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 中国外文局信息技术中心
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实现人员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事业单位内部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事业单位具有更高的要求,我国事业单位也应当加强对绩效考核模式的研究,提升考核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实现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建设水平的提升。
项目管理思想是基于系统化管理的一种管理思想,其主要的思想内容表现在四个方面。在管理理念方面,项目管理思想更加强调目标、计划和控制,要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要能够有明确的管理目标、科学的管理计划以及具有实效的监控手段。在管理方式方面,项目管理思想更强调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动态化、体系化和可视化,将其融入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管理特征方面,项目管理进一步强调了资源的整合以及责权的结合。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而言,进一步强调责权的结合是当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在管理目标方面,项目管理更强调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将项目管理运用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事业单位需充分考虑不同层级工作人员的需求,能够根据不同层级工作人员的需求,适当地调整绩效考核的方法,通过绩效考核方法的调整,提升绩效考核的合理性。[1]
绩效考核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一方面人力资源工作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掌握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让不同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尽可能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工作也需要通过绩效考核工作实现工作薪酬和奖励的发放,以此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提升工作水平。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逐步提升绩效考核水平。但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的联合重视起来,未能很好的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绩效考核水平。
就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分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仍需完善。以绩效考核指标的建设为例,部分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指标的建设中,依然以德、能、勤、绩、诚五项指标为主,而这些指标又主要表现的是对事业单位各层级工作人员工作的定性考核,不仅无法实现对各层级工作人员工作的定量考核,而且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重复性,无法做到对各层级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的有效考核。
绩效考核工作在事业单位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确保事业单位薪酬发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以及实现对各层级工作人员工作活力的激发。因此在绩效考核模式的建设中,事业单位需要充分考虑绩效考核功能的发挥。但就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的建设情况观察,绩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仍有待完善。如部分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模式的构建中,缺乏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成本的监控,既影响了绩效考核建设水平的提升,也缺乏项目管理思想的渗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项目管理思想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中的应用,要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要充分地体现出目标性、计划性和控制性,而要提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的目标性、计划性和控制性,事业单位必须先要明确绩效考核的要素,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绩效考核模式的优化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的建设水平。第一,基于管理的对象,加强对事业单位各个岗位的关注。要让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能够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相适配,以满足实际考核工作的需求。第二,基于管理的内容,加强对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关注,从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入手,调整绩效考核中各项考核指标的考核标准,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基于管理的目标,加强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将事业单位考核结果与人员的选配、晋升、调用以及薪酬的发放等进行关联,从而提升绩效考核模式优化的价值。
项目管理事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在建设和优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够满足的不同需求。因此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制定科学的考核原则和周期,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建设水平的提升。是在考核原则的制定上。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应当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原则。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绩效考核工作的人文价值,让绩效考核工作能够激发各层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力。把握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原则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适用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考核需求,提升绩效考核的价值。制定科学的考核周期,就是期待能够让绩效考核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中能够发挥出较大的工作价值,不仅要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公开化、透明化建设,也要让绩效考核工作持续的对各层级工作人员进行鼓励。
健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绩效考核模式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绩效考核模式实现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构建中,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的重视。基于项目管理的思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内容,工作人员在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当从综合管理指标,经济管理指标以及综合评议指标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在综合管理指标方面,事业单位可以从事业单位党风党建工作的建设,以及内部管理与制度建设等角度进行考虑,采用定性的方式,对不同工作人员的贡献程度进行考核。在经济管理指标方面,事业单位可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思考,结合生产效率、生产效益和生产控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完成对工作人员的有效评价。在综合评价方面,事业单位则需要从工作效率、服务意识、政策水平以及工作的完整性等四个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对综合管理指标,经济管理指标以及综合评议指标三个方面指标的建设,逐渐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的优化。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还存在着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水平较低的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力,绩效考核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绩效考核兑现和反馈的重视,将绩效考核兑现和反馈的工作落实到工作实处,确保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模式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已经出现的考核结果进行运用,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奖金的给予进行挂钩,设置“季度预留,年终评估和结算”等多种不同的发放模式。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决定绩效奖金是否给予,确保绩效考核模式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事业单位所涉及工作项目逐渐呈现出丰富化、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特点,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工作考核的需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研究,结合项目管理思想完成绩效考核模式的优化,进一步地提升事业单位的建设水平,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