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力,张丹梅,李 璐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哈尔滨 150076)
医学检验技术是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诊断、病情判断、愈后评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高等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较晚,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最初都是在中专学校完成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在一些本科院校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截至2008年权威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开设临床检验专业的本科院校有80所,且许多院校已具有硕士和博士点招生资格,这种转变标志着我国医学检验专业逐渐成熟,开始向高层次发展。随着我国临床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专业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从现阶段检验人才素质结构上看,我国检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医学检验是收集临床标本并进行分析,再做出准确解释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检验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因此高校更注重增加医学检验人才的临床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教学,导致其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医学研究都有专职教师负责,教师在展开相关科研工作的同时也负责日常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安排和建设需要大量实践经验为基础,但是专职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多数教师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并缺乏对最新检验技术的了解,造成教师讲解的检验技术落后于临床实际操作的问题。教研室经费有限,教学设备更新不及时,导致毕业生进入医疗单位后,对新型专业设备的操作水平有限。
当前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高校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外科研的积极性,学生的科研思维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缺乏一定的科研创新精神。
医学生需要经过五年的本科学习,之后还要不断进修和自修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最后进入工作岗位。在未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前,大部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根本不了解检验专业的具体情况,部分学生受家庭因素影响而选择就读该专业,还有小部分学生被调剂到此专业。因此,他们中大部分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和目标,对医学检验专业认识也不够深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专业不够了解,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要求医学检验人员既要具备专业的临床基础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灌输式授课,授课内容大多是理论基础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总结和思考,只在期末考试前复习重难点内容,养成了不善于思考的不良习惯。传统的就业模式造成培养的人才大多为知识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紧缺。医学专业课程较多、难度较大,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承担过重的学业负担,没有过多精力去理解和消化专业知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1 改革教学模式
PBL模式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自主学习模式,该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坚持理论来源于实践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展开的启发式教学。我国对于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接受新型教学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优化并改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为切入点,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PBL模式的优势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在接受大量与医学相关的知识后,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与组员探讨知识点,进而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处在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这将大大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但该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PBL模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性和自我约束力,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进行的,导致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因此PBL模式对这部分学生的锻炼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PBL模式对教师有较高要求,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认真负责,能够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纠正。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开展科研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科研过程一般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需要经过多次推敲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学生在科研探索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对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学生能够不断完善和改进活动方案。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时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学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强,可以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一期间,学生只接触与医学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未积累较多的实践经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极大锻炼,思维活跃度不断提升。第二,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课题的研究,鼓励他们与学长学姐进行课题探讨和分析,也可以自己组队并申报课题。从课题选择到申报的整个过程都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阶段学生的医学检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作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培养出一批思维能力强且医学检验专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