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困境及对策

2021-01-15 16:0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国家

王 伟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少数民族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近年来,在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同时,按照教育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多所内地高校承担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任务,此项举措对促进国家稳定、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中的知识精英,在维护民族团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以内地高校为平台,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教育工作,首先,要面对的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问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推广普及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法定的国家事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1]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是各民族走向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客观要求。

一、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2]268在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对推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内地高校生活和专业学习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涉及到民俗民风、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内地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内地接受高等教育需要尽快适应内地高校的生活和专业学习,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础。目前,内地各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要求学生基本扫除听力和阅读障碍,可以适应内地高校汉语语境下各专业课的学习,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可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以口头和书面方式进行思想表达和学术交流;可以按要求用汉字撰写一般性学习总结和专业论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和汉字表达水平偏低,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与高等学校在专业和学术上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为实现提高少数民族人才整体素质的目标,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内地高校生活,开展专业课程学习,内地各高校应有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

(二)有助于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职场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必须打破区域限制,要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和内地全面交流,这些都需要国家通用语言作为基础,如果语言不通,少数民族地区就很难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相融合,不利于信息沟通和人才交流。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为少数民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2015年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造幸福生活能力,促进民族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开展应符合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切实考虑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与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其在职场进一步发展的关系。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需求的推动下,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求职时需持有国家通用语言相关的证书,特别是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在各民族地区企事业单位对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特别是结合测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开展专项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有助于加强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群体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基础。在多民族国家背景下,民族和社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建立和维持的。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国家通用语言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2]268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有助于加强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地开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应担负起一定的政治使命,要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要重视在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学中贯彻中华传统文化,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接受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

二、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困境

(一)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起点和基础差异较大,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从小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高,基本汉语阅读写作及口语表达大体无障碍。但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开始较晚的学生水平偏低,甚至个别同学基本汉语交流存在一定障碍,严重影响在内地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较大差异成为内地高校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障碍。

(二)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专项教学

据了解,内地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和专业学习非常重视,但国家通用语言专项教学和培训相对薄弱。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分散在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很难集中开展针对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即便有些高校设置有国家通用语言相关课程(如:“普通话口语教程”“教师语言艺术”“演讲与口才”),但教学基本上都是和汉族学生混班进行,缺少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学中还暴露出忽视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忽视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事科学文化研究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三)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相关考试通过率较低

MHK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是一套完整的汉语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是目前对少数民族汉语水平最可靠、最有效、最具权威性的评价工具。同时,MHK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度,成为民族地区招生、招工、人员任用等决策过程中的基本评价条件。

以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参加MHK考试要返回少数民族地区特设考点,给学生带来不便的同时,也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随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的常规化、规模化,广大少数民族学生迫切要求在内地开设MHK考点。教育部民族教育司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部分省教育厅、省语委的积极配合下,现在已有一些内地省市开设了MHK考点,虽然考点数量和规模有限,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内地少数民族考生参加MHK考试的实际困难。在内地MHK考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却暴露出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内地少数民族考生MHK合格率和总平均成绩较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离开民族聚集地,在内地良好语言环境下开展学习和生活,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的原因需要认真总结。其次,MHK考试有特殊的要求,听力考试和笔试是分开进行,必须两者同时通过才能获得等级证书。从成绩分析情况来看,MHK听力口语考试成绩通过率太低,成为影响整体通过率的关键因素。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在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中普遍重视书面表达,却忽视了听力口语的学习。再次,内地各高校缺乏对MHK考试的专项培训,学生对考试内容和要求不熟悉,未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前训练,考试成绩不能很好体现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真实水平。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测试。随着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掌握和运用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不管应试者的母语是哪种语言,或来自哪个汉语方言区,都必须符合统一规范。相对MHK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适用范围更大。但除对普通话等级证书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如:师范专业)外,少数民族学生对测试的参与热情不高,高分段考生不多, 整体水平偏低, 人数最多的两个分数段是二级乙等和三级甲等,大部分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存在畏难情绪。

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测试,取得理想等级证书,内地各高校应在开展MHK考试培训基础上进行普通话测试培训,在教学中,围绕两项测试的不同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展开专项训练。

(四)学界相关研究整体薄弱,尚未见可作指导的系统理论,来自教学一线的经验总结不够充分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起步很早,特别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经验。但是,在内地开展服务于高等教育需求的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实践经验还不足,学界相关研究整体薄弱,尚未见可作指导的系统理论。

