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及其保障机制的路径
——评刘勇教授等新著《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

2021-01-15 13:49王广起
潍坊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海洋生态建设

王广起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的战略部署。新时代,坚持陆海统筹,实现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关系到维护国家利益、安全和发展,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基于以上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教授等经历多年艰辛研究并付梓的《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年9 月版)一书便彰显了其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对我国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该著作以“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为主线,分五部分(共十六章)对海洋生态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一部分全面解析和阐述生态文化经历了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化、西方近代以“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为核心的生态文化、科学的生态文化三个阶段的逐步演进过程和历史发展脉络。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着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因此,揭示生态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类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持续发展产生的较为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对于加深对生态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尊重、保护和发展科学的生态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在全面解析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化、西方近代以“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为核心的生态文化、科学的生态文化三个阶段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发展脉络,揭示生态文化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为我们研究海洋生态文化出现的现实背景、重大意义和发展逻辑提供了重要前提和遵循。这既是实践发展的要求,也是处理人类与海洋关系逻辑发展的必然。

第三部分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海洋生态文化的涵义及特征、基本要求、结构体系、建设目标、运行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全面系统研究探讨海洋生态文化理论及体系问题。

第四部分阐明了加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实现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国建设目标,需要我们结合我国沿海蓝色经济区,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帮助我们找准我国沿海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海洋生态文化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达到预期目的。

第五部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典型,进行探索,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方面设计和构建我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对策。进一步指出,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引领海洋生态文明发展,建设海洋强省,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从成果的研究内容看,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学术研究著作,具有一定的前沿创新性。首先,通过对有关海洋文化、生态文化和海洋生态文明成果的系统梳理,以及对“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已有成果和观点的进一步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海洋生态文化的涵义及特征、基本要求、结构体系、建设目标、运行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初步建构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体系。其次,系统阐述了海洋生态文化出现的现实背景、重大意义和发展逻辑等问题,揭示了海洋生态文化这一新概念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以及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最后,在建构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体系,以及深刻分析我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设发展海洋生态文化的战略对策思想,更好地为我国的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实践服务,为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国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资政服务和依据参考。

从研究成果的理论观点看,该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海洋文化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前沿性、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研究新课题,成为我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沿海经济区建设的最深厚、最坚实的软实力,必将加快推动我国尽早实现美丽海洋和美丽中国的目标。因此,该研究成果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研究海洋生态文化建设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习近平同志关于人与海洋关系的认识和海洋思想的理解。加强对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不但能够丰富发展我国海洋生态、海洋文化建设的理论宝库,而且为进一步深化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为建设绿色海洋、低碳海洋、循环海洋和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实现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国目标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和理念,形成建设蓝色美丽海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提高人们对海洋资源深层次高质量整合开发利用、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化自觉,这也将有利于深化人们对习近平同志关于人与海洋关系的认识和海洋思想的理解。研究海洋生态文化建设能够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的内涵。海洋生态文化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待蓝色海洋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标志着人类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化解海洋生态危机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产生,使人类对绿色美丽海洋的开发、利用、建设和保护方式朝着生态化和循环利用型的方向转化转变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快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树立对待海洋的新道德观、价值观、伦理观、思维方式,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等,这必将会不断创新发展海洋文化、生态文化和海洋生态文明的研究成果,[3]进一步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的内涵。

从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看,该著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建设海洋生态文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从而引领我国海洋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海洋生态建设和保护滞后、沿海港口资源分散、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4]亟需解决;“尤其是当前面临各国对海洋资源开发和争夺日趋激烈的错综复杂的国际态势,迫切要求把维护海洋权益摆到极为重要的位置。”[3]而加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限制我国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6]战略部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亟需加强对海洋生态文化及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树立全新的海洋生态文化观,尽快建立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正确处理人海关系。本课题研究可以为我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资政服务和依据参考。建设海洋生态文化是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也是对我国海洋循环利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选择。因此,加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研究,能够为我国的海洋生态环保落地落实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加快实现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国目标。

综观以上研究成果的丰富内容、理论观点和实际应用,不难看出:该著作全面系统探讨了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及其保障机制理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初步尝试从海洋生态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基本要求、结构体系、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建设方法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建立海洋生态文化基本理论体系。提出并论证了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宣传引导机制、法治规范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引领凝聚机制、长效运行机制是一个互动整合的系统机制体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我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在深刻分析我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提出了我国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保障机制的对策思路,更好地为我国的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实践服务。因而,该著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以及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它既可以更好地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从而引领我国海洋事业的科学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为建设海洋强国探索新路子;又能够更好地为加快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决策服务和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转变,实现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探寻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及其保障机制的路径。

猜你喜欢
海洋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