迅疾洞见到人之异化的新特性,即表现为“单向度”。1964年,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书得以出版。在他看来,“单向度”的发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人们因为急剧增长的物质财富而渐渐迷失了作为人之为人对自由等本质的诉求。另一方面,这一重“迷失”实际是资本主义逻辑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延伸需要。对于人本身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异化的形态,是不符合人的本质需要的。
从《单向度的人》一书的具体写作来说,马尔库塞本人也承认,其书中使用的许多材料是关涉社会学、心理学的。诚如马尔库塞指出的那样,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更为注重对对象本身进行“白描”式的呈现。这样的“描述性”研究显然不符合马尔库塞对社会批判的期许,但这不妨碍他本人吸收这些既有的研究文献,构成其自身批判理论的证据材料。具体来说,马尔库塞使用的这些“白描”式的内容涉及对社会科学技术、社会变化等一系列变化方面的内容[1]。为什么需要借用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与马尔库塞已经洞见到“批判理论”流于纯粹的理论思辨维度相关。通过对社会层面以及集体的、个人的心理层面铺展,或许能够帮助马尔库塞建构起对历史维度的期许,由此展开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真实批判。
“向度”在英文中对应的词语为dimension,同时也可以翻译为“维度”“方面”等。中文译者选择翻译为“向度”,主要因为翻译者希望能够通过这一词语来表现出马尔库塞原文中所传达的价值性内容。简单来说,“向度”表明了一种方向性。“单向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发达工业社会的这样的一种“势能”,即将生活其中的人们带向单一化的生存维度。具体来说,“单向度”表明在发达工业社会以前的社会中,尤其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中,其社会“向度”的“单向度”性质尚且并不明显。而在当前的发达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原本应有差别的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之间的交错更为紧密,以致于个人应有的合理批判思维及其反对意见逐渐被“剥离”。在所谓的“现代文明”中,个人在具体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也因“批判思维”的丧失而逐渐呈现为“单向度”的特质。换言之,“单向度的人”主要指丧失独立思考的人,消解了自身为人的自由之渴求[2]。人们因此不再有能力,继而更不再有想象力。人们成为“扁平”的存在。这是发达工业社会主导的极权对人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对人的控制的险恶目的。
相较于国家政府暴力机器在社会中运行的具体行为,马尔库塞认为对对立派别、对立意见、对立向度的否定则更为令人“胆寒”[3]。较之人类过往的极权主义形势下的政治社会,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营造出来的社会生活已经脱离了直接性的恐怖与暴力,转而以一种相对隐蔽的,或者说是具有欺骗性的形式来影响生活其中的人们。这种隐蔽的、欺骗性的形式,实质就是不允许对立性质的内容存在,使得人们矮化在单一的向度当中。换言之,就是将人们拉入单一的社会生活向度中。那么,导致社会趋向“单向度”的根源是什么呢?
首先,在马尔库塞看来,致使人们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走向“单向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最为突出的地方在于它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又给予了人们日益“精致”的生活。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被“榨取”的形式发生了转变,但其程度却无疑更甚从前。遮蔽地是,劳动者一方面不完全自觉这种形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又被眼前“精致”的生活所欺骗和蒙蔽。劳动者正是在诸多的“欺骗”“蒙蔽”中日趋丧失对人之本质的自由的追求。人们“同质化”在社会编织的欺骗性的“富裕”生活中,成为一种“工具人”,而不再拥有抉择的意愿[4]。从根本上来说,这就使得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通过技术手段而不再是过往的直接的恐怖暴力来压制社会的“离心”力量[5]。
其次,马尔库塞考察了人走向“单向度”的社会深层缘由。马尔库塞指出,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自动化”生产是“发达工业社会的巨大催化剂”[6]。其“催化剂”的作用使得社会整体的自动化提升速度远远大于过去社会中的机械化式的增长速度,其本质就是使得社会生产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7]。劳动者自身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被“机械化”,人之为人的人性渐渐隐退,以致人们失去了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益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发达工业社会又不断地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本身实现社会的再生产,“创造”出更多遮蔽直接从事劳动生产者的商品。与此同时,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人的劳力的“解放”,但这显然又将削弱工人阶级与劳动生产之间的直接联系,工人阶级的社会基础被撼动。工人阶级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应有的批判性的政治态度也将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正是隐匿在当代发达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秘而不宣的事实[8]。他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提供给人们的诸多需要其实质是虚假的,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服务的。尽管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们拥有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9]的“权利”,但这些不过都是发达社会提供给人们的虚而不实的需要。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们因为这些虚而不实的需要被支配着,人们丧失对社会的反思,更无意做出任何反抗。人之原初对自由的渴求,因为技术手段的发展与丰富而被逐渐消解。如此,人便自然而然成了单向度的人。