少数民族汉语学习属于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强调语言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者和学习过程上,明确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交际的能力,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这些理论的提出对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存在忽视语言工具性、实践性的特点,未能很好地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依照第二语言习得规律指导教学实践,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在内地开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有着更高的要求,内地语境又成为提高汉语工具性和实践性的有利平台。因此,在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应根据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身心特点,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掌握第二语言习得规律,不断完善教学,提高语言习得效果。

三、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策略

面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专项教学薄弱的现状,应结合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的特点,利用内地良好的语言环境优势,建立适合内地高校特点的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扎实推进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改革。通过系统教学和训练提高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实际运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扫除听力和阅读障碍,满足内地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需要。

(一)打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克服母语负迁移

语言环境对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受生长环境的制约,接触汉语晚、语言环境差、基础薄弱,缺乏日常交流的勇气和信心,导致来到内地求学还是习惯和本民族学生聚在一起,在学习生活和组织活动的时候使用的仍然是母语,学生对于母语的依赖性很强。长期的母语使用习惯会影响学生对汉语的理解,产生母语负迁移现象。

母语迁移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受母语因素影响的现象,“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当母语和目标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和特征时,会发生负迁移现象。”[4]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表达时,常常惯性运用母语的学习策略、语法规则和发音习惯,母语负迁移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干扰。

为更好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克服母语负迁移,内地各高校应高度重视语言环境的打造,激发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解除学生心中对于汉语的陌生感和排斥感,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将汉语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

另外,内地高校还应联合各部门,抓住和利用高校学生活动多、活动形式丰富等有利条件,向少数民族学生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政策, 提高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将国家通用语言的宣传和学习制度化、组织化、常态化,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打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同时,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开发

内地高校普遍采用混班授课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少数民族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较差,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研究和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索适合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路径。

首先,探索分层教学模式。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参差不齐,语言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差异大,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在学生入校时根据汉语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编班,分层教学。对汉语学习起点低、汉语水平影响生活和专业学习的学生加强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攻破语言障碍。对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指导学生熟练使用汉语进行学术交流和专业论文写作。

其次,建立双轨制教学模式。一方面,开展适合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在教学中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把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放到第一位,使学生学习汉语兴趣索然。在教学中要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带动少数民族学生把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注重汉语教学的实用性,有目的传授一些对学生有实际作用的语法或语言知识,重点阐述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用,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开展MHK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项培训。鉴于MHK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应结合内地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特点,结合MHK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进行系统的应试培训,研究有效的培训方法以提高考试通过率。

(三)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

首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互联网教育是近年来教学领域的新兴事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凸显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优势,得以广泛应用。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应抓住契机,将信息技术与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深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优化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方式。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在丰富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方式上体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优势。一方面,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分散在各专业,很难集中开展教学和培训的困难。采取混合式教学方式,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不仅解决了各专业学生集中教学的问题,也帮助学生有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线上平台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例如:视频资料、图文信息、学习沟通反馈等,这些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的资源不仅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使得语言学习充满了生动性和趣味性。

其次,多渠道的融合式教学方式。针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复杂性,可以多渠道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让语言教学更灵活、更生动、更有实践性。一方面,面对学生汉语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可以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把传统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在课堂之外对个别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各高校还可以利用内地的生源优势,组织语言能力强的汉族学生进行结对子语言帮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利于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学习语言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可以借助班级和学生社团的力量,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性,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四)汉语文化知识的渗透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民族语言背后都有其相应的民族文化,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接受其相应的文化的过程。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必须遵循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积累足够的语言文化资本,即掌握第二语言各项语言技能及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融入第二语言社群,获得新的语言文化身份。”[5]

少数民族母语文化与汉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思维方式、行为方法和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民族母语文化的影响。传统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往往不太注重文化教育对语言教学的影响,随着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差异是影响少数民族学习语言的关键因素。

从汉语接受角度来说,只有深刻地感受和理解汉语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少数民族学生缺少对汉文化的深入认识,不了解汉文化内涵和背景,会影响对汉语的接受和理解。目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缺乏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视,学校往往侧重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文化因素和汉语学习的关系。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应将汉文化教育和汉语教学相结合,在语言教学中传递汉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使汉语学习富有实效,汉语交际应用能力得到较快的提升。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

(五)尝试编写汉语教学教材和MHK考试专项培训教材

现有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教材虽然丰富,但偏重理论性,缺少实用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和生活的特点编写合适的汉语教学教材。另外,现有的MHK考试培训教材十分短缺,对于应试训练来说远远不够,要结合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参加MHK考试出现的具体问题编写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

四、结语

开展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有利于实现各民族文化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有利于增进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这既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文化工程和文明工程,也是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归因。我们应结合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特点,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学方法,推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汉语国家
学汉语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