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巧, 乔 敏, 赵一鉴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 1. CT室; 2. 肿瘤内科, 陕西 商洛, 726000)
肺深部病变多位于肺门或肺门旁,穿刺活检需经过较长路径,被认为是穿刺活检的“高危地带”[1]。纤支镜检查是肺深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但对于支气管腔病变导致的支气管走形异常患者,纤支镜无法直视,取材较为困难,且不易定位病灶[2]。对于此类患者,穿刺活检对明确诊断颇具临床价值,而考虑肺部深部病变穿刺活检存在较大风险,需借助影像技术引导以降低穿刺失败率及其带来的并发症发生风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可准确定位肺内病灶,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在诊断肺部疾病中具有优势[3]。本研究探讨了同轴定位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肺部深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7月于本院CT室行经皮穿刺活检的60例肺深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行经皮穿刺活检者; ② 单侧肺组织病变者; ③ 有完整病理诊断结果者。排除标准: ①有肺大泡、肺气肿等穿刺禁忌证者; ② 病理资料缺失者; ③ 缺乏临床随访结果者。根据是否采用同轴定位针引导将6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3例患者行同轴定位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照组27例患者行常规CT定位经皮穿刺活检。观察组患者年龄31~83岁,平均(53.24±6.07)岁; 病灶最大直径(1.5~4.9) cm, 平均(2.65±0.85) cm; 病灶部位为左肺15例、右肺18例,肺门25例、肺门周围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83岁,平均(52.75±6.54)岁; 病灶最大直径(2.0~5.1) cm, 平均(2.65±0.81) cm; 病灶部位为左肺13例、右肺14例,肺门21例、肺门周围6例。2组患者年龄、病灶部位病灶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穿刺前均被告知穿刺风险和并发症,表示理解和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观察组: 使患者依据其病变位置采取相应体位,主要采用稳固性良好的仰卧位及俯卧位,训练其平静吸气及憋气动作,在体表拟穿刺区域放置大小合适的“栅栏样”金属体表定位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16排CT, 层厚5 mm进行扫描,获取TOPO图像,传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根据肺部病灶大小、位置、深度等确定最佳穿刺路径、距离和角度,注意避开心脏和大血管,做好体表标记,暴露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由本院同一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穿刺,巴德一次同轴定位针(C1816)经穿刺点进入达到预定部位,CT扫描确定针尖位于病灶内,从外套管抽出针芯,经同轴定位针置入巴德半自动一次性活检枪(MC1816), 嘱患者屏气后取2~3条组织, 40%甲醛浸泡固定送检。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操作结束嘱患者屏气迅速拔针,局部按压无活动性出血,用无菌纱布包扎。采用CT对局部区域扫描,观察患者有无气胸、病灶出血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12 h,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CT复查。
对照组: 完成术前扫描、定位后,直接使用巴德半自动一次性活检枪(MC1816)穿刺,取1~2条组织送检。其他处理同观察组。
观察并比较2组的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一次取材成功率、病变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并发症(气胸和出血、血胸等)发生情况。
观察组均获取足量组织标本,穿刺成功率100.00%, 对照组有5例穿刺失败,失败患者均行CT引导下同轴位定位针经皮穿刺活检获取满意标本。观察组一次取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失败率低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略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一次取材成功率比较
本研究60例患者经穿刺病理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灶34例(包括鳞癌13例、小细胞肺癌4例、腺癌16例、转移癌1例),良性病灶16例(炎性假瘤5例、结核病灶6例、肺脓肿2例、间质性肺炎3例)。观察组检出恶性病灶21例、良性病灶9例,均正确诊断病灶性质,诊断准确率90.91%, 对照组检出恶性病灶13例,良性病灶7例, 23例准确诊断,诊断准确率85.19%。2组病灶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检测结果与手术或随访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25,P<0.001), 对照组检测结果与手术或随访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631,P=0.006), 见表2。
表2 2组检测结果与手术或随访结果一致性检验
观察组出现1例针道出血;对照组出现1例气胸、1例血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处理后好转, 1例咯血,给予凝血酶静脉推注止血处理后咯血止,针道出血3例,及时处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常规穿刺活检最常见和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为气胸、血胸,发生率分别为6.00%~43.00%、26.00%~33.00%[4]。气胸和血胸临床表现为术后咯血、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病情进展,损害肺功能,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负担[5]。同轴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有效定位病灶,避免重复穿刺和穿刺失误导致的气胸,提高穿刺阳性率[6], 同时减少反复胸膜穿刺导致的病灶周围肺小血管及支气管分支受损,减少肺内出血。
同轴技术利用套管针建立外界与肺内病灶的人工通道,便于获取组织学和细胞学标本[7]。在取材过程中,同轴套管针到达肿块组织边缘后经其内芯插入活检针,可多次从不同角度取材,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操作时间。同时,活检针在人工通道中取材,可避免活检针对正常肺组织及胸壁的损伤,降低肿瘤针道转移概率,还可借助人工通道抽吸囊肿液或给药[8-9]。但非同轴技术依靠术前CT定位,无法观察穿刺过程中穿刺针是否有效到达穿刺部位,增加了盲目穿刺次数以及由此带来的损伤。CT引导下穿刺可全面了解套管针肺内位置,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CT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灶区病变,定位准确, CT引导穿刺可了解针尖位置,并指导穿刺路径,提高活检成功率[10]。相关报道[11]显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周围性肺癌的灵敏度为67.00%~97.00%, 特异度为90.00%~100.00%, 准确性为74.00%~99.00%。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同轴定位针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取材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同轴定位针CT引导有助于提高肺穿刺活检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创伤。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病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手术或随访结果的一致性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同轴定位针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诊断肺深部病变中的价值,提示同轴定位针CT引导更有助于肺深部病变的诊断,分析原因为病灶定位准确,可保证获得足量病灶组织,为病理检查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本研究中,观察组仅出现1例针道出血,而对照组出现气胸、血胸、针道出血、咯血多种并发症,提示同轴定位针CT引导技术可提高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与多数研究[12-13]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