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研究

2021-01-15 13:28:16
山西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温岭温岭市城市绿地

冯 思 佳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0 引言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环境遭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原有的自然绿色空间,谋划科学合理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是城市建设的主要课题。城市绿地景观风貌是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景观的体系、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有着重大影响。它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是人们观察城市、体验城市氛围的传达者。城市绿地也被称为“城市之肺”,是城市改善生态、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的场所,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绿化观赏和防灾避灾等日常功能的场所。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就是由城市地理的自然发展、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城市风采和面貌。在这些活动的长期影响下,将抽象的形态体现在具体的绿地景观风貌中去[1]。

1 温岭市城市概况

1.1 地理区位

温岭市是浙江省台州市所辖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温黄平原上,地处台州湾以南,宁波、温州之间的经济开放地带,东部倚靠东海,陆地面积926 km2,海域面积1 079 km2,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温岭市城区是温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浙江省东部沿海现代化工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

1.2 自然条件

温岭市属于沿海平原丘陵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特征较为明显,地貌形态多样,主要以平原为主。全市地貌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山一水五分田”,森林资源及海洋资源都非常丰富,土壤肥沃,河流纵横,是一座滨海城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为低山丘陵区,系雁荡山余脉,海拔高度为100 m~400 m,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北部地势平坦,水网四通八达,为温黄平原的主体。东部是滨海区,海岸线较长,地势低洼平坦,滩涂资源集中,多网格状水系。海洋中有密集的大小岛屿和礁石,地处东南沿海,岸线曲折,港湾深入,有石塘、礁山等多个良好的避风港湾。

1.3 人文条件

温岭的历史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发现了人类生息繁衍的痕迹,文明起源较早,境内现存的徐堰王古城遗址建于战国时期。在古城附近,仍保留唐、宋时期的七座古窑址,这些都说明温岭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历朝历代因地处东部沿海,自然资源丰富且远离政治中心,社会比较稳定,居民的文明程度相对较高,历史延续性好,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当地居民以海为生,海洋给这块土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洋文化贯通整个沿海,海洋渔文化、滩涂文化和渔民风俗文化非常丰富。由于其独特的采石文化,也使得温岭留下大量的硐天。当地人民利用采石工艺,开凿出大量的优质石材,以石为材的建筑、器物等在温岭的老城随处可见,造就了突出的温岭石文化,非常多的石洞也造就了特别的硐天景观。

温岭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长屿的崇国讲寺、南嵩岩的嵩岩寺等都有比较久远的历史。目前,全市共拥有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新河、箬山2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1.4 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新老城区绿地发展不平衡,新城区绿地发展缺乏规划指导。温岭城市绿地结构基本确立,老城区绿地结构发展较好,但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规划结构已不能覆盖城市发展范围,缺乏对新城区绿地发展的引导,导致新老城区绿地发展不平衡,对新城区的绿地发展缺乏有力指导。

2 现存问题与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温岭市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面临许多问题:

1)城市记忆的消失。在大量的“旧城改造”“立面翻新”中,部分城市采取了大规模拆迁建设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原有的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被破坏,城市的历史性文化空间被摧毁,老街坊社区被解体,造成了城市记忆逐渐消失。

2)发展不平衡,新城区和老城区在公园绿地和居住附属绿地等方面面貌差异大,还有不同用地类型的附属绿地之间如工业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差异较大。

3)发展不及时,城市绿地的发展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在城市向北发展的过程中,横峰街道、城北街道、城东街道的绿地发展不完善,不能达到绿地数量和分布的要求。

4)发展不生态,公园尺度和廊道尺度未能达到生态要求。城市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进行“圈地运动”,破坏了原本的城市绿地风貌和生态环境,导致环境问题愈发明显。在100×100尺度以下的公园提供休闲的功能相对较弱,更多的是户外活动场所,而当前沿河绿带宽度多为 10 m~20 m,且河道两侧有硬质护岸,休闲或生态功能不强。

5)发展不整体,城市绿地的发展局限于城市建成区内部,与外围周边山体绿地联系不完善,没有形成连接的廊道系统。没有进行全域整体的考虑,对市域山海之间的关系缺乏研究。

开展各类质量主题活动,活化员工。恩泽每年在5月和9月开展学习月和质量月活动,搭建开放学习平台,结合每年集团工作确定活动主题,围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目标,引导干部员工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2.2 对策

1)森林围城。通过外围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多种形式进行大环境绿化,构建区域生态背景。通过大面积林地保护与建设,形成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

2)青山融城。将虎山、北山、碗头山、横屿山、保山、磊石山、瓦屿山等融城一脉,作为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保护山体植物群落,通过地域自然文化的挖掘,形成城市休闲游憩场所,增加市民归属感,围绕山体开辟景观视廊,将山体融于周边环境。

3)碧水贯城。结合现有的公园,利用现有水系,建设带状公园,打造滨水开敞空间。建设景观绿廊,将城市建成区与各风景名胜、旅游等风景点等进行串联。以九龙湖湿地公园为核心,利用大型水面构建城市生态绿地,调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绿园满城。内外一体,统筹考虑。根据现有公园分布状况,增设综合性公园,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建设一区一园,确保社区层面公园绿地分布均匀。注重提高公园的品质,建设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专类公园,体现多元文化。

