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云 七冶土木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营改增”后税种税率的变化对建筑业纳税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营业税简单的计税方式导致部分建筑企业长期记账不规范及管理松散,而“营改增”后相关财务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相关政策、企业成本核算中在上游供应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比例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带来税负增加的风险,故建筑业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就迫在眉睫了。
增值税具有“以票控税”的特点,而“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在接收税务机关推送的涉嫌“走逃、失联”风险协查发票越来越多,一旦查实需全额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交纳罚款,同时会影响到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和品牌形象,因此研究“营改增”对建筑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具体而言:
首先,发票管理不规范而造成税收风险加大。不少建筑企业所在地较为偏远且流动性大,在交易商品时所接触到的商家有时难以提供规范的发票或凭证(如租用民房的房租水电、小型五金配件采购费用),加上部分从业人员在财务规范方面意识不足,经常发生在获得货物或劳务时忘记索取发票的行为,而无法取得合规的原始凭证将导致财务人员在增值税抵扣时缺少进项。
其次,会计核算复杂程度增加而造成税收风险加大。“营改增”后增值税采用价税分离,开发成本变为不含税的价款,而且涉及的会计核算科目增多,仅“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就设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以前留抵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十多个下级科目,如若财务人员对“营改增”后新的税收政策和财会知识掌握不到位,极易出现概念混淆而造成税收风险。
最后,税务信息沟通不充分而造成税收风险加大。不少建筑企业主要税务信息只是由财务报表数据构成,业务部门对其涉税信息关注不多,更谈不上主动传递,这使得财务人员无法及时获取本企业与税收相关的信息(如不清楚其他部门是否签订合同及项目现场进度,材料到达执行情况),税务信息的不对称性势必会造成税收风险的加大。
财务人员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税收风险上,完成财务核查工作,确保能够提供最为精确的涉税信息,充分认识到税务审查过关并非代表企业不再具有税收风险;税务人员要强化税收风险意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及时准确识别出税收风险,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根据自身的职业判断,在不触犯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管理涉税类业务;其他员工要明确税收风险并非只与财务部门有关,树立主动参与税收风险管理的观念,积极承担相应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如根据税收风险管理标准来进行业务开展、材料购买,尽早拿到真实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第一时间提供有关涉税业务信息;管理层在制定经营计划及日常经营活动中主动想到税收因素,将税收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熟知企业税务现状,通过开会学习来获知税务情况并分配好涉税工作。
第一,专人专管。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岗位的专门设置,建筑企业的空白发票、开票设备及已使用的发票均可以实现专人专管。
第二,取得和认证管理。为了从根源上避免使用伪造或虚开的发票,建筑企业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合理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税务部门正规渠道,财务部门要对项目经理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逐一核对,确保其真实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抵扣的情形了然于心,对项目记载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在当期合理抵扣允许抵扣的进项发票;通过工程成本发票保证金制度的构建,向项目经理提前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此举可有效防范伪造或虚开的发票在总部不知情时被使用;专用发票的开票时间要重点关注,认证抵扣工作要确保在认证期限内及时完成,否则逾期认证将给企业造成额外的税收负担。
第三,领购和分发管理。为防范发票、资金和合同“三流”不一致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税收风险,要基于事实的前提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认真核查受票方的资格;构建科学合理的审批监督制度,全程监控专用发票的领购和分发以确保整个流程的合法合规;开展成本项目配合核查,对建筑材料成本进行配比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要求项目经理进行说明解释。
建筑企业应根据增值税会计科目设置要求,合理调整明细科目设置,规范从1级到3级科目的内容填写,尤其是对3级科目的设置,是营业税和增值税会计核算中的主要区别;加强财务人员的政策培训,使财会科目核算能够反映企业准确的经营数据;及时学习相关税法,分开处理会计收入确认时间、金额和税法中收入确认时间、金额,利用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调整,设立税收检查部门,了解税务及财务处理方面的差异并及时进行调整。
一方面,构建企业信息系统。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能够确保及时获取企业内外部信息并传递给有需要的人员,如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业务部门将发生的意外损失、产品生产和销售等信息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将最新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及时传递给其他部门,使各部门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并制定应对策略;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及时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传递给管理层,使管理层能根据相关信息制定经营策略。
另一方面,构建完整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完整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如下几个模块:事前预防模块,根据需要改进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使之适应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事中防范模块,构建税收风险预警模型,有效识别税收风险,采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办法对税收风险等级进行确认,并对不同层次的税收风险事项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事后监督模块,在构建有效信息沟通系统的基础上,组织相应团队或人员对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适用性以确保作用的有效实现。
建筑企业要构建税收风险管理机构,与财务部并行,承担如下职责: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进行及时学习,并将改变内容和具体影响向相关部门通报和解读,并通过设置宣传栏、开设培训课等形式来提高全体员工的税收法律意识;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中要全程参与,对重大经营决策中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必要的解释、沟通和协调,对重大经营项目和税收负担的联系进行研判和测算,并根据分析判断结果来制定已识别税收风险的应对措施;科学制定年度纳税筹划方案并监督相关部门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生产经营相关涉税业务的合同制定及履行情况进行审核;根据主管税务机关各项税收调查、检查、询问及答复等工作的开展要求,开展协调配合工作;分税种来详细测算生产经营项目的税负率,并对生产经营各涉税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生税收违规问题时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建筑企业财务部要组织编写税收管理制定,内容涵盖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纳税管理、发票管理、税收合约管理、税收信息化、主要行业税收节点及税收文书办理等项工作,侧重于税收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此外,为切实有效防范税收风险,建筑企业在“营改增”后要将税收风险管理成效纳入税收管理负责人和税收专业人员的考核中,切实重视税收管理人员通过专业技能对企业的贡献,构建税收工作奖惩机制,考核结果要在薪酬方面体现。税收风险管理的考核指标要做到四个突出:突出管理整体税收风险、提出税务规定和流程执行、突出重大专项税务事项协调、突出合法节税额,而税收风险管理的业绩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财务部和审计部进行考评。
“营改增”政策的落实对建筑业而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会使企业落实管理经营标准化,构建科学规范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账务和税收处理的复杂化会使企业面临抵扣难和税负提高等问题,各类税收风险的相应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发展。在越发规范的新税收时代,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在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视上,为此必须转变税收风险管理意识,转变粗放型税收风险管理模式,构建有效的信息沟通传导机制并定期进行监督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