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放管服”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其改革方向

2021-01-14 19:08罗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5期
关键词:改革方向服务水平理论基础

罗丹

摘要:政府的服务水平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是党和国家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中央提出要不断推进以用户思维为导向的“放管服”改革。在推动改革的这几年中,我们政府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放管服”改革与民生息息相扣,准确把握“放管服”改革的走向并深入推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我国“放管服”的理论基础及其改革方向进行论述。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理论基础;改革方向;服务水平

一、“放管服”改革的内涵

“放管服”改革由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提出,“放”是指“简政放权”,地方政府作为上级政府下放权力的承接方,要整理好行政审批权力、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清理重合的行政权、简化公共事务的办理流程,激发市场活力。“管”则要求“放管结合”,也就是运用各种监管手段,维护市场的秩序,保证社会的稳定运转,为政府的“简政放权”保驾护航。“服”即“优化服务”。

二、我国“放管服”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的新公共管理模式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到政府管理之中,根据公民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政府服务,同时在政府公职人员录用方面也更加灵活。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我国“放管服”改革提供了指导。在西方,随着政府失灵的出现,西方国家发现政府大包大揽并不可行,英美等国开始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在此过程中可对西方国家简政放权等经验加以借鉴。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重点关注公民需求,公职人员的职责从管控社会转向实现公众需求、提供公共服务,而公民也从公共服务的接受者转为和政府部门协调配合,解决问题,共同构建令公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精华部分进行吸收,对缺陷加以摒弃,主张公民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政府在其中担任的角色是服务的供给者而非掌舵者。满足公民的需求和利益成为政府始终的追求,并呼吁人民群众主动广泛参与,培养自我服务意识。同时强调灵活的人事制度以及减少公共产品的外部性。

(三)善治理论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府不断对公民和社会的需求加以回应,努力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政府服务,构建新时代廉洁透明、高效公正的服务型政府。善治理论认为政府要加快转型、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了解其具备的优化政府职能、达成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国家与社会互相监督、互相支持,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真正从善政走向善治。

(四)有限政府理论

有限政府理论认为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从经济学方面来说,如果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经济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下,社会利益可以由市场调节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获得。

“放管服”改革追求在提高政府效能的同时最大程度节约行政成本,既加强监管,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督规范,又要充分调动市场的活力。政府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在保证高质量服务、高效履行职责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接受公众监督。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总书记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必须加快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构建结构优化、人民认可度高的服务型政府。

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更深更有效进行,必须加快政府转型,促使其职能转化,避免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的现象。当今社会存在政府承担的事务过多的现象,一方面加重了政府的负担,政府面临的处理社会事务的压力增大,在一定程度会影响服务的质量和为公众办事的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社会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市场的活力,不利于营造自由活跃的营商环境,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為了更充分的发挥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对社会事务有选择性的加以管理,加强宏观监管,减少微观管理,避免发生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

(六)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20世纪80年代,政府致力于快速回应公民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政府通过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解决公共事务问题,以求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公民满意度的提升。政府流程再造理论的观点是反思传统的政府流程,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打破传统政府组织各层级和部门间的壁垒,传统的政府部门更注重计划,部门之间分散性较高,工作方式主要为文本式,政府流程改造强调动态化的管理,部门之间集成化程度高,工作方式为电子式。

三、我国“放管服”改革的走向

自“放管服”改革提出以来,我国改革实践已初具成效,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放管服”改革仍不成熟,仍存在审批程序复杂、市场监管不足、缺乏良好的营商环境等问题,因而还要进一步探索发展,明晰改革方向。

(一)加强集中审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

“放管服”改革必然打破固有的行政审批模式,加强集中审批,将群众提交的办事材料统一电子化格式,形成电子信息档案,使材料在系统内部可流转,方便查阅,这样政府不同的多个部门可同时对一份材料加以利用,在提高了公共事务办事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要建立统一的流程标准,以方便群众为重点,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不懂或尚不清楚的地方,公职人员应保持耐心细心为其给予细心的解答和指引,使群众清楚的知悉办事流程,不重复跑路,同时感受到政府部门的热情和温暖。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可以培育优秀的第三方组织,提供更加优质的中介服务,完善一条龙服务机制。

(二)改革碎片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整体化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逐步深入,必须打破横向和纵向的部门壁垒、地域限制,改善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对业务流程进行精简、对服务平台加以完善。同时成立专门的“放管服”改革推进工作小组,领导指挥相关事项事项,促进碎片化改革向整体化推进。

(三)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改革提供技術平台支撑

“互联网+”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平台使民众可以直接在政府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申请办理事项,提高了民众生活的便利性。“放管服”改革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办公,利用网络为企业和民众服务,民众无需跑到实体大厅就能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将各孤岛相互连成片,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其次,在政府办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要尽量使用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证照等,开展网上验证核对,节省人力物力。

(四)加强监管,深化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可以为“放管服”改革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为改革的进行保驾护航。要想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全面防范违规违法行为,必须实施全流程的监管。事前监管方便在一开始排除掉不合格的企业,让真正的优质企业顺利进入市场;事中监管应最大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媒体平台,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和快捷性;事后监管应对市场监管、政府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进行结合,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治力度,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有效监管。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个体信用档案,然后划分等级,为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最后要及时有力地惩治失信行为并向社会公示,使社会每个个体知悉失信的后果,鼓励大家共同参与构建诚信社会。

(五)对社会放权,推动合作治理

合作治理是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沟通与对话互动,如今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化,传统的层级治理容易产生沟通障碍、治理缺位等现象,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放管服改革创造了合作治理的条件。实现合作治理首先要达到信息共享,只有信息最大程度共享化,各治理主体才能在遇到公共危机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优化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为公民提供更高质量和水平的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公民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让公民满意,是放管服改革不断追求的目标。首先,公职人员应注重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同时提高自身服务和办事能力,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在我国基层公职人员中存在一些工作人员对办公软件的使用不熟练的现象,可以加强专项培训,提高办公技能和业务水平。同时在基层公务员的选拔中注重对其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考察,选拔培养高质量的公务员人才队伍。在对公务员的管理中,要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并将公众对公务员的服务评价设置成重要指标,促使公务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总结

“放管服”改革作为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不仅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还能打造新的政府—市场关系。党的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放管服”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效益,但“放管服”改革要想继续枝繁叶茂,还需深入推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邓珊.善治视角的政府“放管服”改革启示[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3.

[2]刘潇阳,魏楠.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J].领导科学,2018(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营商环境优化条例[Z].2019-10-23.

[4]蓝志勇.深化放管服务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实现路径:四张清单一张网》[J].中国行政管理,2017(8).

[5]张占斌,孙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放管服”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19(8).

猜你喜欢
改革方向服务水平理论基础
“三方四圈”工作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探析新时期下公证工作发展改革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
政府转型时期的工商管理改革方向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不同排班模式的比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