再者,马尔库塞还揭露了政治生活领域内单向度产生的根源。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工人阶级无复存在成为马克思口中的“无产阶级”的可能性,“无产阶级”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神话[10]。因为较之过往的直接对立,新的生产形式渐渐瓦解了工人阶级的斗争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的政治主张渐渐流于发达工业社会的边缘。”[1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工人不再是过去社会中的奴隶被直接压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丧失了批判性思维的工人较之奴隶并无作为人的本质差别。说到底,二者同为“工具”性的存在。与资产阶级相比较,工人们并没有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体解放。科学技术的进步仅仅表明由于社会化大生产手段的提升,工人与工厂直接的连接并未消去。相反,工人应有的斗争精神因为物质生活的“虚假”性满足而被消解[12]。这就使得整个政治领域最终都变成了由资产阶级所控制的单向度政治了。由于科学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全面介入,“迫使”人们丧失了对社会制度应有的批判态度,更消融了人对自身自由的诉求。主导社会的政府统筹着一切,并不断通过社会生产出的丰富产品来刺激和欺骗人们。正是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刺激”与“欺骗”可以不断地通过媒体、广告等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以重复“播放”的形式来“强占”人们的内心世界。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的人们,即便无意“堕落”,但也必须面对。由此可见,人的“单向度”,是发达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的逻辑结果。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从劳动异化、技术理性、消费异化、政治同化、肯定性思维等角度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揭示了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批判意识已消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从理论实质上而言,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是批判性质的,其理论展现出的力量感也是在此意义上达成的。这里,既包含了马尔库塞对过去批判理论精神的继承,也是其在具体社会语境中的直接运用。在《单向度的人》一书的“导言”中,马尔库塞就表示,批判理论的范畴实质与19世纪以来整个欧洲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关[13]。这表明马尔库塞所讨论的批判理论本身与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相联系。也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受到前所未有的观念冲击,社会矛盾随即突出表现在生产关系当中。不同以往,这一重矛盾被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所遮蔽。工人阶级丧失了斗争的积极性、主动性,日益成为一种工具性的存在。由此可见,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理论范畴,实际上也表明了他本人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内容的某种程度上的延继。同时,这也表明他的理论思考是针对人的社会生活而言的。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就是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显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与此同时,马尔库塞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工业社会日益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以致“批判理论”本身也渐渐转向为描述性的,甚至是具有欺骗性的术语等,而不复曾应有的批判性意蕴[14]。显而易见,马尔库塞洞见到19世纪以来的“批判理论”因工业社会的急剧性发展而产生了理论性质的“退变”。对于这一“倒退”现象,马尔库塞给出的解释是,过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倡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手段正在逐渐隐退,人们偏向以纯粹的思辨的哲学对现实生活进行抽象化的理解[15]。简单来说,过往是借助哲学的分析工具来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实质,以此对其进行深刻的批判。而现在,批判的工具成为了批判理论本身。批判的力量感丧失殆尽,批判的基础与意义更无从谈起。人们退隐到抽象的理论内部,而与息息相关的生活本身渐行渐远。
再者,他进一步指出,对社会批判的理论本身不应当仅仅只是纯粹的思辨亦即抽象的思辨,其理论立场的基础应当也必须是在具体的历史维度当中。显然,马尔库塞指斥了“批判理论”因走向哲学之纯思辨性而失去了其应有之否定、反对的性质。由此可见,马尔库塞秉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一贯的历史维度。“批判理论”性质的转变,或者直言为“倒退”,是因为抽离了历史实践的实在性,由此势必将流于理论抽象的空洞性。
此外,马尔库塞还对发达工业社会所具有的“欺骗性”进行了专门的阐述。他指出,人们的理论分析重点应当回归到发达工业社会本身当中,即历史场景本身当中。其原因在于,发达工业社会的生产日益表现出极权性的特质,这将导致对社会所需要的职业类型以及从事工作的人们应有的技能、态度产生决定影响。更为深远的亦且具有隐匿性的影响是,这也将决定着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们的个人需要和生活愿望。可怕的是,这样的“极权”却在表面上表现出与共产主义的相似性[16]。言下之意,发达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建塑的社会政治体制等,对生活其中的个人而言,是不真实的,是具有迷惑性的,是具有欺骗性质的。换言之,“批判理论”若想要重归“历史实践”本身,仍需要对社会的性质进行深度的认知,以规避发达工业社会自带的“欺骗性”。
