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然 袁锦琳 林忠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有企业违约的数量和规模较以往明显增加,引起了市场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我国大量国有企业在经营中大幅利用杠杆,主要采取负债经营的模式,资产负债率高于正常水平,显而易见存在着重大风险。而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与金融系统的持续稳定息息相关,因此明晰国企的债务风险并加以防范,有助于促进国企落实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大量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负债持续增长,资产负债率超过正常水平。从今年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四月末,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4.4%,中央企业为66.9%,和去年同期数据相比,虽然下降了0.1-0.7个百分点,但相比发达国家等理论标准值任高出很多。且这些数据是根据账面数据算出来的,实际上可能更高。区域性国有企业的资产权益比很低,意味着负债占企业总资产很大一部分。部分地区的资产权益比只有37.3%,这对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偿债风险。还有,服务业国企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工业国企,工业国企的负债率低于建筑、交通运输、餐饮、房地产等主要行业。国有企业过高的债务率预示着过高的债务违约风险,加上新冠疫情、经济新常态等宏观因素,中国国有企业的债务违约事件越来越频发。
1.从总体上来看,国有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频率增加,国有企业的信用等级需要重新评估。自2014年到2020年总共有149个国有企业债券发生违约,就2020这一年,违约78个,远远超过前几年违约数量。除了违约数量超快增长外,违约金额规模也很大。2014年-2020年每年违约金额为61.10亿元、198.20亿元、66.70亿元、127.00亿 元、177.29亿 元、927.43亿 元。2020年债务违约金额和违约企业数量大幅增长。
2.债务违约债券品种多样化。超短期融资券债务违约逐年上升,2015-2019每年平均不超过4支,但2020年出现了9支超短期融资券的违约。资产支持票据在2020年之前没有出现违约,2020年发生了一次资产支持票据违约。私募债、一般短期融资券、一般公司债、一般中期票据在2020年之前违约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2020年这些票据违约数量涨幅较大。
3.债务违约主体评级相对变高。2020年违约的国有企业债券中,有55支发行主体信用评级为AAA级,AA级21支。大连华晨集团信用评级为AAA级,但2020年十一月月份,华晨集团违约10亿人民币,还有未到期的债务172亿人民币。还有和华晨集团一样信用评级高,但也发生巨额违约的有永煤控股、紫光集团等。
4.债务结构现状。第一,按时间来划分,企业的债务可以划分为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短期债务通常在一年以内,在现金流量表中称为流动性负债,偿还这部分负债,往往需要足够的可变现资产,可变现资产的覆盖率至少应等于流动性负债率。例如联通公司,在2012-2016年短期需要偿还的债务占总债务55.46%,意味着联通公司流动资产需要占资产的55.46%。第二,从融资来看,国有企业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大于通过发行权益类证券筹集资金的债务。所以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很重的利息费用。
1.信用风险
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能够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来举债。国有企业主要选择包含银行借款、银行承兑、内保外贷以及信用证的间接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依赖于银行,对于企业的信用度有较高要求。银行会考虑企业的各项指标,当企业的经营遇到困难,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就很难获得银行的信任,无法得到满意的融资。而当下的经济杠杆率持续攀升,国有企业所加的杠杆越来越多,一旦超出负担,就会加深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国有企业为了在市场上竞争,会采取赊销的商品交易方式。当前某些国企给予客户的付款缓冲期过长,缺乏对于应收账款的合理管控,导致企业有很大的坏账损失风险。这样一来,企业可能因货款无法收回而拖欠债务,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害,恶性循环,加重财务风险。
2.流动性风险
由于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许多实体企业不断增加杠杆,这可以大幅增加资金使用率,满足社会融资需求,但也带来了风险。当企业的杠杆规模太大,而经济效益无法支撑时,它将继续增加公司的债务和借贷成本。一旦货币政策从宽松变为紧缩,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生产和运营中,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或企业的坏账损失过多时,企业资金无法及时回流,经营收入无法与负债相匹配。这将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并导致流动性风险。
3.道德风险
遇到金融危机,各国往往会对重要企业进行救助,避免金融体系震荡。我国大量国有企业举债过多,有严峻的信用风险。政府如果过于积极地进行救助,会导致僵尸企业躲过优胜劣汰,仍然占据社会资源,对去产能和去杠杆没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会对其他国企产生不良的示范影响,增加国企债务能够被兜底的侥幸心理,不利于国企自身效率的提升和长久的发展。政府的救助行为,会一定程度上隐藏国企的财务风险状况,以至于国企持续增加债务从而引起更大的危机。除此之外,国企在获得融资后,受到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可能忽视债权人利益,在高风险经济活动上投入过多资金。一旦投资不顺,国企就会面临高额债务。
4.法律风险
