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

2021-01-14 07:51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46期
关键词:特拉小兰特务

影片简介

20世纪30年代,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所谓“乌特拉行动”,就是接走一位特殊人物,让他在国际社会面前揭露日本人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他们两人一组,跳伞降落。但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降落的那一刻起,就不断面对着敌人的陷阱、叛徒的泄密,特务的围追堵截,以及风雪笼罩下的重重杀机。同志能否脱身?任务能否完成?雪一直下,立于“悬崖之上”的行动小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媒体之声

1.《悬崖之上》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当敌我狭路相逢、短兵相接,就是一场生与死的角逐。我方战士必须让自己成为一把利器,快准狠地刺向敌人的心脏。要想骗过敌人,就必须隐忍且善于“伪装”。就像王郁和楚良,要在特务面前伪装他们不知道对方是特务;就像周乙,要在敌人面前伪装自己是他们的一员。他必须直面战友在他面前受虐、死去,他必须独自扛着这份痛苦的记忆走下去。残酷的战斗从不给他们喘息的时间,他们必须强大又孤独地前行,直至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中国青年报》评

2.《悬崖之上》的起承转合设计得很好,以往的谍战片往往靠悬念推动情节,《悬崖之上》却是“反套路”的。故事上半场就已经揭开谜底,当观众清楚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知道了所有反转的可能,甚至真相大白之后,如何用情感、用情节、用过程、用细节的铺排来吸引观众,并且让人看得惊心动魄,这很考验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同时,影片还在人物关系上用了大量笔墨,呈现了谍战片少有的情感浓度。

——“人民网”评

经典回顾

【角色介绍与形象分析】

1.周乙

他表面上是伪满洲国哈尔滨特务科股长,实为潜伏在特务科的地下党特工人员。在张宪臣被捕后,他不得不冒着風险向二组传递信息,甚至险些暴露自己,但最后还是配合四人特工组完成了“乌特拉行动”,并杀了叛徒。

周乙是老牌卧底,在敌人内部潜伏多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沉稳。谢子荣叛变,周乙泰然处之,他不动声色地配合王郁,阻止了鲁明指认小兰,还阻止了楚良试图用俄语对话。整个过程中,他没有孤注一掷,始终用正确的选择去处理一切突发情况。可以说,周乙是整个“乌特拉行动”和“营救二组计划”中最沉稳,也最值得信赖的人。

2.张宪臣

四人特工小组核心人员,和王郁是夫妻,他与张兰同组行动。

张宪臣不是一个机械的特工,在片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在亲情和任务之间的纠结。按照上级的紧急预案,张宪臣拿到密码书后就可以在地下组织的配合下接出王子阳,然后护送他出境,最后完成任务。但是如果这么做,二组就等于彻底被放弃,他和王郁“活下来的去找孩子”的约定就永远无法实现了。于是,纠结的张宪臣在已经脱身的情况下又返回马迭尔宾馆门前寻找孩子,结果不幸被捕。后来他和周乙接上头后,在周乙的车里移交了“乌特拉任务”,并将孩子的下落告诉了周乙。可以说,张宪臣对亲情、任务的纠结虽然牺牲了他自己,却拯救了王郁和孩子,同时也没耽误“乌特拉行动”的完成,在他心目中,这是值得的。

3.王郁

她和楚良组成二组执行任务,却被特务科假扮的接头人给“软禁”了起来,后在楚良的掩护下顺利脱身。

在火车上,王郁看到被谢子荣篡改过的留言,马上意识到有危险。楚良泄露了小兰的身份,小兰危在旦夕,王郁立刻命令几个人一起下车,还阻止了鲁明回到车上通风报信,不仅直接保护了小兰,还为张宪臣营救小兰赢得了时间。在二组被特务牢牢控制后,王郁一方面巧妙周旋,同时抓紧时间寻找逃脱机会,她服下少量毒药后被送进医院,然后通过呕吐支开金志德,和楚良迅速制定逃脱计划,这体现了她的冰雪聪明。