统观《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的理论展开具有相当的洞见性、合理性,其理论也因直抵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之批判而颇具深刻性。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的人”的理论检讨,是基于其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理解,是对其所处当代发达工业资本社会的关照,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的。他努力从经济、政治、思想与文化、社会各方面对“单向度的人”进行详尽的分析,实质是要指出工业社会提供给人们的需求以虚假的满足,社会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掉了对立派,并隐匿地剥夺了人们对人之为人的自由的渴求。工业文明中的工人与过往社会中被压迫的奴隶等并无本质的差别。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思想领域的堕落痛心疾首,但同时他也看到了思想文化相对独立的一面。他指出,科学技术虽然给整个社会带来灾难,但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为人类造福。同时,他从社会意识、社会心理角度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也为我们研究当今社会问题提供了借鉴。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马尔库塞没有从真正的意义上来理解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概念,仅仅完成了“意识形态”上的批判逻辑。从整体来看,对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的洞微,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并未能够对社会实践、生产力、生产关系作出更为有效地具体分析,以致其理论表露出一种理论的“空洞”性。尽管马尔库塞本人一再坚持回归到批判理论实现的前提,即通过具体的历史本身来探讨社会运演的逻辑,但他的“单向度”理论显然并未能够达成这样的理论诉求。确切地说,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仅仅完成了其“意识形态”上的批判逻辑。
其次,马尔库塞放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虽然马尔库塞洞见到应如马克思主义一般从政治经济学切入对当代资本主义予以批判,指出了历史维度的立场,但他本人放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没有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方法来完成理论工作。也正因此,无论他如何深入地对导致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社会现象进行剖析,都不能真正地揭示出产生这种意识形态深层次的社会物质基础。他对当代资本主义弊病的批判深度显得有限[17]。
再者,马尔库塞未能深察工人阶级天然是资产阶级的对抗力量。他对工人阶级“失望”,认为“无产阶级”将成神话,这也与其未能洞彻社会生产关系的实质有关。在他看来,未来社会的“革命”只能经由社会精英才有可能。无可否认,当前发达工业社会确实呈现出这样的特性。但需要看到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诚如马尔库塞所言,工人阶级与生产之工厂保有联系,这表明他也承认工人阶级具有保持“先进性”的可能。但是,他仅仅认为社会生产的进步主要是借助于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力量。他看到了科学技术力量对工人阶级所带来的“异化”特质,即表现为“单向度”,展现了他理论的合理性,但他未能觉察工人阶级正因“先进性”的可能而存在成为“无产阶级”的可能。同时,马尔库塞对当代社会的解释过分聚焦科学技术,而缺少对经济基础的分析与讨论。
马尔库塞通过《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著,展示了科学技术对于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作用,即导致人们异化为单一向度的生存状态。他从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具体分析,揭露了这一社会内的新趋势和新特性,检讨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何以走向这一方向的缘由。时至今日,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仍具有现实意义。
其一,“单向度”理论给人们对于自我生存状态提供了一种反思的视角。就当前人类社会来说,时下的信息科技带给人们的是什么呢?相较于马尔库塞直面的发达工业社会,当前的产业、生活全方位的信息化,带给人类的更是前所未有的剧变。当人们沉溺于手机刷屏,深陷于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人们的“向度”又将会如何“打开”呢?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困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种种问题。我们仍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不仅要重视物质财富的基础作用、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还要重视构建人们的精神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8]。在这进行的过程中,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反思所得的“单向度”理论,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视角。
其二,“单向度”理论激发启示人们直面科学技术带来的诸多利弊。于其利,毋庸赘言。人类社会当前积聚的社会财富就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于其弊,我们在具体的场景中,更多地看到人们越发依赖科学技术营造出的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的距离越发变得遥远。用马尔库塞的话来说,就是人在逐渐失去超越性。从本质上来说,科学技术是工具。用中国哲学的话语表述,这是“器”,而非“道”。工具也好,器也罢,其本质是为人所用,是人认识、改造世界的手段延伸。科学技术不应当成为人们生活的目的。马尔库塞洞察到的也正是这一点。
其三,“单向度”理论启示人们回到生活场景去思考理论、创造新理论。从政治经济学出发,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诸多方面的思考,马尔库塞的理论前提与逻辑归宿都可泛化在“人—社会”的范畴内。人只有生活在社会中,才构成人之为人的意义。纯粹的自然人、动物人,并不是马尔库塞讨论的对象,更不是马克思思考的对象。为此,深入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范畴讨论社会运演的规律,实则都是为了服务于人之为人的需求。换言之,我们应当回到生活场景本身去思考理论本身,去发现创造新的理论。马尔库塞在这方面作出了他杰出的工作。他也因此而获得颇高的声名。
总的来说,对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我们应当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予以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