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青
(中共宿州市委党校 埇桥分校,安徽 宿州 23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勾画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新形势催生新挑战,农村党建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全面分析农村基层党建的基础上予以合理改进,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基础性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农村基层党建是关键。必须厘清和掌握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弥补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绩。但仍存在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设和谐美丽农村的重点和难点。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与农村基层链接的桥梁,是党的方针政策得以在农村流通的“血脉”,因此,农村基层党建背负着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农村基层党组织需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宣传好、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并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始终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掌握广大农民最迫切的利益诉求,最大范围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上级党委决策提供有力的资料和依据。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守党员的初心,坚决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坚实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坚定优化党组织队伍结构,坚持提高党组织成员质量,与新经济组织和产业发展需要同频共振,推动乡村振兴快速且稳步地发展,确保基层农民群众能够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有益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农村党建工作新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盼望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由衷向往,必然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三农”问题为重中之重,才能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助力作用,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的任务、目标、要求,坚持常态化、精准化、制度化工作思路,逐步搭建出组织管理全覆盖、定向扶持个性化、培养培育全方位、服务保障亲情化的农民工党建工作大格局、大体系。[1]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目前,解决农村各类矛盾、实现乡村振兴的平稳转型,是不容忽视的战略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创新发展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目标作为基本方向。
基层是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复杂的关键。农村党建工作是农村得以发展的长远之计,也是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之策。但由于农村情况复杂,党建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需要逐步解决。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多种利益的诱惑比以往更大,而且以更隐秘和更广泛的方式出现。绝大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能端正心态,坚守初心,但是也存在着少数人背离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对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2]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只求得过且过,以敷衍的心态对待工作任务,缺乏主动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以墨守成规的方式应对不断变化的问题,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工作成果。农村党员干部中存在理论学习不扎实、不深入、不变通的问题,知识的不足必然导致思想僵化。有些人安于现状,不愿意主动学习;有些人认为自己工作能力强,没有必要去不断学习;有些人认为自己工作范围窄,凭现有知识可以应付自己的工作任务。还有些农村党员干部勤于理论学习,但由于缺乏亲身实践经验,凡事总是让下属和村民完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知行分离现象严重。
农村党组织存在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年龄比例失调、学历比例不佳等问题。农村男性党员的数量占了绝对性优势,个别农村全部都是男性党员。中老年党员占了党员中的绝大多数,党员老龄化现象过于严重,出现了“七个党员八颗牙”这样的比喻。[3]农村党员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的比例很大,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严重不足。这些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干部青黄不接、分配不均、接续困难。只有把人才培养视为工作的关键,才能使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得到持续良好发展。[4]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其水平仍然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在政治引领的作用上,有的站位不高,不能应对消极落后思想的挑战,甚至有的人出现思想偏差;在指导发展的作用上,有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不善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无法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在完善治理的作用上,有的不能正确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防范与化解核心矛盾,也不能广泛汲取广大村民的生活智慧,没有在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农村整体的最大共识;在深化创新的作用上,有的没有形成层层落实、互联互动的党建工作机制,不能学习新技术和新方式来提高工作实效。[5]
目前,农村党建教育在空间拓展、时间延展、载体发展层面相对不足,教育主要集中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议、素质拓展活动等传统形式上,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覆盖力度不足。且因为地理位置的不方便,农村邀请专家对党员授课的几率和频率都较低,而忙于生活事务也导致农村党员不愿意主动外出参观学习。有的党组织沿用“祖传”的老管理方法,不学习新形势下的新方式;有的党组织只要求党员奉献,很少听取党员的意见,甚至不尊重党员的意愿;有的党组织教育活动过多过滥,且程式化严重,不能给党员提供热点知识和有效知识,教育内容通常集中于相关文件和政策上,较少涉及联系实际的就业指导、营销渠道、产品增值等方面,内容上的单一导致部分农村党员认为学习对现实生活没有指导意义,以应付的方式学习,不能激发其乐于学习和自主思考。
