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读
中国古代山水文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中考对山水文言文的考查,主要有:理解关键词句,包括断句和划分节奏、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等;把握思想内容、理解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写法技巧;阐述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阅读一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林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ɡ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选自《王右丞集》)
●思考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语。
(1)故山殊可过
(2)足下方温经
(3)饭讫而去
(4)辄便往山中
(5)多思曩昔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7)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想象中春天的美?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抒发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第二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阅读二
愚溪诗序
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②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作者柳宗元,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思考练习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以愚触罪 B.谪/潇水上
C.愚池之东/为愚堂 D.故更之/为愚溪
2.解释文中黑体词的意思。
(1)谪
(2)更
(3)咸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三
冷泉亭记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析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④又潺湲⑤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⑥,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侯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选自《白居易集笺校》)
【注释】①渟(tíng)渟: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形容风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消除烦闷、解除困乏。蠲:消除、去除。④矧(shěn):况且。⑤潺湲(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⑥俗士:指未出家的人,与“道人”相对应。
●思考练习
1.下列关于黑体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尤:最
B.廣不累丈 累:重叠
C.可谓佳境殚矣 殚:竭尽
D.述而不作 作:炒作
2.下列关于黑体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寺观 由:从
B.坐而玩之者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眼耳之尘 之:的
D.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 虽:即使
3.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描写的对象是冷泉亭,为什么一开始要写余杭郡、灵隐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四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②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③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④。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集校注》)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借指隐居之人的住所。②岫:山洞。③英英:形容声音和谐悦耳。④竹实:竹子所结的籽实,形容小麦,也称“竹米”。
●思考练习
1.结合语境,解释黑体的词语。
(1)仆去月竞谢病
(2)遂葺宇其上
(3)幸富菊花
(4)于斯已办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了石门山怎样的美景?(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作者的归隐之举持什么态度?请简述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