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春 李颖
鼠疫是我国甲类传染病。它是一种感染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咳血痰、严重出血等症状。鼠疫传染性强,如果不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在天津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记载有天津市出现的一次鼠疫疫情。
馆藏档案记载的这次鼠疫疫情发生在清宣统年间,主要有两份记载这次鼠疫疫情的档案。一份档案是宣统三年(1911)正月天津发现鼠疫疫情,商界恐慌,呈给天津商务总会的请议书。档案记述的是宣统二年(1910)底,东北地区爆发鼠疫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便传到了天津,卫生局医官立即将患疫之人掩埋,以防传染。鼠疫传染性强,致死率高,衛生局采取如商铺一人患疫即封闭铺门的措施,引起了天津商界恐慌,请求商会召开会议,设法维持商界。
另一份档案是直隶天津府防疫局为防鼠疫流行速将救疫方法通行各属单位致保卫医院的照会。该份档案记述的是宣统三年(1911)正月,关外鼠疫流行,为了做好防范,将防疫各方法通行各属一体照办外,为保要政,必须设立专局,切实筹办,以期早消疫患,杜绝旁延。为此,直隶天津府卫生局成立了“防疫局”,于宣统三年(1911)二月初一开局,专门负责鼠疫防治工作,同时采取措施,对患者住处进行消毒、清洁并遮断患者住处附近交通等方式阻止疫情传播。
当时的商会组织为了尽快控制疫情,以保民众生命安全,维护正常商业经营,联合绅商筹备资金,设立“防疫保卫医院”收治天津常住居民、“无依之仆妇”及在天津寄旅的染病人员。
在治疗方面,当时的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式,治愈者“十不一二”,因此往往严于防而疏于治,“每遇住户有人患疫即由卫生局医官立饬掩埋以防传染”,然而,这与中国传统风土人情有所不符,对于患病者进行隔离,家人不能陪伴照顾,从人情上很难接受。当时的中医在治疗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医药配合刮法(即刮痧)、放法(即放血)、焠法(即焠火)等,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的中药药方广为印发传布,并配合西医的隔断传播的方法,最终使疫情得以控制。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传染病,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消毒、加强治疗、广泛宣传等相关措施是必要且有效的,同时,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做法为今天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单位:天津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