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静
(贵州商学院,贵阳 550014)
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创新创业活动来说,其不仅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使得创业活动更加便捷,新型互联网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系统课程教学的一部分,部分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思政教学是高校传统理论课程,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同时也能降低新开课程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实现学生思想理论与创业精神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融合不仅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发展,还衍生了众多新型产业形态。互联网催生了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社交网络、互联网农业、物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大量新兴行业,几乎每个传统行业都能在互联网中找到其对应行业。与传统行业不同,这些新兴行业的“新”不仅表现为交易渠道的变化,更体现为交易方式、交易结构乃至权力契约的综合革新。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部分新型产业逐步替代了传统行业,造成许多岗位消失,这是互联网发展和应用以来的历史必然趋势,无法通过人为来控制。因此,进行创新创业时要考虑到行业的发展趋势,选择互联网环境下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迫使传统行业不断转型升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新型产业的不断兴起使得创新创业机会增多,创业者可将重点放在更多空白领域,增加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从近年来互联网创业的效果来看,除了对于传统产业的精加工和改造外,还诞生了众多新型产业模式,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效果,为社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创业是当下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对学生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教学。但是,仍有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理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误解,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对创新创业教学内容重视不够。高校思政教学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元素,学生在日常课程中较少接触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
在思政课程中融入的创新创业相关理念比较生硬,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通过相关理念的概念进行教学讲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浪费了教学资源,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于创新创业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找到与思政课程教学的结合点。二是教师对创新创业教学内容重视不够,未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很难对创新创业产生感性上的认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不足。
创新创业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许多学生对于我国的经济环境和自身专业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和熟悉,高校需要通过多种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创业相关内容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思想上理解和熟悉创新创业的相关理念,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但是,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看,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还不够充分,学生未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理念。此外,相应的课程内容建设也不够完善,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缺乏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动力。
高校思政教学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自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以来,就以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期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自觉建立互联网思维。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针对当下网络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善于利用网络获取相关知识,构建新领域中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创新创业积累优秀的个人能力和独特品质。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引用和解释创新创业相关内容。比如,可以例举当下互联网领域中创业成功人士的个人事迹和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使学生建立崇高的创业理想,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了解创新创业应具备的精神和品质。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学习热情的重要形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高校在思政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觉地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形式,有些创业活动仅仅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比如自媒体运营、电子商务等,这些创业实践活动门槛较低,但是创业前景十分乐观。积极参与这些创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并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能够在创业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互联网视域下社会经济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在经济政策上也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更多便利。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高校要将创新创业相关理念更好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进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