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重新思考大学生健康

2021-01-14 21:03:45郑驰达李方敏
健康护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健康思考疫情

郑驰达 李方敏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是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走向全面小康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缺少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切身体验。所以,面对新冠疫情这样一场危及全世界、全人类的灾难时,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态度和社会认知,使我们必须引领大学生重新思考健康生命的意义,以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担当。通过三个思考,提醒疫情之下,当代大学生要从点滴做起,重塑自我,践行健康生命的意义,不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疫情,思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国民健康的重视。尤其是一场新冠疫情深深教育了全世界及全中国人民,并体会健康的重要。尤其是在改革红利下、蜜罐里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健康生命的认识有了新飞跃。

一、重新思考健康生命意义

(一)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这场疫情教育大学生最深的感悟就是生命与健康的宝贵。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发后富裕起来的中国,不知苦滋味,认为年轻就有健康,于是,放松自我健康管理。然而,新冠疫情肆虐中蓦然发现:人生最大的财富原来就是“活着”,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人生的所有成就来源于两个词 ——“生命”与“健康”。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与健康,就如同我们周围须臾也离不开的空气。它无时不在,你沐浴其中,尽情地享受;而一旦空气污染,你一刻也不能忍受。这次疫情提高了大学生对生命与健康的认识,特别是给年轻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恶补了一次养生知识,促使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反思不良生活,保护革命本钱

通过走访阅卷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睡眠不规律、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不够、熬夜很普遍、饮酒上瘾、吸烟、不吃早餐导致体质下降、暴饮暴食,导致发生急性疾病。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护革命的本钱 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三)感悟健康生命,探索生命意义

这次疫情的迅猛,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可当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疫得到阶段性的胜利时,我们又看到生命的顽强 。由此,我们深深感悟健康生命的重要,活出健康生命意义更加重要。

哲学家尼采说: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普通一兵雷锋说: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可见尼采所说只是为目标活而已;而真正健康生活的意义,应该如马克思所说: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而且,从来就没有岁月静好,只有勇士奋力前驱。这次疫情第一时间冲在最前面的是最美医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舍己救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我们领悟了生命至高无尚的境界,感受到生命不同寻常的非凡意义。

二、重新思考健康生活行为规范

(一)体能测试欠佳,健康状况堪忧

2021年9月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出现好转,但是问题依然严峻,青少年的近视、肥胖等问题,还有大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指标有改善和提高。 而城市大学生体质却下降。城市生活条件水平越来越好,在安逸享受的环境下,学生不够刻苦,意志力薄弱,不好好锻炼,饮食习惯差,作息规律紊乱。

(二)规范作息时间,激活健康生活

疫情期间,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工作缓解各种不良的情绪。但是少部分学生不能够合理的规划生活,导致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很容易就会出现焦躁、恐慌甚至是抑郁。所以,首先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每日作息,每天保证适量锻炼,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其次,即使疫情期间也不能停止个人能力提升,组织各种新项目引导学生多学习技能或参加竞赛,激活健康大学生活,让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加强体育锻炼,拒绝不良诱惑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85岁钟南山院士教育你锻炼有多重要。没有好的锻炼习惯,这个年龄的多数人都已瘫在病床上。而钟院士身体硬朗,充满活力。年青人要选择一项运动,养成锻炼习惯。还要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发育成熟,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然后琴棋书画,陶冶情操。更要远离毒品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仅是人的肉体,更有人的意志,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毒品危害,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

三、重新思考如何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一)善于博采众长、健全人格塑造

健康人格构成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及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均衡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重视人格塑造就不会出现药家鑫、马加爵事件。健康人格的学生所思、所说、所做完美统一,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不患得患失,无双重人格,不搞阴奉阳违、做事光明正大。健康人格则是当代改革开放后大学生人格的良好状态,是与和谐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当代大学生就应该从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心理成分上来精心培养。

(二)培养正确认知,把控良好情绪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自我,才能客观评价自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既能善于赏析别人,取长补短。又善于把握自我,并合理把控情绪,既有乐观的生活情趣,又有果敢的领袖风采,这是健康人格所必备的。年轻人还不要一味地追求自我表现,更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情绪失控,常常挫折和困顿更是一种丰富的人生经历。懂得放松自己,不要给自己施加过高的要求。还有一部分的年轻人总是给自己制定严格的行事标准,一旦自己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产生沮丧心理,影响工作生活情绪,降低了生活质量。

(三)加强道德修养 促进社会和谐,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生力军,也是时代青年的佼佼者, 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为建立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大学生要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要做表率:尊老爱幼,有礼貌、有修养,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发扬友谊、爱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在生活中能处理好同学和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遵守学生准则与社会公德,以年轻人朝气蓬勃精神面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建始.什么是健康管理[J].中國健康教育,2007(4):298-300.

[3]赵春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0,08.

猜你喜欢
健康思考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健康购药指导平台的开发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49:42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7:25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