3 温岭市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定位与空间结构

3.1 定位

温岭充分利用山环水绕的自然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城市景观的功能与自然环境景观的处理,构建与资源环境有机结合的城市景观系统框架,使城市与自然山水形成良好呼应关系,既挖掘人文历史内涵又突出工贸城市特色,使温岭建设成为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山水城市。

3.2 空间结构

结合温岭城市情况,构筑“一核一环”的布局结构,以期形成绿环绕城、绿廊穿插、绿楔渗透的布局特色,从整体上对温岭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做出了掌控和把握。其中各部分概念所表述的具体内涵如下:

“一环”:太湖山风景区、楼旗尖风景区、太平双溪风景区、五龙山风景区、凤凰山等,围绕建成区形成的山体廊道生态廊道环,和金清大港相连,形成贯通城市外围的生态廊道环。

4 温岭市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塑造与特色

城市作为一个大型活动空间,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多种功能。因为不同绿地的性质不同,为满足需要,表现的绿地景观风貌也大有不同。温岭是典型的水网型城市,水系纵横交错,自西向东流入东海,造就了城市特有的肌理和格局。水网、交通网与绿网相互交错,形成“水绿相织,互通互联”的开放空间形态。以城市水网为连接纽带,连接各个绿地,创造出有延续性的滨水景观和休憩空间。将部分公共服务与城市综合公园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开敞绿地空间[2]。

温岭市绿地沿水网分布,沿河流分布从城中通往城外,城市沿河发展,空间沿河开放。充分利用水系打造城市滨水景观带,与水互动带来城市活力,提供人们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不同河道的宽度及两岸建筑风格,设计不同的景观风貌,突出城市绿地景观的多元性。河道两岸因为靠近水源,适宜植物生长,景观先天环境较好,利于发展生态滨水带,形成蓝绿交织的景观廊道。因为河道的开放性和公共性,使滨水绿地的使用受众多,沿河建造绿道、滨水公园等,满足居民休憩、健身等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的景观和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3]。

城市主要的滨水绿地是以防洪和生态功能为基础,沿着自然河道的形态构成了景观较好的城市滨水绿色廊道;道路绿化景观以道路等级和道路性质为基础,将功能和美观相结合,在交通设施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城市重要景观节点结合城市文化内涵,配上本地的生态植物,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生态景观;历史街区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在保持韵味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充分开发,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创造有记忆点的景观;将现有城区的建设用地充分利用,合理增加绿化面积,建造美丽景观。不同类型的绿地根据其功能以及空间形态特色,在景观的打造上对植物进行选择,设计有内涵有观赏性的景观小品,合理搭配层次,共同营建出特色、系统的城市绿地景观风貌。

尊重地域的自然特色,结合地形条件,根据城市河网、路网及绿地分布情况,选取景观面好、受众多的地块进行重点设计,塑造有独特城市韵味的城市绿地景观风貌。选取合适的本土植物来营造景观氛围,因地制宜,保留城市原本的植被风格。打造多层次、多色彩的立体植被空间,通过植物景观形成的曲线、造型,展现片区丰富的人文内涵。还要挖掘温岭的代表性植物文化符号,注入绿地景观中,塑造城市的新风貌。

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外在空间和材料选择上都有很大的影响,上至城市总体形象,下至具体的居民生活区、商业地段等都存在着符号性的文化表达。以温岭的优质石材为依托,将石文化元素掺入绿地景观,石板路、石雕塑、石桥等应用众多,表达吃苦耐劳、富而思强、坚韧不拔、创新务实的温岭精神。绿地景观风貌符号具有地域性和象征性,随着场地环境不同产生不同的符号,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地域特色。将城市文化元素与城市肌理结合,运用到绿地风貌的规划中去,强化场地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增加城市记忆。将绿地与人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设计人性化的公共场所,既满足了居民需求又增添了城市活力。把绿地景观风貌的营造与周边环境的形态、尺度,人的需求、动线等一起考虑,确保景观的整体性,营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绿地环境空间。

5 结语

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要因地制宜,要充分了解城市绿地现状,挖掘城市特色。不论是自然特色还是人文特色,都加以合理利用开发,注入城市故事中去,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将不同城市的差异转化为吸引力,为城市带来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对风貌较好的绿地进行提升改造,恢复生态系统;对风貌较差的绿地进行景观重建。挖掘研究城市社会文化,文化植入到城市绿地载体中,通过景观的表达手法展现城市文化,延续城市故事,才能有助于城市特色品质的不断提升。把城市内部分散的绿地串联起来,与城市地理、文化、资源等相结合,规划有整体性、连贯性、故事性的特色绿地风貌,加强城市绿地的联系,凸显城市绿地景观的特色,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创造美好的景观风貌。

猜你喜欢
温岭温岭市城市绿地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文化交流(2019年10期)2019-11-22 10:41:21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40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8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23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03
洗手帕
小布老虎(2017年2期)2017-07-31 17:14:36
政协协商纳入地方党委决策程序的制度创新——基于温岭市专题政治协商的实证调查
他是最美关工人——记浙江省温岭市关工委副主任俞明德
中国火炬(2015年7期)2015-07-31 17: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