4.张兰

她和王楚良是一对情侣,因为有着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而被选中参加行动。入境后和张宪臣一组行动,张宪臣被捕后,她和周乙接上头,并成功完成了“乌特拉行动”。

小兰在刚和老冯接上头后就被挟持,经历了一番殊死搏斗,还帮老张反转了被动局面。老张被捕后,小兰回住处时险些落网,幸亏她警觉性极高才幸免于难。和老周接头时她险些被特务发现,但最终凭借机智的反应蒙混过关。虽然小兰没有被捕,但她几乎是四人组中遇险次数最多的一个。她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这份坚强和机灵让人印象深刻。

5.王楚良

入境后和王郁一起成为二组成员,但他们这组却被特务科假扮的接头人给“软禁”了起来,后为了掩护共产党安插在特务科中的卧底周乙而服毒自尽。

楚良似乎是一位有些冒失、不太专业的特工。他在火车上看到小兰,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次,直接导致特务盯上小兰。后来,在小兰还只是被怀疑状态时,楚良坐不住了,直接告诉了鲁明小兰的身份。他虽有些鲁莽,但在最后时刻,他先是主动留下,把脱身的机会让给王郁,然后又在已经脱逃的情况下拦截鲁明,最后用自己的死掩护了老周。可以说,他同样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经典台词】

1.悬崖之上最冷的枪,悬崖之下最热的光。

2.在腥风血雨中仁慈的代价是非常大的,有时候需要无数人的生命去填补,更多的时候人们往往用它来催眠或者来撒谎,人在没有放弃贪婪之前都是假慈悲。

3.没有悬崖之上的英雄,哪有灯火里的中国?

观影有感

英雄留下的光

——析《悬崖之上》中的英雄主义

◎张漫子

电影《悬崖之上》书写的是四位无名英雄。电影打破了以往谍战片的表现手法,没有以过多镜头刻意展现当时特工使用的技术,或展示电报密码等传统谍战元素,而是依靠人物及其情感线索来推动后续情节的发生。

相较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刻画的“革命英雄”“神性英雄”,《悬崖之上》立足人民史观,以群像化方式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共产党特工形象。片中的每一位特工都有属于自己的叙事线和感情线,同时又通过亲情、爱情、战友情等复杂的情感关系实现角色之间的串联。

《悬崖之上》尊重英雄、相信英雄,倾力塑造真实、立体的英雄。它特别将目光投向“人”的情感:英雄也有不能割舍的情感牵挂。一对地下党夫妻,约定活下来的那一个去找回孩子;一对相爱的革命恋人,为了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只得将儿女情长抛在身后,把思念藏在心底。这些细节将人性的光辉与崇高的信仰有机结合,写就了一群人的史诗。

什么是英雄主义?根据《辞海》的解释,英雄主义是指“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的气概和行为”,而英文韦氏词典将英雄定义为“因伟大或勇敢的行为或优良品质而受到尊敬的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英雄形象大多强调牺牲精神,而西方的英雄形象常常因凸显个人的行为和品质而受到尊敬。《悬崖之上》立足于人民史观,塑造了不畏牺牲、忠诚果敢的英雄群像。“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这句给每位观众都留下深刻印象的台词,恰恰体现了特殊时刻下中国共产党人怀有的牺牲精神。片中的共产党员勇于牺牲的动力之源正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标记一个时代的,往往是人们的普遍信仰;定义一个民族的,往往是对民族特质的集体认同。与缅怀英雄、崇敬英雄同样重要的,是将我国民族英雄身上彰显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集体主义英雄气概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传播开来。

时代正在呼唤更多人民英雄的“群像谱”,以及更多象征国人精神风貌的符号。传播中国英雄形象,一定能更好地凝聚民族共识。

猜你喜欢
特拉小兰特务
小兰的故事
特拉扬漫游大海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TeraFic 健身毯
AB换数
特拉维夫
不得不爱
在葡萄牙辛特拉感受浪漫
一块明代“特务”的牙牌
智入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