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凡
(沈阳音乐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辽宁 沈阳110818)
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1]。高校是思政育人的重要场域,思政课程与党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目标及价值等多角度分析,可发现其与思政课程教学较为契合,二者都以中国共产党建立、斗争及发展历程为主要教学内容,都以培养受教育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为教育目标。通过两种教育,受教育者都可增强对党发展历程的坚定认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以共产党人的品质和精神要求自己,为建设国家贡献力量。因此,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更能强化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助力思政课教学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育人目标。高校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从内容、方法等层面探寻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路径,从而深刻展现思政课的育人价值。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他们是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共同的受众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指示,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南,也是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向遵循。基于此,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较为契合,二者在教育内容、目标及价值等理论层面体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这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重申党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强调从我党成立到现在的百年时间内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可见,思政课教学内容包含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双方在教育内容层面的一致性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入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础。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取得的成就,重在通过对党发展历程的阐述帮助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发展史[2]68-70,而这正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遵循。只有讲清楚党的发展历程,帮助受众充分掌握党的历史,才能为后续深化对党的思想认同、保持党员廉洁的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思政课向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程,重在通过党员先辈的奋斗精神感化学生,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入脑入心。党史学习教育亦是如此,重在以先辈党员的高尚思想和革命精神感化全体党员,展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因此,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分析,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具有内容层面的理论依据。
思政课程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育人任务的主要载体和渠道,其课程教学目标围绕提升大学生思政素养,培养出爱党爱国,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能够践行报国志的新时代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思想引导作用。党史学习教育是党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它的教育目标在于通过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全体党员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洗礼,自觉守护党的生命[3]9-12。可见,党史学习教育重在通过党的历史的学习,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精神,促使党员形成对党史优良传统的认同,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认真为人民办实事、做贡献。从此角度看,高校思政课重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内容的传递和灌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进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自觉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从本质层面看,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体现了党史学习教育目标,双方教育目标存在理论契合。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和党史教育除了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层面存在高度的契合之外,不难发现思政课教学价值中深刻蕴含着党史学习教育价值,这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方面,高校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承担着培育和发展新党员和传递党大政方针的重要宣传任务,思政教育同样肩负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使命,两者在内容上的重叠和形成过程中的交织明显,具有同样的价值意义。因此只有不断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作用、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效果,高校及党组织才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要求,在培养人才和党员群体层面展现更高效的价值[4]23-25。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还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修养提出一定要求,突出强调培养学生主体综合素质的育人价值。党史学习教育旨在通过党史的学习去激发广大党员同志对我党的历史和理论信仰的认同,要求新时代党员同志依然要沿袭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保持实事求是的路线和廉洁的作风。如此,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在教育价值层面展现出高度的价值契合。
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历史的学习,同样也是现实的思考,是党在百年时间内的经验教训总结,也是党的成长史,这与高校思政课在育人内容、育人目标及育人价值等层面的高度契合性是不言而喻的,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基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针对性和内容系统性,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能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课党史育人价值,在培养学生正确党史观、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能促进高校思政课在讲授近现代史内容和党的发展历程时,多关注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和奋斗历史,讲好红色故事,发挥党史历程的文化育人作用,激励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一方面,在思政课中系统地讲授党史历程和奋斗精神,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明确党为建设新中国做出的贡献,并深刻认同当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党史故事和红色文化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能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奋斗历程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新中国建设与发展成就的认同。另一方面,“党史”作为党的实践史,既是鲜活的历史教材,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托和依据,能够让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有更加真实的感受,从而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思想问题。因此,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有机转换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使学生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此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展现党史教育育人价值[5]123-124。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习惯从互联网中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他们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网络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也难以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的冲击,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易出现导向性错误。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通过先辈党员的奋斗精神、高尚品质及红色故事、当代成就等内容充实思政课堂。思政课教师还可借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以正确党史观熏陶学生,为学生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导,以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尊重先辈党员的奋斗精神,并以党史内容为依据强化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党史观的基础上,引导其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有了新的定义和更高的要求,各国更加关注人才的思想价值观和精神面貌,要求高校学生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唯其如此,高校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更能有效发挥党的历程、党史文化及红色精神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帮助大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及红色文化精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时刻以党员的精神和品质要求自己,自觉担负起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并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以此为指导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刻展现时代新人的精神风貌。如此,高校思政课可高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育人价值。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还能从其深刻内涵和特性层面强化思政课的政治性本质,为高校思政课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高校思政课包含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重在通过教师讲授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但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要求、部分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及学生主体活跃的思想观念,思政课教学容易出现方向性问题。部分思政课教师片面追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主体的契合,过度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教学,造成思政课的过度娱乐化,因而削弱了思政课教学效果。再加上部分学生接受强理论性教学话语时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便能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优化教学效果,以党史故事、红色文化、党员品质等内容充实课程教学,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保障课程内容政治性,拉近学生与课程教学的距离,展现思政课的亲和力,以红色文化精神和党的发展历程引领思政课的正确方向。
