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15 01:06:20郭鲁倩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校园学校

郭鲁倩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校园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在高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校园安全包括人身安全、生命财产安全、隐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发生的安全事故包括宿舍盗窃、校园贷、电信诈骗等。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促进国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威胁校园安全的事件应积极应对,以此为教师教学工作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在安全、稳定的校园中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1 威胁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的主要问题

1.1 网络诈骗

互联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隐患,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话、信息、校园贷、网上购物等形式对涉世未深的学生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屡屡得逞。学生在被骗后不敢报警,不敢告诉父母、老师等,因此重复发生类似案件的可能性也比较高。而一些学校,安全管理往往不到位,致使事件没能得到有效控制,这和高校校园安全体系、安全教育不到位有关,各部门主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往往责任不清,发生校园安全事件后互相推诿,致使出现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

1.2 安全事故

高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包括安全事故、宿舍盗窃等,这与应急安全演练常常只重形式、校园内设施未定期检查保养、消防通道闭塞等有关。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应急演练往往更注重形式,以宣传性、过程性为主,存在只“演”不“练”的问题,如灭火器的种类、使用等问题,大多学生只能通过视频方式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但无法实际操作,单方面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应急安全演练流于形式。

2 影响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2.1.1 校园安全立法缺失的不利因素

我国尚未形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关校园安全治理方面的立法[1]。

我国校园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多见于《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中,这些法律法规偏重于犯罪、侵犯民权和校园违法等行为,而非侧重校园安全治理方面。校园安全立法的缺失对我国高校校园安全治理会有诸多阻碍,故而明确立法对校园安全治理有着积极意义。

2.1.2 网络负面信息带来的不力影响

网络信息的监管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学生通过互联网利用电脑、手机等了解各类信息,但这其中包括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消极信息,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当其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会发生暴力行为等,危及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2 学校因素

2.2.1 学校安全教育的片面化

校园安全教育不足是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之一。

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等较为单一。比如安全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隐私安全、交通安全等,而相对于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缺乏一定程度的重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2.2 学校周边环境的复杂性

我国高校实行的管理方式呈现封闭式、半封闭式以及开放式等形式,学校周围存在许多网吧、游戏厅、KTV等,而这类场所又是打架、滋事等事件发生的多发地。根据目前的不完全统计,学生出现的部分不良行为和相关社会治安等问题其中约80%以上的安全问题发生在校园周边社区状况不良地域[2],校外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为校园安全带来未知的安全隐患。

2.3 学生因素

2.3.1 学生安全意识缺乏

学生安全意识缺乏是校园安全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多数学生认为个人安全问题事件的发生不会出现在自己乃至周围人身上,但当他们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便会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2.3.2 心理调节能力不足

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重因素造成,面对当下复杂的社会,大学生面临学习和人际沟通等问题及升学、择业就业等压力。父母、家人、老师等对其期望过高,这也会让其产生心理压力。心理调节能力不足,令其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往往造成诸多严重后果。

3 应对高校校园安全的策略

3.1 社会

3.1.1 加快校园安全立法

校园安全立法是当务之急。法律的强制性使校园安全治理系统化、规范化。借鉴国外有关校园安全的立法模式并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校园安全法》,高校校园内若发生安全事件,学校能及时找到相应的法律法规解决问题。明确校园安全事件中的责任划分,使校园安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安全,为校园安全治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3.1.2 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加强对网络信息实时的监管和监控。相关部门将提前对相关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根据年龄对网络的使用权限进行划分、对网络的使用事件进行限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人的教育功能,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整合校内校外优质的网络信息资源,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

3.2 学校

3.2.1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设置“安全教育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安全教育普及活动,定期开展安全演练,邀请专业人员开展讲座,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等。教师要将安全教育课程渗透到常规的教育教学内容中,改变安全教育课后化的形式[3]。切实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3.2.2 优化学校周边环境

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减少危害校园安全的事件发生。大学的安全部门没有执法权力,需要社区等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来加强对学校周围环境的管理。公安机关要对学校周边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学校周边环境开展安全评估。校内外共同联合,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以确保校园内部的安全。

3.3 学生

3.3.1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发生危险的概率降低。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让学生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避免学生产生不安全行为,同时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增加社会经验,扩展视野。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安全事件,通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

3.3.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面对多方面压力,学校、教师、家长等需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对学校而言,可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咨询等服务;对教师而言,可通过开展相关主题班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谈话等;对家长而言,要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多给予学生鼓励;对学生而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校园学校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开心校园
奇妙学校
爆笑校园
公交车公共安全事件调查
南风窗(2014年16期)2014-05-30 08:13:46
2013卡巴斯基三大安全事件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