财务人员为了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使用多学科的知识,包括会计和税务等,并对国家法律有清楚地了解。近年来我国财税改革,部分会计准则、税法有了较大的修改,这对于财务人员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忽视法律法规的改变,容易造成财务风险,引发债务方面的问题。同时,如果企业进行融资时对于相关法规没有深入认识,当出现纠纷,企业很难维护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失。
面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日益严峻的现状,如何解决和防范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成为国家关注研究的重点对象。基于对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债务风险的调查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防范对策:
1.构建标准的企业融资机制,合理管控企业的融资规模。建设健全全面标准的预算控制管理体系,要依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融资纳入企业年度资金预算的范畴,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在预算的范畴内进行合理的投资,从源头上对资金规模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使得债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化。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自身性质的长处所在,例如集团性公司,能够从集团角度来统一融资计划,利用国有企业的信用评级实力,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获得优惠政策,并有效增强国有企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拓宽债务融资渠道,通过合理配置和组合不同的融资方式,有效分散融资风险。随时抓住资本市场的情况,适时置换存量高息债务,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
2.提高国有企业的危机意识和债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国有企业深度变革进程的提速,经营者要积极探寻市场化手段,制定完善的发展策略,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不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同时,在企业扩大规模的同时,经营者要增加对财务风险和债务风险的管控,建设一套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实现对风险的针对性防范和解决。
3.构建一套动态的债务风险监管机制,强化部门监管职责,防范资金风险。其一是建立预警机制,做到动态监控资金风险。为了排查资金日常流动中存在的管控漏洞,要对资金流量进行日常性的排查,重点关注重大款项资金的变动和往来以及存在的银行未达账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另外还要建立健全针对资金流动的预警制度以及对资金短缺情况的应急预案,做到对资金和企业偿债、担保和履约能力的实时监测。其二是建立考核问责制度。为了增强企业对债务的责任意识,要将融资工作变成相关人员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建立追责制度,定期审计。此外还要严格把控举债审批手续,一旦发现违规违法情况要对相关人员执行严厉追责。
4.精细化成本管控,盘活存量资产,增大经济效益。一是要对成本费用实施精细化管控,通过对直接成本和费用的压缩提升企业的成本利润率,加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使得企业拥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保证资金链的安全。二是要盘活存量资产,增大资产的利用效率。企业要及时对存量资产进行分类清理,对无效资产进行清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此外,还要充分全面地对国有企业进行清理,对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要及时执行破产程序,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三是对国有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资产的利用水平,合理充分利用产权交易中心和闲置废旧物资处置平台等网络平台对闲置资产进行及时处置,从而大力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5.明确责任人,建立企业长期导向绩效考核制度。一是建设国有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反馈机制,考核不仅包括国有企业短期内的经营效益,还应当包括长期范围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做到股东价值最大化。二是将相关绩效与企业的相关责任人进行挂钩,加强对责任人的督促,促使其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从而在管理者层面自发地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存在于各个方面,在宏观层面上受到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利率水平与汇率波动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受到债务风险防范意识、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与风险防控制度的影响。为了防范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应当从源头入手,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各部门的积极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实时监控资金流动和已存在的债务风险,才能将风险最小化,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