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雅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注重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对话与合作,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指出明确的经济发展方向,网络商务与境外商务把握住这个发展的契机,有效的融合创造出大量的业务,也为国内生产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面对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行业急需大量的人才,高校将加强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与产学实践,尽力展示出高校与企业的优势,共同培养出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宣布国内本科高校针对社会发展开始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英语等专业技能。跨境电商行业是新兴行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有很多细节性要求;同时高校教师的跨境电商实践技能相对欠缺,因此需要高校与企业深度联合,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出满足跨境电商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纵观国内各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种:
合作模式主要为:(1)合作办学模式:联合设置专业、研究制定专业标准,设计课程内容。(2)订单班模式:联合选拔人才,合作制定教学方案,共同施教,结束实习后直接到企业实行和就业。(3)学徒制模式:高校与跨境电商企业共同招生,实行工学结合模式,高校与跨境电商企业都作为主体教育人才的模式。
合作模式主要为:(1)合作办学模式:联合跨境电商教育服务机构设置专业、共同设计教学内容、编写教材以及制定教学标注等。(2)订单班模式:合作选拔人才,合作制定教学方案,协同施教,结束实习后进入教育服务机构合作的跨境电商企业内部实习与工作。
政府通过招商方式引进跨境电子商务的项目,学校提供学生,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管理,进行岗前培训,学校负责管理学生与基础课程教学工作。
学校与企业谁来主导校企合作教学是重要的问题。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导,在招生的过程中一同完成跨境电商企业的就业协议,工作时间去企业上班,有专人带领,业余时间到学校上课,重点是教育。跨境电商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主导,借用企业实际工作中“在岗培训”的方式实施教学,是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重点是培训。因此校企合作中,主导地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无法明确重点属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教学质量,教学与实践无法进行融合,可能造成产教分离[1]。
伴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平台与不断变化的平台政策,对跨境电商人才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缺少实践经验是高校教师的不足之处。而企业教师对岗位信息、行业动态、工作经验等都了如指掌,完全可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所以多所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企业教师成为校企合作工作中重要的教师资源。但企业的人员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工作与责任,企业派出人员参与高校实践教学,不光阻碍了企业工作的进展和效益获取,而且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挖走合格的人才。从企业教师的角度上看,付出的不只是时间与精力,还严重影响力工作,只有微薄的教学补贴无法提升企业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校企合作过程中,不论任何形式,教学任务必须有高校与企业双方共同面对,可是高校的教师能力还无法符合标准,这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难题[2]。
详细了解国内高校的跨境电商校企合作模式,大部分为松散型校企合作。松散型校企合作的运行方式为“订单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直接解决企业发展需要的相关人才,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压缩成本,同时还能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订单式合作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合作周期比较短,企业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岗位资源进行实习,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与时间对实习学生展开培训,促使实习生可以满足岗位标准。当学生完成学业成为合格的人才时,发现企业给予的工作岗位与待遇和预期想象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极高的离职率,导致跨境电商的投入无法得到回报。因此,企业权衡利弊,认为弊大于利,便造成跨境电商企业面对合作缺乏兴趣[3]。
面对学生的教育问题,高校要在校企合作中起到辅助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无论是教学平台、实验室还是教学的标准要求,都需要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教师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的传承者,更是相关技术的管理者,还是企业工作对接的负责人。运用校企合作方式,建设教师多方面价值体系,帮助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有利于教师在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展现全部的价值。当教师担任负责人时,要清楚的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有效指导,无论是科学的教育方式,还是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都要以跨境电商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要求为教学目标[4]。
跨境电商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发展的时间却非常短,因此,行业的发展经验与发展资料也十分匮乏,这造成了教师缺乏专业的参考资料,无法积累有价值的经验。高校面对这种情况也要做出改变,适当的调整对教师的要求,酌情寻找适合开展跨境商务电商的人才。聘请实际经营跨境电商企业的专业人才,无论学历、理论基础,综合素质是否满足学校的要求,单凭丰富的跨境电商经营理念和实战思维就可以邀请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教学。同时也适时的组织校内教师参与学习,了解新兴行业,储备经验,提升能力,创新教学理念,为后续学生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5]。
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管理、应用及考评等内容,尚未制定相关标准与规范,所以高校内部也没有做出合理的规划,面对市场的需求,制定指导性概念,还要明确其中的细节内容,而相应的标准则来自实践平台。教师依照企业分享的参考资料,对实践平台进行重新规划,制定实践模拟计划,供学生进行实践。结合学生的实践成绩,制作分析报告,依照报告内容寻找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研究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跨境电商实践平台之后,可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不仅有效完成教学监督工作,还能为企业展示所有人员的素质水平,供企业进行人才的选拔。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学习任务后,马上投入实践模拟当中,加快学生对专业内容的掌握,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跨境电商借此机会获取充足发展的资源与支持,为了满足人才的需求,高校与关联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不仅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能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还可以促进了高校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