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2021-01-15 04:03:26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清创换药间隔

周 霞

清创缝合术是一项常见外科治疗方法,大多应用于外伤治疗,清除患者伤口内异物,去除污染、坏死组织,最终将伤口缝合,以加快患者伤口的愈合[1]。为确保清创缝合术后恢复效果,应重视对于伤口的换药间隔时长,保证药效的良好发挥,此外,定期换药也会有不便之处,包括会增加患者伤口的暴露时长,阻碍伤口恢复。但适当将换药时间延长则有利于加快组织生长,方便伤口愈合[2]。本文对我院门诊接受清创缝合术者行术后换药时间延长对伤口愈合情况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于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所治的90 例行清创缝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均为45 例。其中参照组男30 例,女15 例,年龄15~48 岁,平均年龄(28.96±3.23)岁,伤口直径为0.3~12 cm,平均直径(4.03±1.07)cm。研究组男28 例,女17 例,年龄15~50 岁,平均年龄(28.88±3.15)岁,伤口直径0.3~12 cm,平均直径(4.07±1.03)cm。排除标准:并发其他躯体疾病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清创缝合术治疗,采取无菌敷料掩盖伤口,清洗患者四周皮肤,清洗毛发等。随后清洗创面,用1%双氧水进行冲洗,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碘伏消毒。充分暴露伤口行清创术,切除里面的坏死组织,进行止血。以上完成后,按照患者伤口位置等情况进行缝合。①参照组患者间隔换药时长1 d,首先应揭开外部敷料,缓慢取下。再使用消毒棉球将四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再换新的敷料,使用纱布包裹。术后7~14 d将缝线拆除。②研究组患者的清创缝合术方法与换药操作均与参照组一致,但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时长平均间隔2~3 d。术后7~14 d将缝线拆除。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伤口愈合评判标准:伤口愈合良好、缺损小,未出现感染、血肿、渗血为Ⅰ期愈合;若缺损较大,伤口对合不好,伴有感染、血肿、渗血则为Ⅱ期愈合;若需进行引流,清除肉芽组织及感染组织再缝合的为Ⅲ期。②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愈合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I期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伤口愈合时长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长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症情况及伤口愈合时长比较

3 讨 论

清创缝合术作为一项临床清除伤口常用方法,能清除异物、坏死组织,后进行缝合,便于人们预防感染,加快伤口愈合[3-4]。为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临床应重视定期对敷料的更换,若间隔时长过长则影响其伤口的愈合,临床观察显示,适当将换药时间延长,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愈合。此外,若换药间隔过于频繁,也会影响伤口恢复,因为敷料对伤口的撕扯也影响了伤口的愈合[5]。但适当将换药间隔时间延长到2~3 d,能降低对患者四周皮肤及伤口组织的牵拉,降低伤口的暴露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Ⅰ期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伤口愈合时长也明显短于参照组,这表明经过门诊适当延长清创缝合术后的换药间隔时长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伤口愈合,并取得良好愈合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这与秦洁[6]的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给予门诊行清创缝合术患者术后适当的定期换药能明显加快患者伤口的愈合,效果更好,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清创换药间隔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4
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超声清创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的效果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