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丽凯 中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乡村属于地域综合体,集齐经济、自然、社会特征等于一体,具有多种功能,与城镇之间共同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尽管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良好成果,但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了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调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实现乡村的均衡发展,发挥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作用。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确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选择[1]。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城市、乡村之间的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城市发展速度快、成果喜人,乡村发展速度滞后,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对城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低于城镇居民,目前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通过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城乡人均收入比值依然较高,达到 2.56。通常情况下,居民教育水平与其收入呈正比,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出现了教育层面的“马太效应”[2],并且农村产业相较城市处于产业链下游,因此产出效益较少,也导致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明显。
教育,农村学校上建设标准普遍偏低,平均校舍面积低于标准,功能用房缺失,没有配备独立的阅览室、实验室,导致多门实践课程无法顺利开展。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艰苦,与城市有明显差别,因此,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匮乏,难招录、容易流失,一名教师身兼数职的问题时常可见。总体来看,农村的教育资源与城市差异显著,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上,都与城市学校差距明显。
文化,公共服务的资本供给会直接影响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多年以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一直朝着城市倾斜,农村在这一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较少。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类型来看,有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等,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此类基础设施的数量少、配置低、利用率不高、更新速度慢,设施的建设也普遍缺乏规划性,选址不当,设施被挪用、闲置的情况时有发生。
养老,城市社保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更为深入、广泛,而农村本身参保人数较少,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人员服务水平不如城市,农民对于保险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担心政策变动影响自身利益,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得到全覆盖。
医疗,我国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但是目前乡镇卫生院处于大病治不了,手术无法开展、设备老化、医疗卫生人员短缺、服务能力弱的现状。
生态环境,近年来,各地农村越来越重视整治人居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在卫生、环境上的支出也逐年增加,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健全,生活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改厕、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问题亟待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农村环卫人员配备不足,村民素质参差不齐,城市已经建成了体系完善的环卫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在这一方面还缺乏完备的服务体系,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薄弱的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建设质量较差、断头路亟待打通、道路养护投入严重不足。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较低、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全覆盖,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效益不高。农村电力设备陈旧落后、常见电压不稳问题、偏远地区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农村4G网络覆盖较好,但是物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融合与城市存在相差较大差距,公共事务、医疗、教育等大数据创新应用亟待提升。
城乡之间在资金、人才、土地上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资金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上靠国家补助、地方财政资金,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大部分建设是公益性事业,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也难以得到信贷的支持,资金的短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才方面,城市凭借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较高的收入水平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乡村空心化严重,乡村人才匮乏。土地改革方面,农村、城市的土地总体规划制度不协调,城乡土地管理未能得到有效统筹,导致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中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农村土地规划设计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度扶持,土地资源利用率还有待提升。
1.发展现代化农业
促进涉农资金的整合,帮助农村脱贫,建设大美乡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促进粮食的增产、增收。继续推动规模农业的发展,抓住土地流转契机,促进土地的规模化发展,打造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建设高质量的观光休闲农业、生活体验农业与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
2.着重发展主导产业
鼓励城区与乡镇以自身产业优势来着手,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在商业模式、管理机制和技术水平上进行创新,培育领头企业,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优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改革传统的园区体制,打造灵活的薪酬机制,充分发挥出主导产业的作用。同时,做好社会化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工作,引入优质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智库,将社会智力资源纳入其中,吸引更多的人才主动返乡创业。
3.打造特色产业
城乡融合发展不能是简单的标准化生产,需要挖掘农村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造,在这一方面,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都有成功经验,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挖掘乡村具体情况,打造特色乡村。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上,发挥出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进行科学决策,主导策划,做好资金筹措与基建规划工作,投入足够的人、财、物、土地等资源,并简政放权,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营造出公正、公平的发展环境,解决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企业进入,为相关企业提供在财政、人才、金融、土地、科技上的扶持政策。同时,需坚持市场化运作,丰富融资路径,发挥出企业的主导作用,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提升市场的盈利水平。
4.促进产业融合
以农民增产、增收作为主要目标,围绕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总目标,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通过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打造涵盖产供销、种养加、农旅文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各个产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换,延伸产业链,开发农业多功能,丰富农村的产业形态,为产业融合提供坚实的基础。
1.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与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资金的投入,科学分配城乡财政资源,明确划分财政责任,让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明朗。针对经济薄弱地区的农村,国家要予以更多的资金支持,根据农村发展现状,应用针对性、个性化的财政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农村基建专项资金,提高基建设施的维护能力、建造能力和应急能力,将资金优先保障政策落实到实处,保证农村基层政府财政能够预算充足,夯实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2.优化公共财政体系
农村地区企业数量少、产品附加值不高,财政收入较少,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上,是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为主,在以往的财税体制改革上,是以城市财税体制改革作为主导,忽视了农村地区,为了满足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需要优化公共财政体系[3]。具体来看,要发挥出城市财政的扶持作用,打造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公共财政体系,要求城市政府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造、维护、管理纳入到公共财政预算中,发挥城市示范性作用,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中。同时,科学调整财政政策,遵循“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让财政分配适度朝着农村倾斜,合理调整城市的财政支出,做到城乡统筹。
3.完善基础建设标准
针对目前城乡基础设施标准不同,乡村基建标准缺失的问题,各级政府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结合农村发展现状与诉求,因地制宜的颁布建设指标。借鉴城市基建行业专业标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满足“达标提质”的要求,在各个农村中推行项目经验,扩大建设标准的覆盖范围,配备适宜的处理方案。
1.打造多元融资渠道
由政府负责拓展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在这一过程中,需根据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结合实际项目建设、投融资实施差别化融资体制,根据不同项目的属性来选择融资渠道,明确管理责任方以及建设主体方的权益,继而明确社会投资、财政投资的定位与权责。融资方式决定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为此,需要创新融资模式,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来选择融资模式,根据我国多地农村的特点,需要推行“PPP+RCP”的融资模式。该种模式可有效缓解政府压力,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效率,让城市带动农村,比之城市,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RCP模式,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中管理水平不高、建设活动滞后、投资不足等问题,从而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
2.推进城乡土地改革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重视土地整体开发、综合规划工作,让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科学,通过科学规划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做好农村发展的布局,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在实践中,要凸显出农村建设的生态属性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属性,科学规划,提升执行能力,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让土地规划可以真正落实到实处,针对土地开发中的各类违规问题,要加大处罚,保护更低资源,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城乡融合发展可以顺利开展[4]。
要满足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需促进基层党组织政治职能、服务职能之间的耦合,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对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党支部组织结构,选择能力过硬的成员组成村党支部班子,鼓励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到农村中任职,严格落实村干部待遇制度,让基层党支部始终具备活力。同时,应用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岗位绩效考核、目标管理以及离任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将其落实到位,根据政府工作情况、日常工作来调整不胜任的干部人员,强化教育与培训,切实提高其工作能力。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打破城乡之间的禁锢,让城乡党员可以顺利流动,共同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
基层党组织也要解决农民群体的就业问题,提升其经济收入,在各个农村设置培训学习机构,为农民灌输先进的技术、知识,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继续拓展产、学、研的合作深度,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研究中心,邀请高校的教授、专家为农民提供科学指导,以特色产业带动企业、产业的结构化改革,打造优质产业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管理,以此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此,需明确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强化制度建设,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以此来促进城乡的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