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聚集性主动脉夹层1起

2021-01-15 05:34王俐达王纪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径夹层主动脉

戚 真,朱 宁,王俐达,王纪文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辽宁 大连 116027)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58岁,2006年3月16日首发主动脉夹层,其临床资料已于10年前报道[1],当时患者拒绝手术,经控制性降压保守治疗出院,戒烟戒酒。此后坚持随访,可见夹层始终存在。超声心动图一直见升主动脉近心端内径38 mm左右, 远心端内径72 mm左右, 其内可见漂浮光带,真腔内径25 mm左右, 假腔内径43 mm左右,主动脉弓起始段到降主动脉内可见光带,假腔内均可见血流信号,主动脉弓真腔内径16 mm左右, 降主动脉真腔内径25 mm左右。 图1为患者2016年6月随访复查主动脉增强CT图像, 仍见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Stanford B型表现。患者日常生活不受限,后又放开抽烟、饮酒,始终拒绝接受手术,于2017年4月18日夹层破裂,心包填塞,当日去世。

病例2:患者,男,61岁,与病例1是双胞胎,2009年6月7日(病例1发病3年后)首发主动脉夹层[1],当时同样拒绝手术,经控制性降压保守治疗出院。此后坚持随访,夹层始终存在(图2),日常生活不受限,不接受手术治疗,于2019年10月3日在家中猝死。

病例3:患者,女,69岁(病例1和2双胞胎的姐姐),2014年12月16日因 6小时前休息时突发剧烈胸痛,向腹部和后背部放散,濒死感而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室查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图3),破口起自升主动脉,夹层达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发现升主动脉瘤2年。家族中父亲40多岁时猝死。兄弟姐妹9人,6个男性身高均在1.80 m左右。入院查体:T:36.5 ℃,P:55次/min,R:16次/min,BP:123/51 mmHg,两侧血压对称,两肺呼吸音对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1.0 cm,HR 55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三音律、杂音或心包摩擦音。住院第3天排便时突然意识不清,血压降至73/52 mmHg,心率52次/min,血氧饱和度84%,随即颈动脉搏动消失,抢救无效死亡,临床判断为夹层破裂。

自2009年起本研究组对三患者后代(病例1的1儿1女1孙;病例2的1儿1女;病例3的2儿1女)定期随访,进行血压、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已十年余,其中男性家属除一聋哑人外均 BMI >25 kg/m2(25.2~35.6 kg/m2,包括病例1的12岁孙子),成人男性家属自30~39岁起均见有主动脉增宽改变(33.0~36.7 mm),但随访至2020年无明显变化,无进展。女性家属无异常(27.6~28.4 mm),见表1(2020年6月5日采集数据)。两双胞胎患者、配偶及下一代家属共10人在2009年均进行了Marfan综合征FBNI单倍型基因检测,未发现异常。

2 讨 论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病因至今未明,发病率约为35/10万[2],80%合并高血压,另有Marfan, Tuner综合征等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有先天性主动脉畸形:包括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缩窄。未经特殊治疗的主动脉夹层30%表现为猝死,开始48 h内死亡率每小时1%,发病48 h不干预的死亡率约为50%[3]。65%的主动脉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20%降主动脉,10%主动脉弓,其余在腹主动脉。在确诊的患者中2/3为急性主动脉夹层,1/3为慢性。2009年报道药物控制可使2年的生存率达95.6%[4]。本文报道的双胞胎兄弟未手术均存活10~11年。既往报道中国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比西方国家的患者年轻约10岁[5]。Huang等[6]总结了我国2006—2008年间1 06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与国际上报道的患者相比,我国的研究对象相对年轻,男性较多,Marfan综合征比例较高,但接受手术干预的较少。当按10岁年龄分层时,较年轻的患者更易患A型主动脉夹层、家族性主动脉夹层和Marfan综合征,而较年长的患者往往包括更多的女性和B型主动脉夹层。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主动脉夹层的类型如何,手术干预的比例逐渐降低。长期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70岁以上患者。年轻人和老年人主动脉夹层复发率均较高。总之,与西方主动脉夹层患者相比,我国主动脉夹层患者具有明显的特点,中老年患者长期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本文双胞胎两患者均拒绝接受手术治疗,10~11年后因主动脉夹层复发死亡。目前本家族多发主动脉夹层病因仍不清楚。有报道家族性夹层的发病年龄早于零星夹层[7]。患者发病年龄可以预测家族中其他夹层者的发病年龄,即存在家族中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相同的特点。因此可预防性切除年龄接近于夹层起始年龄的家庭成员的动脉瘤。Elizabeth等[8]研究记录了15年来胸主动脉瘤和夹层的发生率和家庭筛查结果。对2385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其中675例接受手术治疗。对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先证者的亲属进行筛查,并对受影响的个人进行随访。先证者年龄(50.4±14.1)岁,主动脉直径(51±12)mm。对581名高危亲属进行筛查,发现近一半的主动脉夹层的先证者的亲属受影响,其中许多已经有明显的主动脉扩张。

表1 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后代随访结果

本家族中父亲40多岁时猝死,兄弟姐妹9人,3人发生主动脉夹层,其余6人目前无主动脉夹层病史。我们将继续对患者后代家属进行密切随访,同时注意相关基因的报道[9]并跟进筛查。目前尽管有报道主动脉夹层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10-11],但影像学仍是唯一可靠的诊断和随访方法。如果经过食管超声证实主动脉内径≥4.2 cm,或经MRI或CT证实主动脉内径≥4.4~4.6 cm,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修复[12],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内径夹层主动脉
珠江口盆地X油田夹层空间分布表征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关于主动脉夹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