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以及教育路径方面有着高度统一性,因此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发展有着天然的基础,且对于两者的改革发展都有深刻影响。要想促进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高校党组织及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合作,从师资队伍培育、党史资源挖掘、融入方法创新和评价体系完善这几个方面发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保障协同育人作用的高效发挥。
教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导者,其综合素养和育人水平对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其对党史内容的掌握也影响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效果。为充分展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确保思政课教学对学生主体的熏陶和教育效果,高校应强化对思政课教师的党史知识和文化培训,并从人才招聘及设置激励机制等途径入手组建一支高水平育人队伍,引领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
首先,高校应完善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中明确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系统了解和重温党史内容的途径,帮助教师在培训中全面掌握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提升教师的党史育人能力。高校还应创新培训形式,避免落入单一讲授培训的困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多种培训,充分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提升党史育人能力。
其次,高校应在人才招聘环节着重考察人才的党史素养,对党史素养较低或价值观存在问题的人一票否决,确保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较强的育人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方向,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保障思政课教师有效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中的融入。高校还应设置系统的奖惩机制,促进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对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6]38-44。
最后,教师应树立学习党史知识、锻炼党史育人能力的自觉,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自觉学习党史知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在思政课教学中展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育人价值,让思政课程成为根植在祖国大地上的课程,彰显中国特色和国家意志。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依托双方内容的契合,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展现党史资源的育人价值,高校需注重对党史资源的深入挖掘,还需注重对党史资源的有效转化和高效利用,才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在思政课中的有效传播。
一方面,高校应密切联系党组织与思政课教师,双方协作开展集体备课,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在思政课中充分融入,保证党史资源挖掘的方向正确。在此过程中,高校党组织应积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挖掘可供思政课育人使用的党史资源,将校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文件和教材与思政课教师共享,为教师提供获取党史育人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可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时积极采纳校园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见,深化党史内容在思政课中的融入。
另一方面,高校管理层及思政课教师要形成协同合作的育人思想,主动保持与当地红色纪念馆、战争遗址保护单位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密切联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展现党史资源的育人作用,并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场域,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和伟大。为此,高校可积极探索当地纪念馆和现存遗址,在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深度合作,为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场地支持,为红色文化和党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全面融入提供便利。
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逐步凸显,这既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体现,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要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深化其在思政课中的融入,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应创新融入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党史精神和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应在充分分析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内容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学生主体的学习习惯和实际需求,以学情实际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此,在选择融入资源、设计融入方法时,思政课教师应先对学生主体进行调查分析,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全面掌握学生对党史内容的理解情况,明确学生主体的学习习惯,师生通过合作探究式、问题启发式、情景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党史知识,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直观感受革命先辈努力奋斗的精神,感知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职责和担当,进而达到党史资源育人目标。
思政课教师还应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在引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战争遗址等机构的过程中,可以设计部分游戏或还原场景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在听教师或讲解员讲解时陷入无法深入感知红色文化和党史精神的困境,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以及“合法性”,推进红色文化精神入脑入心。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展现党史资源的育人价值,高校还需完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评价体系,保障融入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落实。
首先,高校应完善党史资源融入的评价主体,将校园党组织、思政课教师、学生及高校管理者等全部纳入评价体系,全方位全面反映融入思政课的表现和效果,并通过多角度评价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真实性和具体性,促进党史资源育人价值的有效发挥。
其次,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应完善评价指标,将学生主体对党史知识的掌握、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认同及价值观的变化等设为评价指标,全方位展现党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效果,将思政课教学中的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置于同等地位,强化党史资源育人效果。
最后,高校应创新融入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全面真实地展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效果。为此,高校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过程性评价,全面记录教师引领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落实情况,掌握学生主体接受党史资源教育在学习生活及思想状态等层面的变化,结合思政课期中、期末结果性评价综合得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全过程、全方位地展现党史资源育人实效[7]25-31。
学习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不畏艰难险阻,带领亿万中国民众历经百年时间,从最初的抵御内外忧患、实现民族独立的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强起来、富起来的实践史、探索史和奋斗史,既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也有历史教育价值,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深远意义。在我国国际地位迅猛提升的当下,西方国家加大了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和渗透,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入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教育课题和育人使命。为此,高校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快建设新的思政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党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促进思政教育和党史教育实现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变革,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助力党史教育的大众化和科学化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