目前,党建制度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监督制度初具雏形,但具体落实到各地区,需要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做出灵活的补充和调整。当前,党员监督往往一刀切,很少在结合不同岗位和类别的基础上,制定详细且可行的纪律要求。党组织内部监督的程序严密性不够,震慑力不足;群众监督的渠道通畅度不够,影响力不足;党组织内部和群众外部的监督联动性不够,沟通性不足。农村现有的考评制度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和有力,也就不能通过考评激励和约束党员的言行。当前农村党建培训需要形成体系,从目标、手段、制度等方面着手,构建农村党建培训的长效机制,持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动力。[6]
农村党建工作是党建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准确分析问题和妥善解决问题,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需要从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优化党组织机构设置、创新农村党建教育工作方式和制度科学化新方式出发,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首先,提高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修养是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态度和素质的体现,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自觉为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奋斗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人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论者,[7]农村党员干部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作为自身理想实现的土壤,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思想上理解群众,在感情上关心群众,在工作中利益群众,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其次,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文化水平。理论修养是党员干部提高服务本领的重要方式,文化水平是党员干部高效履职的辅助力量,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才能以理论的武装推动实践的发展。理论修养最终落脚点始终是使农民生活富裕而幸福,这就需要农村党员干部时刻加强自身学习,在相信、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准确且灵活地运用。再次,改进作风修养,塑造良好品格。农村党员干部要拥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虽身处农村相对落后的客观环境,仍以朴实的态度竭力奉献群众;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拥有敢于担当的作风,敢于挑起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担,以扎实本领带头推进农村发展;农村党员干部要拥有自省自律的作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提高工作效能,做到“三严三实”,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革新。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打动群众,以用心的做事态度服务群众,以积极的实践成果造福群众,在完善党建工作注重不断改善作风修养,提升自身的政治品格。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8]要系统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首先,要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让农村党员不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能从内心深入认同相关理论,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找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其次,要改善党组织的治理功能。不能出现问题后才“治”,而应该在平常生活中“理”,党组织在指导工作时广开言路,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对合理的群众意愿要尽力满足。只有融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才能增进群众对党的归属感,对生活的幸福感。在处理问题时做到既依法办事,又协商民主,从而妥善化解矛盾,并持续维护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农村年轻人的具体需求,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等吸收他们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员。要完善妇女党员选拔流程,加大对优秀妇女的培养,争取发挥妇女党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纽带作用。对于违纪违法、长期未缴纳党费和无故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农村党员,按规定进行教育或者惩处。党员比例的优化不仅指数量上的优化,更要实现质量上的优化,要不断扩展农村党员及党员干部的选拔渠道,在优中选择更优,充分提高农村党员的实务本领,展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在教育工作的手段上,要扩展多种渠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开办网上培训、网上课堂,让党员能及时且方便地获取知识,利用App、论坛、微博等新兴载体和媒体,增强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在教育工作的管理上,要综合多种方式。可采取分类培训与支部活动相结合,运用理论学习、典型宣传、素质扩展等形式,使管理在严谨之余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需根据农村党员从事的工作、年龄、学历水平、党内职务等提供相适应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在教育工作内容上,要结合多种资源,使农村党员在全面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强化责任意识。要更新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克服“本领恐慌”。党员干部应善于学习和使用各类知识提高执政为民的综合能力。
要根据不同类别党员的情况,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行为要求,使党员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要防止监督过于刻板和僵化,在党内监督的同时,通过谈话、信访、平台留言等方式,最大范围地汲取党外群众的意见,实现监督的内外同心,内外呼应。要对每个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做出公正的考评,以提高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要把党员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党章》的基本要求作为评议的标准,再根据具体情况补充考评指标,尤其要侧重于党员解决群众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表彰和处置的依据,和工资奖金、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考核内容结合,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血脉”,农村基层党建是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发电机”,是引领农村全面发展的“火车头”。做好农村党建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农民的发展的核心要素,更关系到改善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我们既要善于总结成功经验,更要学会反思经验教训;既要关注农村发展现状,更要联系不远的未来。在正确的政治站位上,以赤忱的态度和科学的方式谋求发展,竭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